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作品a小调回旋曲《石榴花开》的评析

2018-11-17王建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8年5期
关键词:蒙自石榴花手风琴

■王建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作曲家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

《石榴花开》的创作者付鹏老师是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人,云南艺术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课教学及研究,在国内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和作品4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和声学基础理论与键盘实践》等。创作作品《扇·鼓舞》《山水之梦》等曾在国家级和省级展演中获奖。

《石榴花开》是一首手风琴作品,俄罗斯巴扬演奏大师奥涅格·米哈伊诺维奇·沙洛夫曾说过一句话:“手风琴不仅是一件和声乐器,它还是一件交响性的乐器。”19世纪初奥地利人希利留斯·德米安制造出了第一台手风琴,到20世纪初俄罗斯圣彼得堡制琴师彼·耶·斯捷尔里果夫制造出了键钮式手风琴巴扬,开始在世界范围推广开来。现代手风琴的发音结构提供了多样性的音色组合,使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力大为增强,比钢琴等键盘乐器从音响色彩上更具独特性。早期的手风琴作品多为演奏家们对其他作品的改编,原创作品不多,后来随着现代手风琴的大力发展,原创作品较之以往丰富了许多。但在当代,手风琴的演奏与学习者在不断地减少,手风琴教学与作品的创作也慢慢走向低谷,正是基于此,付鹏决定创作手风琴作品。

《石榴花开》这首作品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付鹏老师家乡蒙自的地理环境、方言特色和民族特征。蒙自地区盛产石榴,在石榴生长和收获的季节,农民们看到石榴花盛开的景象以及硕果累累的石榴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为本曲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此曲主题部分的旋律是由蒙自人初次见面打招呼的用语“你是哪里人”“蒙自人”的声调为素材创作,运用手风琴的演奏技法及独特柔美的音色将当时美丽的景色与丰收的喜悦表现出来。

■对《石榴花开》作品本体的分析

《石榴花开》是一首a小调回旋曲式结构,回旋曲是一种来源于欧洲民间带“副歌”的轮舞歌曲形式,节奏明快,情绪明朗,其原则是主要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

引子(1-19)由a小调的主和弦开始,旋律运用了石屏彝族海菜腔的腔调特色。海菜腔是彝族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以其动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即兴发挥、顺口而出的特点,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该曲将海菜腔的旋律音调作为本曲引子部分(见谱例1),最后引子部分结束在了a小调的主和弦。

谱例1:

A(20-44)乐段是由单二部曲式构成,本曲的主旋律音l a、m i、m i来源于蒙自方言“蒙自人”的音高,左手跳音的伴奏织体给人欢快喜悦的感觉(见谱例2),第三乐句在结尾是用颤音和风箱结合做了音乐处理,起承转合第四句到主旋律在结束时运用琶音来推动主部的气氛(见谱例3),b乐段运用了副歌性质的旋律,最后结束在a小调的主和弦。

谱例2:

谱例3:

B(45-68)乐段是一个插部,由乐句构成,是A段旋律材料的延伸,没有A部分旋律性强,用同音反复的动机来推动音乐发展烘托气氛。

A(69-92)乐段第一次回到主旋律,单二部曲式结构,旋律部分转换到了左手,用低音声部演奏主旋律,右手为伴奏织体。与第一次的主旋律不完全相同,做了细微的变化,但主旋律线条还是使用原来的材料。

C(93-126)乐段是第二个插部,由乐段构成,使用鱼咬尾的方式展开C段的旋律。此段的旋律动机使用石屏彝族烟盒舞的素材(见谱例4),节拍发生了变化,由之前6/8拍变成2/4拍,整体的音乐结构、表达的感情发生了转变。前两句是4+4方整型乐句,从101小节开始是一个逐渐递进不可分割的大乐句。旋律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推动整个乐曲的欢快气氛,是本曲的一个特色部分,表现出彝族人民欢快起舞的热闹场面。

谱例4:

连接部(127-128)主旋律出现作为插部与主部的连接,使用引子部分的动机为节拍的转换做过渡,由2/4拍回到了6/8拍。

A(129-144)乐段再次回到主旋律,由4个乐句构成。每一句的结尾使用了琶音,与之前的主旋律相比做了细微的变化,旋律线条再次回到以跳进为主的离心式进行,把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心情再次带回主题部分。

尾声(145-151)用高八度的琶音做了一个尾声,最后用属七到主做了完满终止。

■从不同的角度评析音乐作品

(一)从绘画的角度评析音乐作品

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来说似乎是两种殊不相关的艺术,前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后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器官。但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这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经常会被谈及到的问题。比如绘画中的色彩一词经常会被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的文章中,而音乐中的节奏一词也会被应用到绘画的描述中。有人说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在《石榴花开》这首作品中主旋律的旋律线条是以跳进为主离心式的进行,它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运动方向,只能让人大致看到整个乐曲的旋律是向着哪个方向发展的,并不能带给人具体的形象。而色彩则会给人带来一种听觉上的感受,手风琴的音色组合,伴随着各种技巧、和弦、触键强弱、快慢、和声的布置、音阶琶音的组合等所展现出来的音响效果会给人感官上的刺激,也象征着在石榴花开、丰收的季节劳动人民满怀欣喜,奔向石榴棚的景象,使人能够具体感受到《石榴花开》这首乐曲的情感。再加上音乐中的造型设置,乐曲中三度和六度音程的设置,大小三和弦、七和弦的音响效果,跳进的离心式旋律、同音反复的旋律线条与和声伴奏体现出音乐前后空间给人的感觉以及强弱对比给人造成远近的感觉,也象征着劳动人民伴随着石榴,从种子到发芽到开花结果这个过程中心情的变化。结合着主题的音乐线条、大小和弦在手风琴中的音响,给听众营造了一个丰收的景象。

(二)从手风琴演奏的角度评析音乐作品

器乐在音乐创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器乐可以提升创作者的音乐素养,也可以提高作品的质量。本首是为手风琴创作的乐曲,不仅增加了手风琴的作品数量,也更广泛起到了传播手风琴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音乐创作也意识到了器乐演奏对音乐创作的重要性。音乐是所有艺术形态中最虚幻、最无形的一种表象符号,它以声音表现形式为媒介,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彰显其意义,而器乐正是表达音乐作品一种最直接的途径。《石榴花开》这首作品在2018年6月举办的“云南省首届云南风格器乐作品创作大赛”中被云南师范大学手风琴专业陈艺蕾老师首演时获奖。音乐表演作为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至关重要,也是赋予作品生命的创作行为。陈艺蕾老师在进行二度创作时把第一度创作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作为一位手风琴演奏者必定对乐器本身及演奏技巧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陈艺蕾老师在演奏时对乐谱进行仔细分析并且加入了很多自己对于本首作品的理解以及投入自己对乐曲的全部热情,将自己对手风琴的演奏技巧等加入乐曲演奏中,使这首作品趋于更完美的创作。陈艺蕾老师在演奏时不仅将原作品想要表达的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也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入其中,在演奏中深刻体会乐曲情感的发展和色彩的变化,根据自己的特长及表演风格将作品更好地展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音乐表演也是将作品展现到听众面前使听众提供审美感受、反馈感受,接收到作品所得到的社会效果从而进行改进,以再次提高音乐创作而积累经验。这首作品是一首现代的以少数民族特色为主的作品,付鹏老师和陈艺蕾老师在创作作品及表现作品时都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将其恰当地表现出来,并且也紧随时代的步伐被当下所处时代的人更大范围的接受,因此这首作品在演出之后得到了听众一致好评。作品中的技巧对于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只是音乐表演的一种手段,不能为了炫耀技巧而忽略了音乐本身,而是要把高超的技巧融入音乐表演中。只有在完整的音乐表演与作品反馈中才能使音乐创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三)从音乐欣赏的角度评析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是对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总结,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这个环节才能使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赛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音乐欣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以反馈的方式影响着音乐创作与表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石榴花开》这首作品从音频的方式进入耳朵,当我听到后,音乐中优美、活泼欢快带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情绪会让我精神愉悦的同时也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要跟着音乐旋律扭动起来,从听到这首作品的第一感觉上就带给我一种美的享受,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喜悦的心情,围成圈在篝火前用轻盈的舞步跳着当地的民族舞蹈,庆祝着这一年的收成。将我的体会与别人不同的体会传达给创作者和演奏者,进行总结便会提高音乐创作的层次。

音乐作品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音乐欣赏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种过程。初级阶段只是处于情感的表现,《石榴花开》这首作品在初级阶段的欣赏时只是能感受到它是欢快的,是属于一种舞曲的音乐形式。而到高级阶段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大小三和弦与属七和弦奏出来的音响效果、丰收时的心情、我们在听音乐时产生的联想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在听《石榴花开》这首作品时除了单纯地听音响传达出来的音乐,还要对这首作品给我们欢快的、活泼的情绪,6/8拍的节奏与跳音琶音及大的旋律线条给我们的感觉进行联想,才能抓住作品想要表达的看到石榴花开的喜悦心情。我们要对红河蒙自当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对本首乐曲的创作动机,收集到每个人听后的感受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才能给音乐创作提供更充足的理论支撑。

■结 语

《石榴花开》就是一首带有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的手风琴作品。在民族文化、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对本民族和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已经是当代音乐教育的趋势。对于手风琴演奏及教学趋于下坡路的现状,我们应多重视对于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将民族文化融入音乐创作中,呼吁更多年轻人学习与传播手风琴及民族音乐,将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猜你喜欢

蒙自石榴花手风琴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习作点评
毕业一起去旅行:云南蒙自市
石榴花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石榴花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