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新展开

2018-11-17门洪华

社会观察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国共同体一带

文/门洪华

十八大标志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创新的新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主动,运筹战略布局,实现了国际战略布局的新发展,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中国体现出主动的战略态势,进一步强调“有所作为”,并审时度势,在全球经济治理、世界经济贸易和东亚全面合作等领域发力,中国战略引领者的新角色为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

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核心

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的核心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运筹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以国家战略与国际战略相互协调为基点,包括国家战略、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等相辅相成的三个层面。其中,国家战略是国家战略体系的基础,它以基本国情为基础,以富民强国为基本追求,以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法制完备、文化繁荣、生态平衡为目标指向;全球战略反映国家战略体系的宏观视野,它以参与、分享为基本诉求,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地区战略是国家战略体系的地缘依托,它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以开放地区主义作为战略工具,以地区制度建设作为主脉,以地区秩序建设为愿景。科学完备的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体现出国家重心、全球视野、地区依托的重要特征。

1.强调国家重心,推进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优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并付诸实践,形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平发展道路为主线的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明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的根本路径。应对经济新常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党中央关注的核心国家发展战略议题,成为引领各领域思想创新、战略调整的关键点。

2.强调拓宽全球视野,推进中国国家利益全面布展

中国的全球战略以共创更美好世界为基本理念,体现出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的基本特征,以对话协商、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包容开放为主要策略,以寻求和扩展共同利益为目标指向。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崭新面貌活跃在世界舞台,由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向积极引领者转变。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诸方面推出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正在实现由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向积极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

3.强化地区依托,维系东亚和平发展局面

当前东亚秩序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日、东盟、美等四股战略力量之间正在展开着新的博弈,难以就未来目标达成一致,甚至在地区稳定与繁荣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的考虑。鉴于此,中国积极推动地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致力于以汇聚共同利益为基础开展东亚开放性合作,通过制度化合作发展东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大力促成东亚命运共同体,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抱持战略耐心。

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点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全球战略拓展的同时,在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等方面大力创新,提出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实现了国际战略在各重大领域的全覆盖和深入发展。以此为基础,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点体现在周边、大国、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等方面。

首先,以亲诚惠容为指引,稳定并持续发展周边关系。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加鲜明地把周边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2013年12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亲、诚、惠、容理念。中国倡议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立亚投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倡议,呼吁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大力提升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从周边角度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其核心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为中国战略依托地带的巩固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中国强调与周边国家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强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建立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与周边国家继续密集高层交往,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彼此利益融合不断深化,相互理解逐步加强。

其次,以新型大国关系为抓手,推动大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大国关系是中国国际战略不变的关注重点,而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良性变革的基础。中国致力于通过增进互信、聚同化异、避免对抗、互利合作维护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超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定冲突的历史宿命,避免并克服旧有大国关系中互不信任、相互敌视、相互排斥、相互为敌的消极因素,增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追求建立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国际关系发展输入正能量。

中国所寻求的新型大国关系始于、基于中美关系,打破大国争霸宿命,开创新型大国关系时代,是中美两国的共同目标。习近平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重要原则,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兼顾对方利益并促进共同发展,力避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在中国的引领和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大体上保持了稳定,两国交流机制正常运转,但在南海问题上美方加大介入力度,不顾中方反对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成为影响东亚安全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建立在平等、互利、互惠、双赢、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样板。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且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促进两国发展、确保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习近平积极推动无敌国外交,使得中欧关系从达赖窜访和人权争端中摆脱出来,双边关系得到根本性改善。习近平提出中欧要建立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这一新定位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新内容,开拓了中欧关系的新领域与新的合作空间,得到了欧洲的高度认同。英国、德国等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高度重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欧洲战略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大国的关系,大力促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使之成为新兴大国合作共赢的典范。

再次,以义利兼顾、政经并举为核心,创新发展中国家关系。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对话,同时积极探索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新思路,进一步通过经济合作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分享中国经济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经验,将共荣、共赢作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提出正确义利观,主张对发展中国家义利并举、义重于利,把中国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接,深化各国之间的互信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战略性投入,寻求共享发展、安全、与繁荣。中国积极担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桥梁,大力推动南北对话与合作,承担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积极争取者和维护者的角色。

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可以称为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中非关系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经典写照。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之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外交和战略的重要支点地区,中非在经贸、政治、安全及社会领域的合作发展引人注目,双方在对方战略规划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建立起高度的政治互信,进而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

最后,以共同利益为诉求,推进“一带一路”深入布展。“一带一路”是中国面对国内改革开放关键期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期的大战略谋划,是密切结合全球视野、地区重心、国家基石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国际合作格局指明了方向,为所涉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提供了机遇。“一带”着眼于加快西进战略的实施,“一路”着眼于海洋强国建设,二者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新布局的先手棋。体现了中国主动、主导推动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意图。

“一带一路”倡议是密切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打造新疆、福建两个“核心区”,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统筹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开发,统筹港澳台与内陆地区的发展合作,是一个覆盖全国、因地制宜、同心协力、共襄盛举的举国一体战略,是一个由国家主导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宏大构想。“一带一路”是中央吸引地方参与最为成功的对外经济合作倡议,超过20个省份直接涉及到“一带一路”构建,此前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外交倡议能吸引如此多的省份参与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地方高度关注,主动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

“一带一路”沿线不仅包括与我国休戚相关的周边邻国,也有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陆上交通枢纽与海上咽喉;不仅有与我国保持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贸易伙伴国,也有市场资源潜力巨大的待开发地区,“一带一路”的宏大框架全面对接东盟、欧亚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欧盟、非盟、阿盟等占据重要战略区位的六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因此,“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实施,中国能否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继续与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深化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性经济体系,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关键着力点。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迈向世界大国之路,也标志着中国新型大国外交的起始。“一带一路”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包容、共赢,使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合作共赢”从理念落实到了操作层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伴随着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等新国际制度的构想与落实,中国建设性参与者、积极引领者的角色进一步凸显。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参与,推动发展战略对接,为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生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公共产品推进,通过经济手段经略周边,积极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空间,实现了国家实力的持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展。

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主要特点

第一,全面运筹,强调顶层设计。国际战略重在谋划设计。中国国际战略布局以顶层设计为抓手,着重处理以下三个统筹议题:其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其二,统筹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安全,以强有力的安全体制和能力维护发展。中国倡导正确义利观,致力于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在积极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并积极运筹大国关系,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更深入地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其三,统筹陆海。中国既是大陆国家也是海洋国家,依陆向海是中国的地缘特点和优势,我们需要超越传统的陆海两分法,实现陆海统筹谋划、统筹发展。

第二,聚焦发展,强调共同利益。发展不仅在国内战略中是硬道理,在国际战略布局上也是硬道理。习近平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主导筹建亚投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开放的主动赢得了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当前世界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不论是在地区还是全球层面上,都面临着一系列关乎世界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威胁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必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习近平创新性地提出,与各国建立和发展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其核心在于弘扬正确义利观,对发展中国家义利并举、义重于利,把本国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接,深化各国之间的互信合作,寻求共享发展、安全与繁荣。

第三,同舟共济,强调国际合作。世界和平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在此情势下,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是各国明智的战略选择。中国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强调和衷共济、互利共赢。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中国通过国际合作融入国际社会,进而影响和塑造世界,逐渐走出一条以合作方式实现崛起的和平发展道路,为构建中国国际合作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合作理论从经济合作起步,逐步向低度国际政治领域延伸,进而向安全合作层面发展,渐进形成了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构想。中国的国际合作思想以变革自身为基础,以融入国际社会为路径,以渐进为核心方式,以内外兼修推动国际合作的展开与深入,体现出后来者应有的谨慎和大国应有的气度。中国国际合作理论以命运共同体为指向,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以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重要条件。中国深刻认识到中国崛起的全球震动,申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烈意愿,提出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列车的倡议,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强调合作者的地位平等,并致力于分享发展红利,适当让渡非战略性利益,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猜你喜欢

大国共同体一带
指尖上的大国工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