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析
2018-11-16吴琼霞
吴琼霞
[摘 要] 即将来临的新高考改革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角色需要更准确地定位。对于高中生,教师应该最低程度干预,适当放手给空间。创设自由的情境,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从而发展学习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动机;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76-02
[现象一]笔者所在城市的一所高中新学期制定了新规:每天的夜自修每一节课都会安排教师坐在教室里看班,教师无须答疑,也不许上课,更加不能做无关的事影响学生自修,只要坐在讲台上即可。效果如何?值班领导路过的每一个教室,都非常安静,学生连头都不抬。一旦坐班教师离开教室几分钟,教室里就会出现嘈杂声。
[现象二]高一某班的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教学风格各异,对待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语文教师尽职尽责,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非常细致,学生每天的作业、课外阅读内容、早读课内容都布置得很具体。而英语教师的风格是,除了规定必须完成的作业以外,课外作业、阅读、早读内容均由学生自由选择。那么问题来了,一学期以后,语文早读时学生都能非常清楚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英语早读时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读起。
现实中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高中生应该如何学习,高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科技飞速进步,人才竞争激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未来每一个人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角色需要更准确的定位。对于高中生,教师应该最低程度地干预,适当放手给空间。创设自由的情境,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从而发展学习的自主能力。笔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定位。
一、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动机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内在的,包括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学习价值意识、学习信念、学习兴趣、归因倾向、目标定位等。学生如果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仅在外部压力和要求下学习,就不可能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无从谈起。内在学习动机是评判学习是否自主的重要依据,所谓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本人对学习的方方面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有着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己计划和管理学习时间,自己判断和评价学习结果。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必须依赖于教师和他人的调控,缺乏他人的指导学习便无从下手,这就不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是自觉性,即目的明确且独立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明确,不受限于外界(家长或教师)的压力,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独立自主决定并且付诸行动。
高中生一方面在逐步独立,具备一定的自我选择能力,另一方面还有依赖性,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的动机、自信、意志力等很弱,如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比较充分的自主支持条件,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等,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增强其内在动机、好奇心和接受挑战的愿望。如果教师只给学生提供控制性的条件,比如严格规定相应的學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要求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学习行为受外部动机的控制,短期内看,学生的表现不错,他们可以完成规定的任务,但其实已失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主动性,同时,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所以,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情感上的支持,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学生并不是生来就会的,它经历了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这样的帮助并不是指一直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框定他们的学习时间,而是需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低程度地进行干预。
高一刚入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沿袭初中的方式,停留在依赖教师的学习上,教师布置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教师要求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完成,任务完成意味着学习结束。这表明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阶段,不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一步步地培养,教会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如何有效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在课外学习时间如何自控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监控并获取反馈,从而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维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建立信心,鼓励学生坚持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
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意见。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兴趣和需求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学习策略和认知特点所表现出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生涯规划的差异,导致他们各自对于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所选学习材料的需求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不同认知能力去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学习的规划阶段,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所教学科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学科特点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前的心理准备工作;激励学生认识自己并做好学科的学习规划,近期及远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困难的增加,有可能会因为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情绪的烦恼、身心的疲劳、学习动机的减弱或者其他外界的干扰因素而中断当下的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帮助他们把脉,帮助他们确定学习内容,选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提供反馈,帮助他们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学习困难。在学习的检测和评估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适当建议,为学生的自主评价提供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主计划和管理学习的能力。
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对于教学的反馈意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他们提出合理的自学建议。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QQ群、校信通、网络课程、讨论、作业等形式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美国教育家卡赞扎克也曾经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把自己当作桥梁,邀请学生跨上这座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桥拆掉,鼓励学生造自己的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把知识教给学生。正如美国心理学家Bruner所说:“学习者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主动地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练习、探究和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做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引导者,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拥有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