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观察
2018-11-16杨菁菁
杨菁菁
摘 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核心在于组建一支专业背景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全方位综合型师资队伍。本文通过调查、访谈,深入了解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宜昌市政府把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作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城市的意见》及“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在校大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补助、创业扶持资金、创业担保贷款”6项创新创业政策,旨在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将宜昌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城市[1]。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是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而要践行“双创”战略、培养人才的创造力,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
一、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
宜昌市共有1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各高校陆续启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前,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师资数量,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共计373人,其中校内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共计58人,兼职教师共计135人,校外兼职教师共计180人。(2)师资质量,年龄结构上,25岁—45岁的中青年教师占80%,45岁以上教师占20%;专业技术职称层级上,讲师及副教授(技师)职称教师占75%,教授(高级技师)职称占25%;学历层次上,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占90%,博士研究生学历占10%。(3)师资队伍构成,专职教师队伍主要由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学及科研的教师组成,校内兼职教师队伍由有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从事学生就业管理的学工人员及党政工作的管理岗位教师构成,校外兼职教师主要由企业负责人、主管创业工作的政府人员组成。(4)师资发展平台,目前三峡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已设有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对全校范围内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其他2所高职院校尚未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师平台或管理机构。(5)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建设及制度建设,除三峡大学设有《创新创业教师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外,其他3所均未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管理。(6)师资队伍的教、学、研发展,目前除三峡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及创业相关选修课、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校遴选创新创业实验班进行创业教学外,另2所高校均未单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只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部分内容。经过调查,在教师队伍中,除45人参加过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SIYB/KAB创业培训外,其余教师基本未参加过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在创业产出上,有教师参与指导的、目前已经完成创业项目转化,成立初创企业的项目共有33个,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科研成果共计200余项。
二、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起步晚,定位不明确。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启动了第一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建设工作[2]。但4所高校中,2所近几年才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师资团队,还有2所高校尚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未充分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通常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就业教育课程画等号,或以网络课程、选修课程形式进行通识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起步晚,对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导致双创教育既欠缺专门的管理机构及部门对其进行规划、组织和管理,又缺乏专业师资开展教学。
(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学生需求不匹配,具体如下表所示。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导致教师只能进行创业通识教育或者面向少数学生群体开设创业选修课程,缺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度研究和探索,难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实践指导、跟踪反馈;另外,由于参赛指导等需要,教师没有精力深入企业进行创新创业实锻炼,提升实践技能。
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1)校内兼职教师大多是经管专业或学工思政专业出身,未接受系统性的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培训,缺乏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经验或创业实践经验,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不完善。单一的教师专业背景难以满足学校各大专业不同的创业实践需求[3]。(2)校外兼职教师虽有良好的创业实践基础,但由于企业、行政事务限制,无法提供全过程的创业实践指导,有限的讲座、会议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3)高校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进入高校,缺乏与企业有深度产学研合作或从企业转岗到学校的实践型教师,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传、帮、带效应。
(三)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不健全。
参与创新创业授课及竞赛指导的老师隶属于不同的教研室及部门,当有教学或竞赛任务时,临时抽调到一起形成短期团队,任务结束后,团队自动解散。管理机构的缺乏,导致教师进入、退出团队的流动性增大;制度建设不健全,缺乏有针对性的聘任、组织、培训、考核、激励措施,导致教师忙于自身专业教学、科研任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研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
三、宜昌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建议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管理体系。
良好的管理体制、健全的制度建设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良性发展的基础。各高校要树立明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将双创教育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双创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训教学有效衔接。从组织层级上,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组织管理机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或在招就处下设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从组织上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所需的资源配置;在教学单位上,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课部,统筹安排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及创业竞赛工作、教师的工作量认定、考核评价、绩效分配等工作。从制度建设上,考虑到兼职教师流动性过大的问题,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师管理办法,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固定化。在资金扶持上,连同宜昌市人社局、科技局、各区创业中心,设立创新创业专项扶持基金,用于帮扶创业基地建设、创业大赛支持及创业项目立项及孵化[4];在工作量认定上,将教师对创业团队的指导、对创业项目的学习培训纳入统计范畴;在考核评价上,采用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质量、创业课程实施效果、创业项目的产生转化等多方评价;在绩效奖励上,设置创业项目孵化奖、创新成果奖。通过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及质量。
充足的教师配置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奠定了数量基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其提供了质量保障。各高校在组建师资队伍时,在新教师聘任上,可倾向于选择有过企业工作经历或自主创业经历的人员;在已有兼职教师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科背景的多样化,选取多门学科的教师加入队伍中;在校外兼职教师的选择上,扩大聘任范围,邀请创业园管理、风投、财务等专家等加入,多方面、多背景、多專业打造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辅助。
(三)打造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实现走出去、请进来。
健全的师资培训体系有助于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逐步强化自身实践技能。一方面,针对目前校内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系统性创业理论学习的问题,可由学校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参加KAB、SIYB、NEFT等创业教育项目师资培训班,全面提升创业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深入性;针对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问题,利用假期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项目开发及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家、政府创业主管人员、风险投资家、兄弟院校到学校进行培训指导,为创业教育师资提供多样化的培训与学习机会。
(四)联合企业,实现校企共建双创团队。
目前宜昌市已有15支企业创新创业战略团队、10家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形成了成熟的创新创业思路、规范的操作流程、良好的运作模式以供学习,各高校可发挥理论专长和科研优势,围绕宜昌市新兴产业联合支柱企业、骨干企业,共同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战略团队。
参考文献:
[1]记者孙晓陵熊东华——新引进人才创业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资助[N].三峡日报,2017-10-27.
[2]凌明亮,黄仁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0-21.
[3]宋华明,朱立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5(3):74-77.
[4]刘子超.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