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峰市减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基于发展中国家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减贫研修班的调研
2018-11-29赤峰市委宣传部
◇ 文/赤峰市委宣传部 贾 晗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让7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为联合国实现减贫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也创造了减贫工作的奇迹。就内蒙古赤峰市而言,贫困人口已由2010年的80.55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13.4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74%,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7月13至18日,2018年发展中国家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减贫研修班在赤峰市举办,来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南苏丹等10个国家共计29名研修班学员参加了此次研修班。研修班学员就赤峰市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元宝山区三地的脱贫攻坚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研修班学员现场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在调查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兼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29名研修班学员,抽样样本为10名学员。抽样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即一国随机抽取1名学员。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现场作答并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二)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围绕4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一是调查受访者认为赤峰市扶贫工作的亮点及原因;二是赤峰市扶贫工作存在哪些不足;三是对赤峰市下一步扶贫工作有哪些建议;四是在贵国推广赤峰市扶贫工作相关经验及做法的可行性。
笔者对8份问卷进行了纵向梳理与横向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纵向梳理结果。学员们对赤峰市扶贫工作持肯定态度,对赤峰市坚持政府主导、强力推进、扶持新型农业经济和依托龙头企业进行扶贫的做法予以肯定。学员们认为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及扶贫措施仍有充分提升空间,并建议将“减贫”改称为“改善生活水平”。同时调查问卷也指出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着扶贫措施不灵活、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及贫困人口的识别与退出不精准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责任、加强扶贫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举办亚洲贫困问题培训班及深化扶贫领域改革方案的建议。学员们认为赤峰市扶贫工作的相关经验及做法值得各国借鉴。
2.横向对比结果。由回收的8份有效问卷来看,对赤峰市扶贫工作持肯定态度的问卷6份,占比为75%。在其余两份问卷中,提到了希望举办亚洲贫困问题培训班。笔者根据逻辑一致性判断,也可将其归为认可问卷。
3.调查结论
(1)受访者对赤峰市扶贫工作持肯定态度者为多数。
(2)赤峰市坚持政府主导、强力推进、扶持新型农业经济和依托龙头企业进行扶贫的做法值得借鉴。
(3)强化扶贫信息的精准和共享,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
(4)扶贫工作要注重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的原则。
二、现场答疑环节分析
工作交流会上设置了答疑环节,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及赤峰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就研修班学员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
在赤峰市扶贫资金的发放管理体系方面,研修班学员就扶贫资金的资格审查、扶贫资金使用的成效、扶贫资金的审计、扶贫资金的公示制度及信访举报制度进行了探讨。
在扶贫政策照顾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对赤峰市的扶贫政策与其他盟市一样,没有特殊照顾。但是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如在资金转移支付等方面,只要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就可享受以上特殊政策。
在旅游扶贫方面,赤峰市将旅游扶贫和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共同确认为新型扶贫业态。旅游扶贫有如下特点:第一是贫困地区生态资源相对较好,主要着力点在景区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扶贫。第二是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相关旅游扶贫优惠政策。
在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和经验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扶贫政策为每年约100亿左右额度的贷款,就具体政策而言,主要分为免抵押、免担保和贴息。贴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贫困户的贴息为5%,二是针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贴息为3%。贷款使用方向上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各旗县区每年安排约1500万左右额度的风险补偿金。总体来讲,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扶贫走在前列。
在“深度贫困”的界定方面,根据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划定的标准来看,内蒙古自治区没有深度贫困地区,但国家规定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贫困人口中划定一部分列为深度贫困人口。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将贫困发生率达到8%以上的地区列为深度贫困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共划定了15个旗县区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具体到赤峰市,巴林左旗被划为深度贫困地区。巴林左旗的贫困人口约为25000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为8.3%。在划为深度贫困地区以后,国家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确保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和其他贫困地区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在特殊人群如老龄人群或残疾人群的扶贫政策方面,老龄人群和残疾人群只要是纳入贫困人口,就会对这些人进行建档立卡,享受政府对贫困人口的相关扶贫政策。在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对老年人一般采取入股分红或者是资产筹集的形式来完成对他们的产业扶持。残疾人可申请残疾人康复贷款。此外,对老龄人群和残疾人群实行兜底保障政策即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对7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发放老龄补贴。
在贫困家庭的学生助学贷款方面,内蒙古对于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发放1万块钱的助学金,贫困家庭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对于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内蒙古启动了“雨露计划”,根据他们的个人意愿,为他们提供专业技术培训。
在扶贫政策举措的落实和考核方面,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考核评价主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展开,“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居民医疗和住房安全三保障。考评具体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对减贫成效进行考核,对贫困人口减少、贫困旗县“摘帽”和贫困人口增收这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二是对贫困人口的识别退出机制进行考核。三是对扶贫措施进行考核,对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进行考评。四是对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进行考核。五是对群众的满意度进行考核,考评群众对于扶贫措施的满意程度。六是利用第三方力量参与考核评估。
通过对现场答疑的梳理,研修班学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扶贫资金、扶贫政策、特殊群体及扶贫政策落实等方面。扶贫就是要抓住关键事和重点人做文章,这需要赤峰市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
三、林西县产业扶贫个案研究
此次研修班实地考察调研了11个扶贫项目(基地),之所以选择林西县进行实地研究,主要出于对林西县脱贫攻坚成效的考量。2017年12月,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林西县向赤峰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交了退出国贫县序列的申请。2018年6月,林西县接受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评估检查。2018年8月10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经旗县申请、盟市初审、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查、国家第三方退出专项评估等程序,林西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至此,林西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基于此,笔者把林西县德青源“金鸡富民”和佰惠生“甜菜富民”产业扶贫项目作为本次调研的个案进行研究。
实施240万只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的德青源公司,与农户建立了“1+4”利益联结机制。“1”指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落地,“4” 指让贫困户从四种途径获得收益,实现脱贫增收。这四种途径一是生产性收益。带动贫困户加入“蛋鸡产业联盟”或“种植合作社”,让其通过蛋鸡养殖和饲料种植获得生产性收益。二是劳务性收益。德青源公司现已提供就业岗位800个,其中拿出50个非生产性岗位录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另外提供生产技术性岗位750个,在应聘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起扶贫车间和扶贫运输公司,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人口进厂就业;林西县政府引导村集体成立了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的劳务公司。三是资产性收益,政府将部分项目租金收益以扶持资金的方式发放到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设立公益岗位和发展公益事业,解决村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就医等问题。四是财产性收益。政府引导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得土地补偿收益。
佰惠生“甜菜富民”产业扶贫项目与德青源扶贫模式类似,也是通过“1+4”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符合林西县实际情况的产业扶贫模式。在生产性收益上,佰惠生公司会优先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合同,由企业垫资提供种子、化肥、机械等生产资料,并且由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在秋季按保底价格对种植物进行回购,确保贫困户能够获得稳定收益。在劳务性收益方面,优先雇用贫困户,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仅以甜菜种植为例,2017年就为当地农民增收3.1亿元,带动贫困户1957户3726人。同时,采取资助学费、定点委培、毕业上岗等方式,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问题。在资产性收益方面,林西县政府设立了2亿元的脱贫产业基金,为每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1万元的基金支持。2017年,通过政府引导,745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基金投入到佰惠生公司,每人每年获得1000元稳定收益。在财产性收益方面,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在2017年优先流转1290户贫困户的3870亩土地,户均增收720元。
林西县的产业扶贫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林西县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8年5月17日,全国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培训班在林西县举办,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扶贫中的经验予以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