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激活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16吴正文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运用初中语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学习写作,通过分类建仓法、挂钩联想法、有机选用法来激活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三步激活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吴正文,福建省南平市峡阳中学教师。(福建 南平 353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7-0045-03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策略应该是:引导中学生向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学习写作,激活经典中永远也使用不尽的素材。那么,如何帮助中学生激活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对待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可以采用三步激活法来引导中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并有效运用于写作中。

一、分类建仓法

分类建仓法是指把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分门别类地加以储藏,以方便写作时进行激活。建仓,就是提前建设一个语言知识方面的仓库。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很多,从记忆的原理讲,有条理的知识容易记忆,杂乱无章的知识容易遗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語言知识仓,以备写作之用。那么,语言知识仓大致有哪些种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分类:

1. 基本类的知识仓建设。从大的方面说,写作的表达方式不外乎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这五种。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五个方面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仓,即“基本类的知识仓”,它包括记叙仓、描写仓、抒情仓、说明仓、议论仓。其中,又可分为一般知识仓和特殊知识仓。所谓一般知识仓,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课文分析环节中所要接触、讲解的文体知识内容。学生日积月累,这方面的知识早已积累了很多,因此教师也不用再特意强调。对于知识的积累来说,后者(即特殊知识仓)更为重要,应该成为我们建设的重点。

2. 特殊类知识仓建设。可以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把特殊知识仓分成特殊记叙仓、特殊描写仓、特殊抒情仓、特殊说明仓、特殊议论仓。我们以前两类为例,来说明特殊知识仓的建设。

(1)特殊记叙仓的建设。非一般性的记叙,例子许许多多,平时如果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将使学生懂得记叙的多姿多彩、灵活多样,还将使学生领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

例一:记叙+描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文中有记叙,有描写。有情状,有景象,有心境——这是记叙性文章获得丰富内涵的诀窍。

例二:记叙+描写+抒情。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

文中有记叙、描写、抒情。描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而这一转变是基于母亲的坚韧、顽强的性格唤起“我”重新生活的勇气。而“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深深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重之情。描写中,情由景发,情景互衬。情景之间,景为媒介,情为主旨。从“北海看花”这一平淡的情节中提炼出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这不但是记叙性文章获得丰富内涵的诀窍,还是其产生感染力的诀窍。

例三:记叙+描写+议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文中有描写和议论的笔墨,整篇文章都是记游性质的,却穿插了描写和议论的笔墨,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同时,描写景物,衬托出游历者的心境;议论,强化了游历者的心境。由此可见,本文表面上写游历,实际上写的是心境,这是记游性文章(记叙文)感染人的诀窍。

(2)特殊描写仓的建设。

例一:描写中的实与虚之一(比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想象力是文学作品最宝贵的因素,没有想象,文学作品将缺少价值。比喻是想象力的表现方式之一,从描写方面说,属于虚写。实写,使景物的形态、情态具体化、清晰化;虚写,使“肉眼”所见的景物与“心灵之眼”所见的景物建立了联系,异中见同,似中相通。实写、虚写之中见情趣,见变化,见内涵的丰富性,见美感。

例二:描写中的实与虚之二(比喻+比拟+通感)。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社戏》)

上述主要是环境描写,其中画横线的部分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画波浪线的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在文中,作者把“起伏的连山”比喻成“铁的兽脊”,包含了拟人“向船尾跑去了”。赋予“连山”以动感,想象丰富,表面是写景,其实是以景来衬出小伙伴们看戏时急切的心情。在这里,想象的生动性与情感化,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更高明的描写之处在于通感。“横笛的宛转、悠扬声”写的是“听觉”,借助“似乎”“觉得”这两个词语,作者建立了感觉相通的渠道,进一步表达出小伙伴们看戏时急切的心情。

比喻、拟人、通感,均为想象,均为虚写。在想象中,原本静态的连山,被赋予了动态,运用了人的感官描写,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丰富文章表现的内涵,运用江南水乡特有的美景陪衬船航行得快,以及小伙伴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例三:描写中的景与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文中有描写心境、感受的笔墨。情由景生,见到什么样的景致,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感受。这种心境、感受,有时渗透出来,暗示出来,衬托出来,有时则直接点出来。景与情形成衬托关系,写景是手段,写情才是目的。感染人的不是景物,而是感情。会写景者善写心,这是描写类文章感染人的诀窍。

分门别类,建立一个知识系统,如前所述,这是合乎记忆的一般规律的。美国学者布鲁诺弗斯特认为,“这个系统的大类和小类越详细,使用起来也就越方便。”而且,我们的人脑如同一座图书馆,到处都储藏着知识,“在需要的时候我们是否随时拿到这些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知识是否有组织,是否分了类。”

3. 其他类的知识仓建设。这一类的知识仓,指的是不顾及上述基本性知识仓的分类,只考虑使用的经常性和方便性所建立的知识仓。我们注意的是下述几类:成语典故类知识仓、名诗名文类知识仓、名言类知识仓、格言警句类知识仓、各科常识类知识仓。此种知识仓的建立,其道理无须解释。

二、挂钩联想法

建设了上述各类知识仓,接下来就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按照写作目的,与相关的知识仓建立联系。亦即,如果是记叙,就与记叙仓建立联系;如果是描写,就与描写仓建立联系;以此类推。这就是挂钩联想法。

按照写作实践所积累的实际经验,一般来说,学生用不着刻意地去与基本类知识仓中的一般知识仓建立联系,这种类型的知识仓与各类文体写作之间的联系,早已成为一种“惯性”力量。现在的要点是,使用较多的心力去与特殊类知识仓建立联系,寻找并判断出哪些特殊知识仓与目前的写作目的吻合。

联想,是使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最好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那些最多的想到自己的以往经验,并能够把它们系统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一定会有最强的记忆力。”而通过训练,是完全可以把一个人的“以往经验”系统地交织在一起的。如果此时学生的知识仓建设还不完备,在他的知识仓中还没有所需要的知识,那么他应该马上采取行动,自觉、迅速地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仓。自学能力的培养,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这个步骤。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自己知识仓建设的不足,绝不意味着教学的失误。就知识无穷尽而言,学生知识仓建设的不足将永远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学而知不足”是常理常态。

此外,学生在寻找并判断哪些特殊知识仓与目前的写作目的相合时,需要不断问自己:我所寻找到的这个经典范例能够适合于我现在的写作目的吗?我是原封不动地使用这个知识仓,还是要有所变动呢?这将引出“如何激活课文中的写作素材”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个步骤,即有机选用法。

三、有机选用法

有机选用法指的是在具体的写作目的的制约下,恰当地选用知识仓,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做到“有机选用”。“有机选用”的基本语意是:恰当地实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对于回答“如何激活课文中的写作素材”这个问题而言,第一个步骤(分类建仓)是基础,是准备工作;第二个步骤(挂钩联想)是过渡,是搭桥;而第三个步骤(有机选用)才是实质性的“激活”本身,才是此问题直截了当的答案。

当学生已经回答了“我所寻找到的这个经典范例能够适合于我现在的写作目的吗?”这样的问题之后,亦即他已经做出了肯定性的判斷之后,紧接着他要回答“我是原封不动地使用这个知识仓,还是要有所变动、大幅变动或根本变动呢?”这样的问题。

这有四个待选答案:第一个是“原封不动”,第二个是“有所变动”,第三个是“大幅变动”,第四个是“根本变动”。笔者认为,这四个选择都能激活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此时,“激活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意味着使学生的知识仓变成其写作活动中的有机因素,为其写作活动添砖加瓦。

1.“原封不动”激活知识仓。“原封不动”就是不改变知识仓的面貌,一字不改地运用。在议论性的文章写作中,这是常有的现象。在前述“其他类的知识仓”部分,我们提到的成语典故类知识仓、名诗名文类知识仓、名言类知识仓和格言警句类知识仓的“激活”,就常常是如此。

不过,这有两种情形:第一种,引用之后不加解说;第二种,引用之后加以解说,后者居多。前者,引用的过程便成了其内在联系“无须证明”“无须解说”的理论论据之列举过程;后者,引用之后加以解说是为了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2.“有所变动”激活知识仓。“有所变动”指的是形式上部分改变了知识仓的面貌。常以改变个别词语的形式“有所变动”,如改变成语、格言中的某个字,使表达的语意有所差异。

3.“大幅变动”激活知识仓。“大幅变动”指的是形式上大幅度地变动了知识仓的面貌。包括这样几种情形:第一,概括地陈述某一个材料,如复述故事;第二,套用某一种格式,包括记叙格式、描写格式、说明格式、议论格式和抒情格式等;第三,仿造词语,仿造语句;第四,模仿某种修辞方式,模仿某种写作技巧格式,甚至模仿某种篇章结构形式等。

笔者认为,通过“大幅变动”以激活知识仓是应该倡导的激活课文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在这方面,可能存在着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值得语文老师积极、认真地去探讨。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得多了,典型的例子搜集多了,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因为它本身也是一种类型的“知识仓”,而且可能是更重要的一种“知识仓”。

4.“根本不动”激活知识仓。“根本不动”也可以叫作“本质变动”,指的是“反其意而为之”(或曰“反用典”)。其例子也有,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即是,是反陆游之意而为之的。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素材,通过分类建仓法、挂钩联想法、有机选用法来激活语文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布鲁诺弗斯特.记忆术[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63.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运用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