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经典,指导写作

2018-11-17董浩

新课程·中旬 2018年9期

董浩

摘 要: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突出文章中心,重读经典、精析示范,是芜杂中的“捷径”。引导学生亲近美文,走近名家,不仅可以涤荡滋养心灵世界,更可获得写作技法的熏陶和构建。

关键词:突出中心;心理描写;背景铺垫;主题升华

“文本阅读—实践活动—写作探究”是统编教材课文内容设置基本思路。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写作的要求是“突出中心”,为此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和小结。

一、精彩心理描写,深化故事影响

生命中,能让人深深铭记,并愿意耗尽心神写入文章的故事,往往是给我们带来独特感触,参与了我们的成长,影响了我们生活轨迹的事件。怎样既生动又深刻地呈现这种影响呢?心理描写的作用功不可没。

1.前后对比,突出变化

名篇链接:《阿长与山海经》

第3段: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第25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点评:阿长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然而她善良、朴实、对儿时的作者有着真诚的爱护。不佩服、厌烦—特别的敬意—淡薄、憎恶(谋死隐鼠)—新的敬意、伟大(买《山海经》),这是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历程。前后两次心理描写的对比,建构了文章情感上螺旋式上升的模式,自然真实地展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情感。

2.形象表达,感同身受

名篇链接一:《明湖居听书》(节选)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名篇链接二:《减字木兰花·天涯归恨》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点评:刘鹗的《明湖居听书》,借助听书人内心“伏贴”“畅快”的形象化描写从侧面展现了说书艺人白妞精湛绝伦的说书艺术,语言高妙,令人赞叹。秦观的《减字木兰花》,以燃尽之香盘写断肠,以春風难展之蛾眉、过尽眼目之飞鸿写愁绪,令人产生深切共鸣,久久难灭。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庞杂丰富,细腻微妙,独特而隐秘。变抽象为具体的转化,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生动地展现人物情思。

二、捕捉特殊背景,彰显小事魅力

生活的大部分版图是由琐碎微小的片段拼凑起来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是引导他们屏蔽掉眼前的琐碎小事进入理想的桃花源,而是让他们从每一段平凡微小的事情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文章合为时而著,看似微如尘埃,司空见惯的小事故也有其实时背景。小事不小,平凡却令人难忘,特殊背景的捕捉铺垫,也许是写作成功的秘钥。

名篇链接:《背影》

第2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第3段: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点评:父亲送别儿子,在车站为儿子买水果,这样的场景,很多人小时候便已经历,可朱自清堂堂七尺男儿面对此景却多次难掩泪水。父亲已不再健朗,翻越月台只是看起来很轻松而已;父亲丧亲失业,家道中落,满腔愁绪对儿子却不曾吐露半分;父亲老无定所,即将背井离乡支撑家业,此地一为别,不知相逢为何年。重重叠叠的落魄不曾淹没对儿子简单纯粹的爱护,这样的小事,这样的背影怎能不让人心伤,不让人铭记?

三、巧妙设计升华,提升文章气质

“升”意为自然而然的变化,且多指心理感受;“华”本意是植物开花,文法中指凝练精彩的总结。升华绝非是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亦不是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突兀拔高。经典的升华看中“华”的深刻隽永,富有哲理,更看中“升”的循序渐进,不造不作。

名篇链接:《白杨礼赞》

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点评: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以生长在祖国西北的白杨树象征北方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文章共9个段落,其中第8段是点睛之笔,但文章第1段、第4段、第6段、第9段着实为妙笔。实在是不平凡的—绝不是平凡的,那就是白杨树—这就是白杨树,赞美—高声赞美。随着作者对白杨树外在形态渐近渐细的观察,作者与白杨树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白杨树精神的认识愈加深刻,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类似重章叠句的手法,在词句的细微变化之中,把文字传达的情感思想托至巅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此呼之欲出。

言为心生,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有如三军之主帅,森林之神木,溪水之源头。中心如果不突出,读者就会如坠云雾,不知所从,即如饕餮不知其味,游园不知所赏。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重读经典,对于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审美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归教材,重读经典,赏读名家美文,提升写作技法,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作文教学的康庄大道。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