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文本审美探析

2018-11-17熊洪才

新课程·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美中学语文文本

熊洪才

摘 要:学生平时看中的是考试、分数,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相差甚远,甚至是相悖的。其实,看到和理解透每一类文本的审美价值,这既是语文的人文性,又是语文的工具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本;审美

一、诗歌的审美

中国诗歌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和民歌,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样式,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这样就注定中国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的这一特质也注定其有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如隽永含蓄的语言美、朗朗上口的音韵美、高昂真挚的情感美、雄浑壮阔的意境美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欣赏诗歌时审美的切入点。就比如意境,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当代诗歌,都非常注重意象及意境的营造。比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最后通过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的叠加罗列,让抽象的闲愁也触手可及,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失意迷茫的心境。现代诗歌也有繁复的意象,比如余光中的《乡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把抽象的自己的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慢慢领略到诗人的家国情怀,使诗歌呈现高远的境界。

二、散文的审美

首先,散文的结构是最自由的,和题材的广泛自由有关。所以散文给人以杂乱无章的初感,这也是散文外在的“形散”,散文结构虽自由,而意蕴却聚焦于一点。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内容结构上,一会儿是雨,一会儿是历史文化,但其主题意蕴就汇聚在一点:无法回大陆团聚的思乡之情。其次,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简洁优美。有人一度把散文称作美文,就是跟散文的语言密切相关的。如朱自清的《春》《匆匆》、高尔基的《海燕》等,无不像一首首精致而又别致的小诗!可以说,散文如天地间不加装饰的赤子,率真洒脱而又自有一份天然的美感与神韵。

三、古文的审美

入选中学教材的文言文,教师要努力带领学生挖掘文言文中的审美元素,作者的情感、人格,文本的意境、哲思美、语言美、形式美等,都可以作为我们课堂审美挖掘的对象。李密的《陈情表》紧紧围绕着“情”和“孝”两个字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婉转地向晋武帝提出要终养祖母而不能奉诏,是一篇以情动人的名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走进文本,走近李密的内心,感受李密的苦衷,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为李密所动,然后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世界。古文的哲思美,如王羲之的《兰亭阁序》告诉我们的生命哲学:生命何其短暂,务必珍惜生命以及身边的美好事物,有生之年要有所作为。古文的语言美、形式美,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朗朗上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子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等等,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语言的韵律节奏之美,然后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先圣情怀的热情和主动性。

四、小说的审美

1.以叙事的虚构逼真再现生活

首先,小说不是表现性文体,表现性文体诗歌和抒情散文重在表现细腻的内心情感,而小说模仿和再现的是外部现实。小说篇幅较长,就注定它可以详尽模仿和再现现实。无论是对生活碎片的叙述还是对壮阔的历史风云的再现,小说的细腻和触角的广阔都是其他艺术门类不可匹敌的。其次,小说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叙事。所谓“叙事”,在两个方面的含义上显示着小说的特性。其一,叙事中的“事”就是小说中情节展现出来的生活故事,即要表现的生活原貌。其二,叙事中的“叙”,是一动作性之词,在小说里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展现生活原貌时的文学手段。在设计小说的情节过程中,作家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的文学手段,让文本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比如,重组事件顺序,选择叙述视角,调控叙事速度,伏笔、悬念、照应等技巧的运用,抒情议论的有机穿插等等。最后,小说不同于散文,小说永远与虚构同在,它是虚构的产物。小说再现生活,但笔下的生活又高于现实的生活。换一句话说,它既再现了独特的现实,又超越了这个独特的个别,这样就使得小说文本具有普遍性。

2.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塑造要素。这里顺带要提及法国的“新小说”流派,法国“新小说”流派盛行20世纪50-60年代,哲学上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和直觉主义以及现象学的影响,认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是一个“谎言的世界”,会让读者忘记自己所面临的现实。“新小说”流派主张在小说里要很好地区分人与物,认为要“写出一个更实在、更直观的世界”,主张以“静物写生”的极端方式来塑造小说人物,将人从小说中驱逐出去,但这种静态的人,它本质上还是人,是一种被高度物化的现代人的隐喻。比如,卡夫卡小说里的人物,人已经物化为甲壳虫。更是把人格“拟物化”的寓言,但最终不得不说它是人格化的甲壳虫。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存在的!所以刻畫人物形象仍然是小说家的重要任务!对于人物的塑造,小说既可以静态地描画,也可在动态的激烈斗争中展现;动作描写贵在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而肖像、表情等描写则主要描绘人物的静态。

参考文献:

[1]杨守森.文学:审什么“美”?[J].文史哲,2008(4):22-34.

[2]安正雨.“美”是文学的什么?[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0(9):23-24.

[3]韩晨旭.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5).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审美中学语文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