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11-17鲁会赞
鲁会赞
摘 要:读写结合是一种有利于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立足于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基于此,从读写结合内容出发,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对其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进入初中阶段,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一些学生的作文质量却颇让教师、家长头痛,文不对题、词汇匮乏、情感苍白、逻辑混乱等问题普遍存在,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阅读量不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大量的语言素材支持,想要在写作中拓宽思维,实现灵活表达是很难的。因此,为弥补初中生阅读量匮乏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读写结合的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积累中探索写作规律,在写作中培养阅读思维,在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以仿促写,转变学生的写作态度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了过渡的关键期,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幼稚开始走向成熟,理性思维萌芽显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读写结合的渗透,让学生实现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模仿是人的天性,在读写结合中,引导学生体会经典文章在遣词造句、结构铺排、情感抒发中的艺术价值,并在模仿中逐渐消化,将其融入自己的作文创作中来,这是降低写作难度、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歌颂春天的经典文章,文章中大量运用短句、叠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轻盈愉悦、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中节选一些经典句子,鼓励学生仿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修改,然后将仿写的句子融合到描写春天的作文主题中来,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文字表达的魅力,并逐渐探索自己的作文风格。
二、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创新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些学生在阅读中囫囵吞枣,空有阅读量,却缺乏对文章的深入理解,难以探究作者在写作中的精妙之处,也就无法在模仿中提高自主表达水平。针对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细心阅读、深入阅读、反复阅读,进而全面掌握文章的写作精髓,这样才能打破形式化的模仿,提高写作技巧运用的灵活性。例如在《背影》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利用语言讲述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导入新课:作者朱自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重点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场景,让“背影”定格,成为描写父子之情的经典画面。然后带领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文题为“背影”,文中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认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获得了自主思考与回答的机会,还能够在回答中展现表达技巧,从而为写作中整合文字、抒发情感奠定基础。
三、内外结合,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
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内,还应该从课外广泛搜集素材,丰富阅读储备,拓宽阅读视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课程标准在附录中也为教师、学生提出了建议,从童话、故事、诗歌、散文、科普科幻、文学名著等题材为学生列举了课外阅读目录。基于此,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选择读物,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过程中拓宽阅读量。例如在学习了鲁迅的《社戏》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整地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其中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作品,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的笔下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体会或沉痛、或愤怒、或悲伤、或愉悦的情感内涵;此外,教师还应该督促学生记录读书心得,并通过读书会等方式进行阅读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强化读写结合的能力。
四、以写促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读写结合中,一些教师习惯于关注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写作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用。针对此,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中,教师应平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渗透“以写促读”的理念,不仅要根据阅读内容为学生选取写作题材,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其阅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郦道元的《三峡》等文章后,教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出发,为学生安排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而在写作中教材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名家名篇,让学生在针对性的阅读中体验文字熏陶,从而在写作中消化素材,发展阅读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运用不仅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将阅读中看到的词语、句式、写作方法等融会贯通,并在模仿、创造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是提升其写作水平的主要路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主体,通过以仿促写、以读促写、内外结合、以写促读等方法,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秋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55,57.
[2]马建德.读写结合,高效整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资源的挖掘与生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5):8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