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国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机制研究综述

2018-11-17北京科技大学梁志扬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党组织

◇ 文/北京科技大学梁志扬

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 张师平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国际化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随着高校办学开放度的日益提升,人员流动日益活跃与频繁,学生出国交流规模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党员也加入到出国交流的队伍当中。西方国家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的留学生施加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更趋多元化,这对传统的高校党建管理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做好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高校党建工作更好地契合国际化发展趋势,才能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

一、出国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学界针对出国学生党员管理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研究水平有限。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对于出国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当前高校主要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思想重视程度不足、党建工作思路滞后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足

1.学校管理层面,对于出国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学校缺乏足够的思想重视和思想教育引导。一是认为该部分党员在全体党员中占比小,对学校党建工作大局影响不大,对该群体的党建工作持消极管理态度。二是有些高校党务工作者认为该部分党员人员分散、情况复杂,教育管理实施难度大、成本高、成效小,产生畏难情绪、不想管。[1]对出国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缺失,导致出国交流各环节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为学生个人成长和高校人才培养埋下了诸多隐患。[2]

2.学生个体层面,学生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作为在校生中的优秀分子,学生党员都希望能在国外学有所成,因而在适应新语言环境、专业课学习等方面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难以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接受党的教育、参与组织生活等。[3]一些出国学生党员党性意识较为淡薄,组织观念不强,认为出国就是为了学习专业,忽视了自身党性修养的提高,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从而和组织联系脱节。[4]

(二)党建工作思路滞后

出国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成效贵在“精准”。把握当代学生党员的心理特征,是党建工作精准发力的前提。

留学生具有较强的人格独立意识和创造力,善于独立思考,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再是简单接受,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5]但他们长期在学校工作或学习,社会阅历较少,其信念和知识大多来自书本,而非来自长期生活的历练,在思想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6]虽然学生党员一般整体素质较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对成熟,但出国后因环境的巨大变化,其思想容易发生转变。入党时间较短,思想上不成熟,接受党组织培养时间短,是出国后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7]

不得不承认,目前党建工作思路落后于学生思想的变化和发展。党建工作的针对性还不强,将出国学生党员等同于一般流动党员,忽视了此类特殊群体的需求,常以传统党建工作方式来管理。[8]在较为长期的海外生活中,不少学生党员的“个性化”或“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甚至对于高校基层党建中的一些传统形式与规章也表现出不解与抵触。[9]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1.制度建设不完善,滞后于国际化的发展。一方面,管理规定中对于出国党员的内容过于简单或管理方法缺乏针对性,对出国学生党员未形成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10]另一方面,缺乏出国党员管理细则,存在组织关系转移难,组织活动开展难,经常教育坚持难,权利义务监督难,按期交纳党费难,党籍处理、党龄计算难,党员民主评议难等难点问题。[11]

2.出国学生党员管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多数管理工作者既没有管理学或心理学的知识,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甚至不了解留学国家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和解决他们生活、心理、学习等困难。[12]另一方面,管理工作者的政策阅读和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实际中存在对出国党员的管理存在“有据可依却用之不透”的情形。

3.职能部门协作程度有待提高。党员管理组织(部门)与负责学生出国交流的行政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沟通协调不紧密,信息交换不充分,导致难以对出国学生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服务。

二、出国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定位

从上述管理现状不难发现,现阶段出国学生党员与国内高校党组织之间主要存在着沟通机制不顺,权利义务监督难等问题。因此,学者们研究的对策是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起出国前、中、后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保证出国学生党员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各项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规范运行。

(二)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充分认识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把出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到常规化的党的组织建设中。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加强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党委(党总支)统筹规划,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3]

2.建立健全出国学生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在现有管理制度体系中,增补出国学生党员管理相关内容或制定管理细则,落实对出国党员的“全程化、不断线”的管理。具体包括:健全出国党员审批、政治审查、出国前谈话制度。[14]细化和规范出国预备党员的发展工作制度和流程;强化出国行前教育,使出国学生党员坚定民族自信,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错误思潮,[15]使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本国的利益和尊严。[16]强化党员出国期间的管理,对党员在出国(境)期间学习工作、组织纪律、参加党组织生活、履行党员权利义务等提出明确要求,[17]建立党员联系人制度,联系人与出国党员保持定期联系,掌握出国党员个人的思想动态及学习生活情况。[18]做好归国考察总结,采取书面汇报、面谈等形式,多渠道了解学生党员在外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做好思想引导,鼓励学生党员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为国家、学校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3.加强海外党组织建设。为了使海外学生党建工作系统化和规范化,一些高校尝试着在海外进行组织建设。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在英国设立海外学生党支部,复旦大学在意大利设立海外交流生党支部,天津外国语大学在德国、法国设立海外学生党小组等。[19]但是这种海外的基层党组织却面临如下问题:从人员配备看,学生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党务管理工作人员,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架构,制度性的活动难以开展。从组织建设看,存在考察不及时不准确、组织发展易中断、权利义务监督难、党员民主评议难等问题。[20]因此,需结合人员、场地等现实条件谨慎考虑在海外设立基层党组织的可行性。

4.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国外党小组学习平台和管理机制。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群体性活动日益被学生个体化、分散式的活动所取代,以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和志向为主体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学生群体组织受到学生追捧,成为学生重要的活动形式和群体组织形式。[21]微博、QQ、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不仅成为学生群体的交流沟通工具,也被广泛、深度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深刻地改变着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和效果。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2]因此,党建工作也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喜好的行为习惯和方式来开展工作。把信息技术融入党建工作,以“网络党建”为平台,开拓海外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23]建设网络党支部,设置党建微博、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即时、便捷地发布党建信息,使得党支部成员可以及时沟通、交流,超越地域的局限,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的教育;党务工作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舆论导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4]

5.以服务促进出国党员管理与教育。强化为党员服务的理念,理解出国党员身在异国他乡,渴望得到党组织帮助的心态,不断创新出国党员教育、服务的方式方法,改进工作作风。例如每逢重要节日向出国党员表达关怀和祝福,保持与出国学生党员国内亲属的密切联系。[25]

三、述评

总体而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出国学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对其加强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但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水平和影响来看,目前学界中对于出国学生党员的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创新性不足、研究内容重复、观点雷同的现象较多。同时,学理性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为主,虽然一些研究基于实践经验而开展,但实证研究深入程度不够。研究缺乏系统性,影响力有待提升,具有较大借鉴参考意义的制度性成果缺乏。因此,对出国学生党员管理的理论研究、内容研究和方法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党组织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