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法治教学设计策略探赜
2018-11-16桑长庚
桑长庚
摘 要:当前中职学校法治课堂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从教学设计角度入手,探讨中职学校德育课法治教学设计策略。教学任务“问题化”、教学内容“情境化”和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策略,能够将“知”和“行”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社会现实生活中理解法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法治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中职校法治课;教学设计;问题化;情境化;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718.3;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9-0045-01
受“应试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法治课教师习惯将课堂变成理论知识讲解课,要求学生在法理上下功夫,重视“知”的教育,但对学生“行”的训练很少关注,使“知”的教育与“行”的训练缺乏有效的联系甚至严重脱节。当前,实现中职校“法治进课堂”的教学目标,增强中职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中职学生的法治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作者认为,在法治课堂教学中,注意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注重教学设计的“问题化、情境化、活动化”,有助于这一任务的完成。
一、教学任务“问题化”——将教学任务变成寻常问题
人们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问题的存在。同样,在法治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是从解决问题的需要中产生的。例如,教学“如何维护人身权利”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设计成问题:“别人在网上骂我了,我该怎么办?怎样维护自身权利?”并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有如下几点好处:其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在网上权利受到侵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此类困惑已成为学生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二,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探寻方案,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自然能提高。其三,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找到用法律维权的方法,能够增强依法解决矛盾的法治意识。
法治课堂教学任务是一堂课的灵魂,对课堂起着统摄作用。法治课堂教学任务的问题化,要以课标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困惑出发,将法治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产生深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情境化”——将教学内容变为情境案例
教师可把枯燥的法治教学内容变成“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积极开动思维,在课堂上“愿意讲、有话说”。例如,讲授“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思考题:“某初中生放学后,经常受到几个社会青年的敲诈勒索,他想向老师汇报,又认为这是在校外,老师可能管不了。他想告诉父母,但父母在外地打工。于是,他想出个主意,买了一把刀放在身上,准备用来自卫。请同学们谈谈他这样做对不对?”这样的设计有如下几点好处:其一,对于受欺凌问题,有时候学生会遇到,此设计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其二,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如何解决?如何区分“以暴制暴”与“正当防卫”?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其三,帮助学生分析“买刀放在身上用来自卫”的处理是否妥当,是否有可能走向犯罪道路。如有的学生受到欺凌后,也用同样的方法欺凌他人,有的学生因携带管制刀具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法治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感觉有趣味而加以关注。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将其变成学生生活中能遇到的各种“情境”,把抽象的法治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三、教学过程“活动化”——将教学过程化为实践活动
开展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是一种高效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亲力亲为中学习法治知识,感受法治的重要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访谈、查阅资料、成果汇报、模拟过程等。在活动中,学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把控、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够避免对法治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生吞活剥。例如,教学《劳动法》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如下话题:“如果单位扣除了你的工资,你将怎么办?”先让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进行汇报讨论。课堂上讨论时,学生们纷纷表示:应该咨询律师,应该查阅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应该查阅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条文,应该写民事诉状……这样的设计有如下几点好处:其一,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经历,学会依法办事,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其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途径获取法律知识,增进对法律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其三,让学生能够相互借鑒、相互补充,理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要义,增强法治意识。
教师进行法治课设计时,要注意灵活多变,过度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实践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学生课上“听累了、不理了”的问题,不仅能放开学生手脚,使其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寻求问题的解决,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再用固有的定式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的法治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只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从实际案例分析中提高学生解决法治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在未来人生之路上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芝赫.浅谈德育课中的法治教育[J].河南教育,2015(02).
[2]徐鹏.道德与法治教材:新名称下的新挑战[J].成才之路,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