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军长血洒红安,徐向前几度落泪
2018-11-17陈其林
陈其林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在河口镇地区的作战中,他(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身负重伤后,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直至坚持到胜利,充分表现了一个杰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他的牺牲,是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
蔡申熙
几次临危受命
1930年6月,党中央派蔡申熙到鄂东特委组建新军,领导游击斗争。
蔡申熙到了鄂东蕲(春)、黄(梅)、广(济)地区之后,和陈奇、黄刚等一起,了解当地情况。当时,蒋介石将川军第二十军郭汝栋部,调到湖北武穴,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清剿”。9月26日,蔡申熙指挥当地游击队、赤卫队等,攻占了敌人守备森严的皖西宿松县城。这次战斗共缴获长短枪百余支、迫击炮两门,还没收了5万余斤官盐、l万多斤食糖,以及布匹、中西药、煤油、纸张等物资,蔡申熙组织群众搬运了三天两夜才搬完,为红十五军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10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黄梅县吴祥村宣布第十五军正式成立,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为政委。12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在河南商城县长竹园会师,两军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共1.2万余人,辖第十、第十一两个师,蔡申熙为第十师师长、陈奇为政委。
1931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鄂豫皖根据地成立红军第四方面军,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蔡申熙为副总指挥兼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校长,全军3万余人,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余万兵力,另配4个航空队,开始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敌军重兵压境,张国焘无视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领导的电示,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又不听蔡申熙、徐向前的意见,先不顾红军疲劳继续进攻,后在敌人大军进攻面前,消极死守,使红军处于被动。在东线作战的红二十五军,由于在守卫皖西霍丘县城时,和敌人硬拼,伤亡巨大,红二十五军首任军长旷继勋负伤,危急时刻,蔡申熙接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一职。
不幸负伤,徐向前几度落泪
1932年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部率部向皖西转移,与红二十五军会合。会合后,又遭到“进剿”皖西之敌徐庭瑶纵队和陈继承、卫立煌两纵队的东西夹击。红四方面军决定南下英山,寻机歼敌。走到燕子河,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针,史称“燕子河會议”。在这次会议上,蔡申熙认为红军内线作战,现已无多少回旋余地,没有胜利指望,只能是外线出击,不如西出平汉路以西的应山、随县、枣阳,那一带有党和红三军的活动基础,南靠桐柏山,地形条件也比较好。待将敌人引向白区寻机歼灭后,再返回苏区,收复失地。
9月底,红四方面军由燕子河出发,计划下英山,过黄麻地区,越平汉路向西转移。为了保证政府机关人员和随行群众的安全,蔡申熙率红二十五军担任掩护任务。10月8日,红军主力抵达黄安河口镇,与胡宗南的第二师、俞济时的八十八师遭遇,敌军在死伤2000人后退到河口镇固守。9日下午,敌人又加派整编后的第二师,从东面配合夹击,战斗激烈。蔡申熙率领红二十五军在河口至冯寿二一带阻敌,指挥所设在仙人洞。
10月10日上午,红二十五军三面被围。蔡申熙在阵地上与敌人打了整整半天,中午时分,战士们趁战斗间隙,把蔡申熙拉进工事吃饭。刚端饭碗,枪声又响,蔡申熙扔下饭碗就往东北山岗上跑,边跑边喊:特务队跟我来,传各团战士进入阵地。蔡申熙沉着指挥,警卫见敌人火力很猛,几次要求他退下火线,他坚决拒绝。师长王树声上来,蔡申熙朝王树声喊:“告诉部队,先用火力压制敌人,然后听我命令发起反击。”话音未落,对面一颗子弹射中蔡申熙的小腹,从腰背飞出,蔡申熙摔倒在地。他咬牙站了起来,捂住伤口,坚持指挥,直至昏倒。
这时,正在黄才畈等蔡申熙开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听到蔡申熙负伤的消息,快马加鞭赶到蔡申熙面前。蔡申熙从疼痛中醒来,以为是医生,请求补一枪。见到蔡申熙痛不欲生的样子,眼泪从徐向前的眼角流出。
当蔡申熙获知是张国焘、徐向前时,说:“我恐怕不行了,我有一个要求,能答应我吗?”
徐向前嗓子已经发硬,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吧!”
“我向张主席报告过,红四方面军现在在鄂豫皖苏区待不下去,必须拼死突过平汉铁路跳到外围作战,你要想尽办法把队伍带出去……”
徐向前没想到,蔡申熙在生命垂危之际,担心的还是红军的前途。
蔡申熙最终因失血过多,不幸早逝,年仅26岁。战友从村民黄万英家买来棺材,把他安葬在黄才畈村后东门岗山坡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人又在蔡申熙负伤处建起了简易的纪念碑。1963年4月15日,湖北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蔡申熙烈士遗骨的安放仪式,由董必武题写的碑名格外醒目。
(责任编辑:楚文)
(邮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