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
2018-11-16陆宏英
陆宏英
摘 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是以社会规范为对象的价值习得,应是知和行相统一的过程。实践性教学通过依托教材设计主题、基于问题活动探究、着眼素养促进表达三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激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着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向生活学习;个体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0-00-0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是以社会规范为对象的价值习得,应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性教学,引导孩子向生活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着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理应成为教师的倾心追寻。
实践性教学,即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操作、交往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自我認识的提升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与建构。[1]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个体经验出发,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通过经历和感受,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自身经验的调整与扩展。由此,基于对实践性教学内涵、特点及其价值的认识,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了探索。
一、依托教材设计主题——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路径
2017年5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报告2017》指出,主题实践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德育方式。目前,我们使用的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以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及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主要依据而编写,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师可依托教材,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主题,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以一年级教材为例,教材本就设有活动栏。教师解读相应内容,便可进一步整理出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主题,从而组织学生开展相应活动。例如,上册教材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第五页“爱书包”板块的内容,主要讨论上学书包里应放哪些物品,以及应把所带物品装整齐的插图;下面还有一首儿歌,暗含整理书包的技能指导与爱惜学习用品的情感引领。教师执教这一内容时,可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己整理书包的经验之后,通过微课的形式学一学怎么整理书包;之后,可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竞赛的心理特点,设计“比一比,谁的书包最整齐”为主题的课内实践活动,利用实物组织所有学生在现场操作活动中丰富当下生活经验,提高整理书包的技能,增进爱护书包的情感。
再如,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第7课《课间十分钟》活动栏安排的是“玩个课间小游戏”。在教学时,教师可就前一栏目“我喜欢的课间游戏”教学时学生所畅谈的内容,设计“丢沙包、苹果蹲、跳长绳、绑绑线、跳牛皮筋、跳房子、石头剪刀布”等实践性学习主题。通过安排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体验,既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又能让学生在走出教室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真正感受课间文明游戏带来的快乐。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栏目非常多。例如,第4课“交通信号要知道”,第6课“铃声告诉我”等,教师均可结合教材呈现的文字、图片,在明确教学意图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主题。如可以设计“我来做个小交警”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分角色扮演中了解交通信号,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可设计“猜猜这是啥号令”主题实践,教师在课前盘点学校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号令,并制作音频课件;课上,让学生听到号令音乐,就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号令与行为之间的密切对应关系,初步适应学校公共生活的制度化要求。只要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并依托教材精心设计实践主题,定会发现许多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说,这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路径。
二、基于问题活动探究——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
探究学习起源于18 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理论,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探究的欲望,后经杜威、布鲁纳、施瓦布等的发展,探究学习成为教育中有生命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学习方式。[2]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开展实践性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调动所有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以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加深对道德原则的领悟,提升价值判断及问题解决能力。
以一年级为例,教材采用小主持人设计,以强调与学生对话的关系。仔细研究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两位主持人常以问题、邀请、留白等形式,引入、总结或拓展教材栏目的内容。教师只要善加利用,便可引导学生基于一定问题开展探究性活动。
例如,上册教材第五课《我们的校园》“校园探秘”板块,呈现了一个男孩主持人的留白:“我发现校园里有……”在教学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主动了解、熟悉校园环境及其设施,从而适应新的小学生活。但是,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独自开展探究学习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这次实践性学习之前,教师应做好活动指导,精心安排活动步骤。如事先联系相关年级组,安排高年级学生一起参与探秘活动;组建4人学习小组,确定组名,每组派一名高年级学生做小老师;小组一起讨论、设计探秘的路线及探究问题等。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不仅安全、愉快地参与,还能带着问题在真实情境中经历与感受,观察与发现。
再如,一年级下册第五课《风儿轻轻吹》,教材用对开页联合呈现“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两个栏目的画面。教材右下方是女孩主持人的留白:“我们还可以和风儿一起玩什么呢?”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应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即旨在引导学生基于问题亲近大自然,通过观察、探究,初步了解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能通过利用自己制作简单的小道具和风一起玩游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共在感。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利用教材上谜语“看不见,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以猜谜形式引入本课学习,让学生先找找谜面中的风儿在哪里,然后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看来,风儿还是很顽皮的。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风?此时此刻,这顽皮的风儿还会跑到哪里去?”基于这些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风儿在哪里,之后组织进行现场观察与探究。
可以预见,亲自在教室里、操场边找找风在哪里的活动定会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做一些风车之类的小道具后再次走进现场找风,并体验和风一起玩的快乐,整个学习过程给学生留下的将不仅是思维和行动,而且是观察、探究、亲近自然的积极情感。基于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学生自身经验的融入和学习过程中整体生命的投入的基础,理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
三、着眼素养促进表达——实践性教学的核心指向
课程的意义就在于建立联系——建立人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孩子们选择尝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交流与分享。更重要的,要让孩子们建立人与自我的关系,即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的体验与反思。[3]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也不例外。因为这是一门突出实践育人的活动课程,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多种平台促进表达,通过交流经历,总结经验,反思行为,引导学生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仍以一年级为例,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如上文所述一年级上册第五课《我们的校园》,教材第22页安排的栏目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是学生完成“校园探秘”主题探究实践活动之后的一个交流话题。教师可结合话题内容,组织开展“校园探秘”报告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回忆、分享探究实践所得,再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须就学生的交流内容、活动感受、表达礼仪等进行适时评价指导。可以预见,学生在诸如“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下我们的学习成果,我们小组通过探究,发现校园里有……”“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有……,因为……”“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请问各位组员还有补充吗?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等有序、规范的表达实践中,一方面进一步熟悉校园环境,了解设施功能;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对学校的亲近感。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创设这样的平台促进学生交流表达,提升的是经验,锻炼的是能力,收获的则是素养。
再如,第14课《健康过冬天》的“快快好起来”栏目呈现了冬天学生常见的感冒、发烧、生冻疮的情境,以及小男孩主持人的话:“我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旨在唤起学生相应的生活经验,明白冬天如果不注意保暖,不加强锻炼,很容易生病。“冬日有温暖”这一栏目,呈现了社会、家庭、个人等不同层面在冬天由于关爱、互助而带来温暖和快乐的四个场景,以及小女孩主持人的话:“我们也有给他人添温暖的故事。有一次……”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际生活,分享、交流冬天里体会到的温暖故事。
类似这样的栏目,教师都应将其视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通过“回望”曾经的生活,建立与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联系,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进行思考、判断并进行充分表达。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个人的反思性思维与行动的能力,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慢慢积淀成素养。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尝试运用依托教材设计主题、基于问题活动探究、着眼素养促进表达这三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实践向生活学习,从而在体验、探究与问题解决中不断丰富经历,提升经验,进而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2]伍远岳.论学习的实践属性与实践性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5(12):26,28.
[3]周飞.人工智能来了,教育该怎么办[N].文汇报,2017-11-24.
(作者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9)
责任编辑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