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术校本课程走进学校特色化建设的探索
2018-11-16朱永斌
朱永斌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学校进行特色化建设的良好路径。教师在开发和实施乡土美术课程时,一要找准位置,为乡土美术课程找准在学校特色化建设中的定位;二要优化方案,为乡土特色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绘制蓝图;三要有效实施,为乡土美术课程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搭建实现意义与价值的舞台。
[关键词]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16-02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对于学校而言,能否进行特色化建设,是能否拥有良好生存前景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学校进行特色化建设的良好路径。但是,一些学校由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特色化建设之路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中也难免出现一系列的失误,这就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障碍。笔者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开发和实施乡土美术课程上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对此展开论述。
一、找准位置——为乡土美术课程找准在学校特色化建设中的定位
在学校特色化建设中,美术教育往往会一马当先,但是,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美术教育不一定能够成为各个学校特色化建设的生力军。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与发展方向,找准乡土美术课程在学校特色化建设中的位置,找出与之匹配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点。如:“陕西省编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共设置民间美术课内容二十八课,涉及三十余种民间美术形式——例如小学第七册中《剪不完的黄土情》,就要求扼要地给学生讲述剪纸艺术在西北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学第三册中的名作欣赏《陕西皮影——铡美案》……”这就切中了陕西的地域特点,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校本教材。具体到每一个学校,也是如此。教师应置乡土美术课程于学校的特色化建设之中,彰显学校特色,补充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以校本课程的形式给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教材。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永昌,历史悠久,文化特色显著。繁多的历史古迹、文物遺存、美丽传说、英雄故事,为乡土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是由于有如此多的教学资源,学校更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用这些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地方教育资源,补充乡土美术内容,展现地方特色文化。所以,结合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找准乡土美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点,是确认乃至彰显乡土美术课程价值的前提。
二、优化方案——为乡土特色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绘制蓝图
(一)巧妙选择教材开发的立足点
新课标强调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结合当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此,在乡土特色美术课程的选材上,要“扎根乡土”,确定好立足点。如在自然环境资源方面,突出自然景观,可融合美术教育中的写生等的学习,像北海子湿地公园、云庄寺、圣容寺、皇城水库、西大河等自然景观都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突出人文景观,可融合美术教育中的临摹等的学习,像云庄寺、圣容寺等人文景观都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挖掘。
(二)按需弥补统编教材的空白点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换句话说,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来加强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弥补统编教材在实际操作上的空白,大胆对统编教材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地方特色显著、教师比较擅长、学生愿意学习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与统编教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因地挖掘校本课程的创新点
国家之所以提倡、鼓励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因就在于激发地方、学校、教师的创新性,因地制宜地把优质地方教育资源纳入对学生的趣味性教育之中。所以,因地制宜地挖掘校本课程的创新点,就成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之一。就我校而言,教师可以把独具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等资源纳入校本课程之中,以特色化美术教学来顺应教改需要,努力开发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充分挖掘本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教育内容。那高耸壮观的祁连山,那俯拾皆是的历史故事,那丰富充裕的优质农产品,那神秘莫测的骊靬古城等等,无一不是美术教学的优质资源。长城、水库、灯会、丹霞地貌、奇石、特色食物……当学生看到这些在统编教材里无法见到的东西时,创作的灵感与欲望便会油然而生。
三、有效实施——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搭建实现意义与价值的舞台
(一)彰显乡土美术的渊源,为乡土美术课程开发和实施勃发灵感
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并勃发创作灵感,是东西方著名艺术家走向成功的不二道路。对于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来说也是如此,从乡土美术中寻找创新突破点,本身就是对乡土美术渊源的彰显。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社会化、生活化的绘画观念、表现形式,都是乡土美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能给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在选材上以借鉴,还能在形体上朝更艺术化的方向进行突破,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大胆造型。由局限于使用纯色到强调色彩对比,由和谐饱满的基本构图形式到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由情感的自然流露到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由乡土美术潜在的自然心态到人文性的大幅度联想……这一切都能给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以广阔的思路。
(二)丰富体验活动,为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拓宽学习渠道
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历史古迹、文物遗存、美丽传说、英雄故事等,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用于乡土美术课程的欣赏教学中,或者以实景探究、人物采写等形式将学生带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中,让学生多方体验,并把乡土美术中的感人素材与写生课、创作课结合起来。也可以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泥塑、根雕等操作性很强的传统民间艺术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拓宽乡土美术学习渠道,丰富乡土美术课程内容,提升乡土美术课程的艺术水平,使乡土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学校特色化建设增添源头活水。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乡土美术课程开发和实施创造情境
学校乡土美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之所以让乡土美术进入学校校本课程,就是想通过存在于学生身边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以美术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知他们的生存状态或生活环境。这不仅是新课标“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理念的体现,更是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文化熏陶的有效途径。学生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钟情有加。从这种意义上说,让乡土美术进入学校校本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了美术学习的熏陶情境和心理亲近。
总之,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性补充,是对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创造性建设,是对教师创新性教学能力的锻造,而且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都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我们只有不断地开发乡土教育资源并付诸教育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柳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