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言建构”的古诗词教学路径选择

2018-11-16陈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古诗词

【摘 要】古诗词教学路径选择是语文教学观的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将古诗词阅读视作实现学生素养培养的渠道之一,相应的教学路径选择应更适合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古诗词主问题,激活学生的前知识,让学生在适切的学习支架的帮助下自主发展语言建构能力,进而在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关键词】古诗词;语言建构;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7-0033-03

【作者简介】陈琳,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州,350007)教师,高级教师。

语文学界对古诗词教学已有大量研究,有从篇章教学的层面解读文本,有从“知人论世”的方式引入对作者与文本的关系的思考,有从“诗无达诂”的角度对古诗词主旨进行阐发……凡此种种,蔚为大观。但是聚焦教学路径,研究教学路径选择背后的教学观,以及何种教学路径才真正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尚未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将路径选择作为古诗词教学在现有形式下的教学变革的切入口,从四个方面探讨古诗词教学路径选择的意义。

一、路径选择背后的教学观

古诗词的教学路径作为教学理念最直观的外显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预习—解析—体悟”与“做—讲评—再做—再讲评”。前者对应的教学理念为文本导向,后者对应的教学理念为应试导向。两种路径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把两种路径放在《课标》的语境下关照,首先要关心的是该路径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古诗词文本应该是实现学生发展素养的资源之一,应试能力应该是能检测出学生素养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而古诗词文本、应试能力则并非是学习的目的本身。

廓清这一认识之后,再谈古诗词教学的路径选择,就很明确了。路径选择背后应该是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也就是什么样的路径设计最适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素养,提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当然,四类素养涉及古诗词的语言感知、内容理解、结构安排、手法运用、主旨表达等诸多问题,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于是关乎教学路径,就有了主次先后,如此,教学路径中的顶层设计就尤为重要。

余映潮老师曾提出过“主问题”教学手法。他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是能够让阅读研讨深深进入课文的教学问题。”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教学路径也要围绕主问题来设计,只不过,主问题在这里不是基于文本考量,而是基于发展学生的何种素养来考虑。

二、古诗词参与语言建构的特殊性

语文学科四种核心素养的构成不是平行排列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阐发的素养,它是其他三种素养得以发展的基础,换句话说,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的发展与提升都要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来实现。而古诗词因为与现代语用环境隔阂最大,所以参加学生的语言建构的难度相比其他文体也最大。但是,古诗词阅读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审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都要建立在语言建构的基础上,所以,本文集中探讨语言建构导向的教学路径选择,并不是否认古诗词阅读在其他素养培育方面的作用。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语言符号本身被分为‘所指和‘能指,‘所指和‘能指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只是人为地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受语言系统和社会的制约”[1]。学生面对古诗词阅读的窘境的根源正在于此——无法凭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人为地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意义也在于此——梳理新旧知识的关系,提炼隐藏在学习资料背后的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帮助学生“人为地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这层意义来说,师者“闻道在先”的“道”,未必停留于知识层面,都是更多地指向合适的方法、有效的路径,达成真正需要达成的目标。

以贺铸的《青玉案》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例,可从语言符号的角度,分析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因素:从“能指”的角度看,“一川烟草”仅仅是远望若有若无的烟草,而从“所指”的角度看,在贺铸的“头脑意识中形成的概念”更是无边无际(一川)的愁;从“能指”的角度看,“满城风絮”僅仅是因风而起的满城飞絮,从“所指”的角度看,它还是绵密的愁;从“能指”的角度看,“梅子黄时雨”仅仅是下个不停的梅雨,从“所指”的角度看,它还是绵延不息的愁;也就是说《青玉案》是从广度、密度、时间长度三个维度来回答“愁几许”。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语言符号的“能指”意义,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一个问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之下,又写了三种景物,这三种景物与这个问句有什么关系。廓清学生阅读障碍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所指并非是外部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意识中形成的概念,可用言语表达的意向,而使用这一符号的人们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一事物”[2]。也就是说,在诗人贺铸的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在今人的阅读中,“能指”和“所指”是割裂的,学生只看得懂古诗词语言符号中的“能指”,造成理解障碍的节点就在这里。因此,古诗词阅读教学要在逻辑上从想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发展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倒推出教学路径,而不是从教师擅长的教法、教材与知识衍生出教学路径。唯有如此,教学才可能实现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中心。

三、基于激活前知识的教学路径设计

在素养本位的教学路径中,教学设计与文本导向的教学路径没有差别,也是首先让学生预习文本。但当阅读障碍出现之后,教学路径的第二步就不是教师讲授了,而是教师给出辅助鉴赏的文本,让学生借助辅助文本,搭建起通向语言符号的“所指”含义的桥梁,自己扫除阅读障碍。

例如,在教学《青玉案》时,教师可以选择李煜的《虞美人》作为辅助文本提供给学生。李煜的《虞美人》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课文,当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学过这篇课文,知道这个辅助文本中“恰似”二字,让上下句呈现出很清晰的问答关系,下句是以喻体“一江春水”来回答问句“几多愁”。这是属于学生的旧知识。这样,借助辅助文本激活学生的知识存量,让学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之后是教学路径的第三步:在建立新旧知识连接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去尝试完成《青玉案》的鉴赏任务。学生借助旧知很容易会发現《青玉案》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前面有可能省略了“恰似”两个字。如果补上这两个字,“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恰似梅子黄时雨”就是用来回答上句的“几许”。表面看这属于句式的知识,实际上是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省略,学生掌握了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省略这一技巧,对古诗词的理解就更进了一步。

然而,鉴赏《虞美人》的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符号的“能指”。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来分析《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这个语言符号在李煜那里的“能指”是“一江春水”这个形象,“所指”则是这个形象所指称的无穷无尽的愁。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可以类推《青玉案》中的三个喻体的“所指”。这样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而是“学会学习”这一动态的能力。以后再遇到同类的鉴赏活动,学生就会懂得运用相应的方法去解决它,进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也就是实现了以素养为本位的教学路径的第四步:如何激活已知知识里的语言结构,触发对新文本的鉴赏体悟。

在以凸显素养为主体的教学路径中,教师的角色也自然地产生转变,教师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而是培养学生通过语文学科活动发展理解能力的设计者。教与学真正实现了同步一体,“教”是为了引发和促进“学”。设计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设计的活动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存量知识与新的鉴赏任务之间的关键结合点。

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语文素养”虽有外显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品质,需要建立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内在联系,发掘语文学科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可能和应该做出的贡献。具体到确保核心素养得到培养的古诗词教学路径,教师需要追加一个步骤,以确认、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刘孝绰的《咏素蝶诗》为例: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学生如果已经掌握了通过旧知识来建构古诗词语言符号“所指”的方法,那么他自己应该会寻找合适的辅助文本:人教版必修教材三中曹操的《短歌行》。学生可以首先根据《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寻找其中的支架是什么,再借助这一支架摸索《咏素蝶诗》中“素蝶”与“嘉树”两者之间的可能的关系。

在《短歌行》语言体系里“乌鹊”与“树”这一对语言符号是指称曹操渴求的人才与曹操阵营。如果学生能提炼出这一对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教师还要再进一步追问学生,能否从这一对指称中推知在古诗词创作者的语言系统里可能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所指”关系。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诗词中凤凰、乌鹊、素蝶与梧桐、枝、嘉树等等共同构成了人才与明主的“所指”。如果学生已经能够把“欲相依”里的两者关系明确为“素蝶”与“嘉树”,是“素蝶”想要“依”“嘉树”。教师还要追问,学生是否能揭示这两组对应的语言符号背后的“所指”隐含的两类主题。

概而言之,在教学路径的最后一个步骤,教师的着力点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理解古诗词本文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联系,而在于通过适切的活动检测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转换成《课标》的理念应该是:教师“教”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教师自身的水平与才华,而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不是为了让学生倚重教师的讲评解析,而是让学生在学科活动中逐渐具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即使学生原先在这方面与理想水平相去甚远,教师也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掌握提高自己水平与能力的方法,找到施展这些方面的最优路径。

【参考文献】

[1]马壮寰.索绪尔语言理论要点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猜诗词
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