敢“问”,路就在前方
2018-11-17李培如
摘 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基础的,同时通过问题的设计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初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利用有效的物理问题来引导学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设计;引导;物理
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策略:
策略一:问题设计的整体性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特点时,可以这样来设计: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
在设计问题时,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标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情晰、具有内逻辑的“问题链”,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
策略二: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合理适中,把握好度,教师要由“启”而“发”。教师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避免过难而打击其自信心。同时,对提问的内容要具有发散性和探索性,这样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策略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在问题层次性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不要脱离实际,另外对同一内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高低,针对这种情况,要分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来设计相应的问题,问题设计分不同的层次,从简到难,由小到大,逐渐深入。
策略四: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做自己思想的小主人,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发现来寻找学习的乐趣,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大气就在我们周围,但却感受不到大气压强。对于不能直观体验和感受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同学们一下接受和理解是有一些困难。所以在“大气压强”这节课的讲授中,我们通过实验来感受和认知“大气压强”,具体操作为:取大、小两个试管,小试管恰能套在大的里面,先在大试管中倒入半管水,然后把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再把它们倒过来。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掉下来,反而不断进入大试管时,就会惊讶地发出疑问:“小试管怎么不掉下来?”“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试管推进去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自然会积极思维,对其探究一番。
策略五: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应避免单一方式的判断,要多用发散性、开拓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受到启迪、受到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策略六: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真切实在、新奇有趣的情节、故事、场景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与问题情境融化在一起,为探究问题、解决问題打下情感基础,同时也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身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内驱力。通过分析思考、想象联想、推理判断、研讨辩论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体验感悟。
在讲授电功率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同学们,老师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同学们愿意帮忙老师解答一下吗?在示教板上将L1“220V,100W”与L2“220V,15W”两灯并联,接入照明电路中,观察两盏灯的发光亮暗情况。设计问题:两种规格的灯泡,哪种规格灯泡的电阻较大?工作时,两个灯泡的实际电压、实际电流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灯泡的实际电功率较大?与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这说明了什么?继续演示:示教板上将L1“220V,100W”与L2“220V,15W”两灯串联,接入照明电路中,继续观察两盏灯的发光亮暗情况。设计问题:两种规格的灯泡,哪种规格灯泡的电阻较大?工作时,两个灯泡的实际电压、实际电流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灯泡的实际电功率较大?与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学生是最愿意帮老师忙的,这一教学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听帮老师解决问题,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通过生活情景的呈现,学生不但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知识,也让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才能让“问题”走近学生,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和动力。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光岑,陈明英,刘英.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08(1).
[2]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06(5).
作者简介:李培如(1977.9—),男,汉族,广东省湛江市,本科学历,初中物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物理实验改进和创新。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