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

2018-11-17周平

社会观察 2018年1期
关键词:疆域界定区域

文/周平

随着中国崛起的日渐凸显,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既要充分发挥领土内不同区域的功能,也要全面维护越来越重要的海外利益。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对疆域的边缘性区域进行治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对此现实问题的学术回应,相关学科越来越多地涉足于国家疆域之边缘性区域的问题,于是便形成了多个不同学科同时关注和研究边疆问题的局面,出现了所谓的“边疆热”。然而,各个学科看待边疆及边疆问题的角度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在此背景下,政治学学科从国家视角对边疆进行的研究日渐增多和增强,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也因此日渐凸显。为厘清边疆研究中国家视角的本质和特点,协调国家视角与其他视角的关系,发挥国家视角应有的功能,有必要对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进行专门讨论。

边疆研究的多维视角及其影响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边疆的开发、建设和治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但边疆研究却显得不温不火并明显滞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能适应国家快速发展的要求。针对此种状况,边疆学家马大正发出了“边疆研究应该有一个大发展”的呼吁。

不过,这种状况很快发生了变化,甚至是彻底地改观了。首先,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融入世界,并导致了国家发展空间条件的重大变化。一方面,国家追求以综合国力提升为发展目标,将充分发挥领土边缘性区域功能的要求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在领土外的活动日渐增多,进而延伸到太空和外太空,国家的疆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次,在国家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陆地边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以及海洋边疆的维护、开发和建设等,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重要。再次,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发展的空间条件的变化、边疆活动的活跃以及学科发展的要求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不仅推动了传统的边疆学科加强对边疆的研究,也促成了新的学科涉足边疆研究。但是,不同学科看待边疆问题的角度并不一致,因此,目前的“边疆热”也蕴涵着边疆研究的多个视角,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边疆研究的史地视角。这是中国边疆研究的传统视角,传统意义上的边疆研究几乎都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的,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边疆史地研究。边疆研究的史地视角,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待和界定边疆,关注边疆的历史地理状况及其演变,从而为国家维护边疆的政策服务。

二是边疆研究的文化视角。该视角的边疆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和界定边疆,把边疆视为文化上与核心区相比具有独特性的区域,进而关注边疆文化的独特性,以及由于文化的独特性而形成或引发的各种社会政治问题。

三是边疆研究的民族视角。该视角的边疆研究,从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边疆,把边疆视为若干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把民族问题视为边疆的核心问题,特别关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族群状态,以及民族关系引发的各种社会政治问题。此视角的边疆研究,也往往被纳入到民族问题研究的总体框架中。

四是边疆研究的经济视角。该视角的边疆研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边疆,把边疆视为经济形态、经济类型、经济关系等与核心区有本质或巨大区别的区域,因而特别关注处于核心区之外围或边缘性区域的经济上的独特性,以及这种独特性引起的各种问题。

五是边疆研究的海洋视角。该视角的边疆研究,聚焦于我国的海洋边疆,着重研究我国海洋边疆的形成、演变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海洋边疆的维护、开发和治理。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拥有宽广的海洋边疆,因此对海洋边疆的研究理应成为边疆研究的重要方面,但这方面的问题曾经被长期忽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受到高度的关注。

六是边疆研究的军事视角。该视角的边疆研究,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边疆,把边疆视为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和国家军事设防的关键区域,因此主要关注国家的陆地边防、海上边防、空中边防,以及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国家边防的有效方式。

七是边疆研究的治理视角。该视角的边疆研究,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待边疆,把边疆视为因处于国家疆域的边缘而存在特殊的治理问题,并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门方式进行治理,因而与作为国家主体区域的核心区相区别的特殊的区域,所以就特别关注各种具有特殊性的边疆问题,以及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手段来解决凸显的边疆问题,以求达成对边疆进行有效治理的目标。

目前虽然有诸多的学科涉及边疆研究,但各自所说的或所指的边疆并不相同,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边疆研究少有交集。因此,我国当前的边疆研究虽然表现出了一派繁荣,但却难掩事实上存在的一片混乱。这样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一是无法为国家发展提供准确而有效的边疆知识,二是不利于边疆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开展边疆研究,就必须对边疆研究进行有效的整合。此目标的达成需要多方面的工作,但把多个视角的研究统一起来,具有突出的紧迫性。

国家视角的凸显及其基本特征

边疆研究国家视角的形成,并不是主观构建的产物,而是表现为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作为一个疆域辽阔且边缘区与核心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国家,中国的国家治理自然形成了一个“边缘—核心”结构。这样一种“边缘—核心”结构对国家发展的深刻影响,逐渐将边疆治理问题凸显了出来。而边疆治理问题的凸显,必然地对以国家治理研究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学提出了要求。政治学在介入边疆研究时,首先关注的是陆地边疆,并因此而提出了“边疆治理”这一学术概念。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政治学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陆地边疆不过是边疆的一种形态。更为重要的是,超越于领土的新形态边疆正在凸显。为了回应现实的需要,从国家角度对边疆的研究随之展开并日渐兴盛。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基本认识体现出来的。

第一,边疆由于国家治理的需要而划定。在国家疆域规模较大且疆域内的边缘区域与核心区之间的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对疆域的边缘性区域采取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这样一个由于国家治理需要而界定的特殊区域,即为国家的边疆。从这个意义上说,边疆是基于客观基础而进行主观构建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构建性。疆域规模较小及疆域内边缘区域与核心区没有明显差异的国家,没有把疆域的边缘性部分区分出来专门治理的需要。

第二,边疆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不同历史时代的边疆,以及现实存在的不同类型或形态的边疆,尽管界定的角度和方式有所区别,但所有时代的边疆及所有类型的边疆,都存在于国家疆域的基础之上并处于国家疆域的边缘,归根到底都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离开国家这个主体和国家疆域这个基础,边疆就既无法界定也无法言说。

第三,边疆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存在。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来看,国家的疆域经历了非主权疆域、主权疆域(领土)和超主权疆域等多种形态;从疆域的具体形式来看,国家疆域呈现出一个由陆地疆域到海洋疆域、天空疆域、太空疆域、利益疆域等的演变过程。与此相适应,边疆的形态也呈现一个日趋多样化的过程。今天的边疆,既有主权性边疆,也有超主权边疆;既有陆地边疆、海洋边疆、空中边疆,也有利益边疆、战略边疆。

第四,边疆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治理。国家的边疆问题不仅关乎边疆的稳定、巩固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国家必须运用政权的力量并动员全国的资源去应对各种突出的边疆问题,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治理。边疆研究尽管是多角度的,但都围绕边疆问题的应对和解决而展开,也只有这样才具有意义。

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并不着意于某个具体的边疆问题,更无意去描绘和歌颂边关的风花雪月,而着眼于厘清各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复杂边疆现象和边疆问题的本质,揭示边疆和边疆问题发展演变的规律,构建边疆和边疆治理的阐释理论,探索各种边疆问题的解决之道。国家视角的边疆研究的学术旨趣,要求它必须具备独特的视野。首先,全国的视野,即把具体的边疆问题置于整个国家疆域、国家利益、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的总体中去观察,绝不能为问题而问题。其次,历史的视野,即把边疆现象和边疆问题置于一个历史的过程中来考察和分析,绝不能把某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问题绝对化。再次,国际眼光。本国的边疆研究不能固步自封,而必须关注其他国家的研究,与之进行交流,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最后,全球视野。考察和分析自己国家的边疆问题,必须把它置于全球疆域形势和国际格局中,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做出科学的分析。

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展现出了一些独特性。第一,它以国家疆域为基础,以国家对边疆的界定和治理为主线,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从古至今的各种边疆类型、边疆现象、边疆治理统一起来,进行统一的解释和阐释;第二,它以国家疆域形态的演变为主线,把主权性边疆与超主权或非主权边疆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解释和阐释;第三,它以边疆与国家发展的相关性为主线,把边疆治理同国家的总体治理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解释和阐释。因此,国家视角能够把各种复杂的边疆现象、边疆问题置于一个统一的架构中进行解释,由此形成的理论的解释力、预测力和实践性都很突出。

国家视角的边疆问题不仅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是完整的和全面的,在我国的边疆研究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而且,国家视角的边疆研究对边疆的界定和基本认识,与西方国家对边疆的解释具有共通性。西方关于边疆的解释理论,不论是罗马帝国的界定,还是美国移动边疆的理论,以及今天的利益边疆、太空边疆、战略边疆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国家疆域基础上的,也都蕴涵着国家视角。

国家视角对于边疆研究的意义

在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及国家发展的空间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条件下,形态多样的边疆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形成了对边疆知识的强烈期待。而国家视角的边疆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恰恰能够满足这种现实的需要,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并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国家视角不仅不排斥其他视角的边疆研究,而且努力促成自身与其他视角之间的共通、共融,并期盼在推进与其他视角研究的共融中来共谋边疆研究的发展。

国家视角与其他视角的边疆研究之间也确实具有明确的通融性。其他各种视角的研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国家为基本预设和前提,其所指的边疆在事实上也都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具体来说,史地视角所指的边疆尽管内容复杂,但皆是不同时期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文化视角把边疆视为边缘性的异质文化区,事实是仍然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民族视角把边疆视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所指的区域仍然是我国疆域的边缘性部分;经济视角的边疆研究,则关注与核心区明显不同的边缘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生活;海洋视角关注的海洋边疆,自然是疆域的边缘;军事视角研究的为国家安全而进行军事布防的区域,也是国家疆域的边缘部分;治理视角所指的边疆就是与核心不同的边缘区域,并关注该区域内各种问题的治理。边疆研究的各个视角相互间的这样一种共通、共融性的事实表明,国家视角抓住了边疆事象的本质,因此更具基础性,对其他视角的边疆研究发挥着基础性的影响。

其他视角的边疆研究对边疆的认识及其研究的展开,皆以国家疆域为基础。而且,各种视角的边疆研究,也只有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才真正具有意义。因此,直接以国家的角度来看待边疆且明确把边疆界定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的国家视角,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边疆研究的各个视角并不统一、互不相通和各说各有理的混乱状态已经影响到边疆研究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应该发挥国家视角基础性的意义,以及其所具有的整合功能,促成各种视角的边疆研究在国家视角基础上的统一。

从事实层面来看,在边疆研究现存的多种视角中也只有国家视角具有整合功能和统摄能力。换句话说,把其他各个视角边疆研究中对边疆的界定,置于国家视角的边疆界定基础上,也都是说得通的,但反之则不然。如果其他视角的边疆研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关于边疆的认识或界定与国家视角的契合,相互间蕴涵着共通、共融性的事实,进而自觉凸显自己对边疆的认识和界定中的国家特性,在国家疆域的基础上调整自己关于边疆的认识和界定,就能使我国边疆研究的统一性快速成长。

倘若能在国家视角尤其是国家视角边疆研究中关于边疆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把边疆研究的各种视角统一起来,就能实现和促进各种视角的边疆研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达成各种视角的研究之间的协调,进而使各种视角的研究方法、基本的知识判断和价值判断以及各种特色的叙事和表述方式积极互动、相互激荡、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共同营造和培育边疆研究的活力;在充满活力的边疆研究中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边疆研究的不断创新,并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丰富我国的边疆知识体系,为国家的边疆治理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在上述过程中,边疆研究者期盼的边疆学的构建的目标就能逐渐达成。

当然,倡导边疆研究的各种视角的统一和协调,并非要求建立边疆研究的统一口径,更不是要使边疆研究进入一个统一的模式而实现整齐划一。要求边疆研究形成统一口径和构建统一模式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这种企图反而会损害边疆研究的发展。倡导边疆研究的各种视角统一和协调的目的在于,搭建边疆研究共同的学术平台,促进各个视角的边疆研究的对话和交流,实现各种视角的边疆研究的互补,共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边疆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国边疆研究中促成多种视角统一的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基本的概念工具的统一,二是基本的学术立场的统一。边疆研究概念工具的统一,要求各种视角的边疆研究的“边疆”概念要具有一致,进而构建各种视角研究间的通约性,而达此目的的有效途径便是各个视角的边疆研究都在“边疆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这个判断的基础上来构建自己对边疆的基本认识或界定;边疆研究的基本的学术立场的统一,则要求各个学科的研究者围绕国家的治理和发展的需要来进行研究边疆,并使边疆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猜你喜欢

疆域界定区域
分割区域
唇亡齿寒
擦桌子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
探究宋初西南边疆思想形成的原因
议论文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
“疆域”图像系统导学策略(人教版)
区域发展篇
高血压界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