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中“资料袋”的有效运用

2018-11-16曾永恒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曾永恒

【摘 要】人教版的课后“资料袋”是语文课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之后,要根据课文的情况,具体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从而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利用好“资料袋”,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突破教学难点,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有效落实读写迁移。

【关键词】资料袋;阅读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教材

人教版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板块,其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展示,目的在于“提供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资料袋”不只是单纯的资料,而应该作为语文课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之后,要根据课文的情况,具体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从而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是对课本资源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从而实现对语文学习资源的再度开发。

一、导入“资料袋”,引发阅读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为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激起学生探究、体验的欲望。学生如果能对阅读充满期待,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灵动的,也必定是高效的。课后“资料袋”的呈现,恰恰可以开启这样一扇窗户。

教师可以在课始由课题直奔课后“资料袋”,营造一种与探究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导、激发其对文本的期待之情、探究之心。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导入课题时,可以这样利用“资料袋”。

师:同学们,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有自己的笔名,你们能举出几位吗?

生:老舍是舒庆春的笔名。

生: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

生: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原名自华,他取笔名自清,寓意“清者自清”。

师:是呀!和朱自清一样,作家的笔名,都会寄托他们内心的一些心愿和向往。我国有位笔名叫“落华生”的散文家、小说家,他的原名叫什么?

生:许地山。

师:看到“落华生”(板书:落华生)这个名字,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生:说明这个人很喜欢花生!

……

(板书:将“华”改为“花”,并课件出示课后“资料袋”)

师:许地山为什么要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资料袋”的精彩介绍吧!

生:铭记父亲的教诲和希望。

生:勉励自己具有落花生的品格。

师:落花生又有怎样的品格呢?我们赶快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学生读得兴致勃勃)

上述案例中,上課伊始教师就引导学生带着“资料袋”的信息去阅读课文、分析问题,找寻课文的重要相关信息,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在整节课的阅读过程中,都主动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探究“落花生”的优秀品格,教师上起课来如鱼得水。

二、围绕“资料袋”,突破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一线教师往往会发现:大部分“资料袋”与课文内容有着紧密的关系。“资料袋”无外乎三种形式:紧紧围绕课文链接内容;对课文内容做补充说明;是多类有趣资料的荟萃。这些“资料袋”无一不对诠释课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根据“资料袋”的功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巧用“资料袋”,凸显文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此诗对“绿”字的锤炼为后人所称道,但要让学生深刻领悟诗人的用意却有一定的难度。

此时,“资料袋”的出示是帮助学生理解“绿”字妙用的最好方式。

师:诗人用哪句诗来概括家乡的春天美景?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自由读一读这句诗,看看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绿”字。

师:读了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师:你们知道吗?传说王安石用这“绿”字之前,曾对这个字有过十多次的修改。试着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

(生想象回答:过、到、送、入……)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关于这个字,还有一段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安石用这个“绿”字的来历吧!

(课件出示“资料袋”,生齐读)

师: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生根据“资料袋”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对“绿”字的看法)

……

师:可见,诗人写诗对于用词是多么讲究,一个字要经过多次的推敲。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质量。

借这小小的“资料袋”里的故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细品味语言,慢慢揣摩作者的感情,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正因为有了“资料袋”的补充,学生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借新绿的景物变化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深情。

再如同册的《七律·长征》一诗,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一词概括了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语言高度凝练,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补充“资料袋”中的内容,帮助他们了解长征的历时之长、经过的省份之多、跨越的山水之险,从而形象地理解“万水千山”的含义,深刻体会红军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上述两组教学案例中,教师创建了相关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把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有效地链接到对文本的理解中,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体验,使其轻松掌握文章主旨,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拓展“资料袋”,指导延伸阅读

“资料袋”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辅助教学,拓展思维。有些课文后链接的“资料袋”与文本内容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文本后再进行补充或延伸,通过对“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合,达到丰富阅读积累、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人教版教材的编者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史记》等经典长篇名著中选出部分章节或者内容片段,将其编排成课文。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章节去感受经典的魅力,然后喜欢上经典?如何立足于经典的视野?经典的视野又在哪里?对此,“资料袋”都提供了答案。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课后安排的“资料袋”提示的内容虽简短,意蕴却很丰富。学生可以明显捕捉到以下信息:一是作者与朝代,其中“元末明初”纠正了传统印象中朝代是“明朝”的错误;二是作品概况,对于《三国演义》,只用寥寥数语就提纲挈领地解说了该书的时代背景;三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通过对《草船借箭》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名著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名著不再是枯燥难懂的前人作品,而是充满魅力的经典。当学生对诸葛亮、周瑜、曹操的了解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可及时利用“资料袋”,将学生引到名著中:“文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都刻画得如此生动,而《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张飞、关羽、刘备……他们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相信大家阅读原著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名著,去品悟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去品评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主要人物。这样,“资料袋”就像一个指向标,它指引学生踏上阅读的新旅程,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学积淀。

四、丰富“资料袋”,落实读写迁移

在“资料袋”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实現由读向写的迁移。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中,通过细读文本,小松鼠的乖巧、可爱已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课后“资料袋”还介绍了布封笔下相亲相爱的鸽子夫妇和温和憨厚的大象。很多学生阅读之后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可以对课文和“资料袋”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实现读写结合。例如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布封,想象自己在一个郁郁苍苍的大森林里。淘气的小刺猬、机灵的小猴子、爱唱歌的百灵鸟……它们是怎样在森林中生活的?又会发生哪些有趣或感人的故事?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分小组依据自己的意愿去查找资料、创编故事。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课文提供的“资料袋”是“未加工的材料”。因此,灵活运用“资料袋”中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再加工很重要。为了使其变成“有效的材料”,教师可以这样操作: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该整合的整合,该删减的删减,该添加的添加,使其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这样的“资料袋”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小小的“资料袋”,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大智慧。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完善和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中的“资料袋”还有很多价值尚未被挖掘出来,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增强使用意识,有效运用,使其体现语文教学独特的滋味。

参考文献:

[1]周敏蓉.语文教材中“资料袋”的运用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

[2]陶丽春.课外资料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J].福建教育,2006(1).

[3]李佳兰.让资料袋为语文课程“锦上添花”——整合课程资源,合理使用资料袋[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4]陆卫飞. 激活语文教材中的“资料袋”[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5]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熟溪小学 321200)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