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2018-11-16康晓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康晓敏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任务情境老套、形式单一、难度不合理等。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将分层教学与任务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分层任务驱动;字符串函数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27-03

一、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多种手段完成任务,以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内化理论。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进行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称为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使用分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了大概了解后,一般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类:1.对信息技术兴趣较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困生;2.有一定学习能力,学习有些被动,通过努力一般能完成任务的普通生;3.思维活跃,有很强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学优生。

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分组,一般3~4人一小组(这样可以确保坐在一起的学生能比较顺畅有效地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再适当进行调整,做到每组都有上述三类学生,即所谓的“异质分组”。

在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之后,教师就要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任务,以适应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分层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分层设计好每一个任务,一般可以分为三层:1.基础任务。基础任务一般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任务,可以通过模仿或照着帮助文档完成(着重某一知识点)。2.中级任务。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开始进入第二层次的学习,教师提出部分任务要求,留给学生思考发挥的空间(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3.高级任务。在整体把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第三层次的学习。教师指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由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的内化和再创造)。

二、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字符串函数”

(一)基础任务:文末句号替换

教师:打开一篇word文档,我们先来看一篇英语小短文(略),大家有没有发现文章有什么问题?

学生:文章中的句号全部都是中文句号。

教师:文章中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中英文句号的误用,怎么修改比较方便?

学生:(思考)可以用替换操作。

教师:Word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是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实现的,替换功能的背后是程序设计对字符串的处理。请大家先看一个程序“捉妖机”(如图1)。我们把文章中错误的标点看作是“小妖”,这个程序的作用就是“驱魔降妖”——把错误的标点替换成正确的标点。该如何来实现这个程序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VB中的字符串函数来实现该功能。

教师:出现在文末的单个句号如何修改?(提示:取子串函数,见表1)

学生演示“挖金”程序,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结:高级任务主要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程序设计的理解。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在保证完成前两个任务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高级任务。

三、教学思考与感悟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字符串函数,使用字符串函数处理简单的字符串操作,强化算法意识,学会使用自顶向下、由粗到精的方法设计算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生都熟悉的word文档内容替换操作为例引出课题,以“捉妖机”程序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务一是基础任务,比较简单,只需要替换一个句号。算法是程序设计最核心的部分,要让学生自己先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及教师的提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想出算法的步骤。课堂伊始,用简单的任务让学生渐渐消除对程序设计的紧张感。通过上机调试,实现功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消除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抵触心理。

任务二在任务一的基础上难度有所增加,需要将文中出现的多个句号替换掉。教师还是先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算法,在学生给出答案的基础上再作引导。学生上机调试后,发现没有实现预期的功能,就会心生疑惑。教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并想办法解决。学生经过几番尝试获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常用的字符串函数,也喜欢上了程序设计,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动脑动手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三为拓展练习,难度再次增加,要求学生在“捉妖机”程序的基础上,变换形式,完善“挖金”程序。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自己编写代码上机调试,进一步加强对字符串函数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迁移和内化。

程序设计要求严谨,且逻辑性较强,在编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学习动机,体验成功的喜悦。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
利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生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游戏教学,“游”趣的信息技术课堂
游戏教学,“游”趣的信息技术课堂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心理学在小学信息课堂的应用
浅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