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经济、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2018-11-16郭小波

消费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

郭小波

摘要:本文从开放经济和结构转型角度出发,利用1993~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结合静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对新时期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FDI的引入过程中强化了资本的议价地位,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对外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也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而贸易开放度提升总体上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在转型过程中,国企改革、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以及民营经济发展都使劳动收入份额减小;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吸纳就业,提升政府消费占比可以减小收入差距。这些做法都有助于缓解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开放经济 结构转型 国企改革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逐渐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并以深化改革的方式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新常态”下,对外需要加强合作、参与并主导经济一体化;而在国内,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结构性转型尤为关键。如何避免经济“硬着陆”,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决策层的关注点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缩短区域间、行业间和群体间收入差距,将改革红利更大范围地惠及普通群众变得极为重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随之带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提振消费,优化经济结构,这样的良性循环有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因而,以劳动收入份额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收入分配问题又一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综合国际贸易和国内转型因素,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探讨新时期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及其作用,重点探究在开放和转型背景下外资引入、所有制结构变革对劳动报酬的影响。

二、计量模型和实证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框架出发,将开放经济与我国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着眼点,以期研究“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劳动收入份额及其影响因素的新趋势。结合其他关键要素,我们设定的计量模型包含FDI、开放度指数、出口指数、国企指数、第三产业指数等。控制变量包括GDP、CPI和城镇化指数、教育指数。我们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1993-2013年的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工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

我们运用统计软件STATA12,首先针对静态面板回归方程式进行混合回归(POLS)、固定效应回归(Fe)和随机效应回归(Re),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重点研究全球化及国有化程度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显著性。根据实证结果,固定效应除去了组内均值的影响,消除了省份间以及个体的非观测效应。同时,Hausman检验的结果p值为0.0000,故拒绝“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估计值无显著差异”的假设,即随机效应模型并不适用,故我们以固定效应的检验结果作为静态面板引力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K/Y即资本产出比属于内生变量,就本文模型考察的因变量即劳动收入份额而言,历年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例如,上一年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本年度的影响并不能被忽视;同时FDI也可能具有内生性(邵敏,黄玖立,2010),即劳动收入份额与外资进入之间会相互影响。所以直接使用组间估计和混合OLS将使结果产生偏差。而直接用静态面板进行分析,无法保证得出无偏的参数估计,此时就有必要采用工具变量法。为解决劳动收入份额滞后效应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原模型的基础上拓展t年度的滞后项t-1年度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使用动态GMM(System GMM)模型进行估计。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的使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可以消除模型中一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带来的非观测效应,同时减少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

三、研究结论

首先研究外资、贸易开放度和出口占比三项指标。FDI在混合回归和随机效应模型中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在固定效应模型中系数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在整个样本期间内,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造成的结果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减少,即存在负向效应。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拥有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仍具有价格竞争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外资青昧中国市场。但外资本身具有的资本密集型属性以及更成熟的劳动力筛选模式及标准有助于其最大化招工效率,使其在实际投资活动中进一步加剧东道国“资强劳弱”的局面;其次,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竞争。以土地财政为代表,在政策上对外资的争相倾斜反过来有助于提升外资谈判能力,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劳动力的议价空间。最后,外资的相对高工资加剧了劳动力分配差距,并在进一步吸引高技术人才的同时以严格的聘用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减少劳动力的流动,间接影响了劳动收入分配格局。

其次探讨国有化程度、第三产业占比和政府支出三项指标。STATE指标系数在混合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都显著为正,在固定效应模型中为正但不显著。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國有经济比重在确定了市场经济模式后逐渐从全面掌控各行业转向集中垄断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即国有化程度在下降;并且近年来国企改革预期加强,部分领域开放民间资本参与,进一步影响了国有垄断力量的比例。结合实证结果,初步推断国有垄断力量占比下降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THIRD即第三产业占比指标系数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转型过程中,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的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有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最后针对剩余的变量讨论。资本产出比指标K/Y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资本深化(capitaldeepening)背景下收入分配进一步偏向资本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PGDP并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模型中并未加入平方项以探讨所谓“倒U型”结构的影响;CPI指标也不显著,加入该指标作用在于更全面地解释LS;观察CITY指标即城镇化因素,发现模型报告结果显著为负,即城镇化进程确实对劳动收入份额造成冲击。尤其是在城镇化提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的背景下,这一冲击更为显著。

综合以上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开放经济下外资的引入会对劳动收入份额造成负面影响,但坚持贸易开放和扩大出口的行为对于劳动分配格局有利。同时,转型过程中,国企垄断力量的下降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冲击,但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政府干预可以改善劳动者分配情况。

四、政策建议

我们结合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给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第一,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并从单纯引进外资转向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配合“一带一路”格局和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合理引导外资参与到劳动力密集的基础建设及能源等产业中;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必须有效甄别外资企业类型,择优引资;适当缩减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压缩外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注重外资对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协同作用。

第二,培育新的贸易优势和增长点。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契机,为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平台;结合健全的退税制度,鼓励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改善贸易条件,并以此吸收就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进出口企业雇员收入。

第三,稳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要规模与效率并重,即推进合并重组的同时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劳动者薪酬的保障,避免出现改组改制过程中薪资架构混乱、劳动者权益受损的现象;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民企的基本工资保障制度,维护职工权益。

第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既有发展前景、又能吸收就业、改善民生的产业,如医疗、信息、科技服务、养老、物流等,这些产业的发展既可以创造丰富的就业岗位,也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当然也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总之,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避免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分配形势高度不平等势必反过来影响转型的推进和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最终阻碍社会进步。因而,政府在坚持开放和转型的过程中有必要更加注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让改革开放的红利和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
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结构的设计
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吸收合并风险分析
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吸收合并风险分析
浅谈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开发管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