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8-11-16李惠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适度

李惠萍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支点,大胆处理教材,巧用时事、情感共鸣、续写课文、学生质疑、以小见大等方法途径进行拓展,让学生依据文本展开联想,深入学习,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增长他们的见识,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

[关键词]巧妙拓展;学生质疑;以小见大;适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14-02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容易将全部精力放在对一篇文章内容的分解和剖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应拓展延伸,立足课本,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用“拓展”这一石激起千层浪,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拓宽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

一、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必要性——非它莫属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语文教学应“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我们要善于运用课文进行巧妙的拓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须解开诸多束缚,拓展课堂教学。

二、语文课堂教学拓展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師应该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支点,大胆处理教材,利用时事、情感共鸣、续写课文、学生质疑、以小见大等方法途径巧妙拓展,让学生依据文本展开联想,深入学习,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增长他们的见识,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

(一)巧用时事拓展——“一语惊醒梦中人”

大语文教学观提出,语文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要与时俱进。时事要闻成为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关注生活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要充分地与相关的时事资源相结合。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沈从文《端午日》这课前,正好爆出韩国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当时这则消息令人震惊。教学《端午日》时,在学生体味完湘西端午赛龙舟、捉鸭子的热闹氛围,还万分激动的时候,我就将这则沉痛的消息告诉了他们,之前还激情高涨的学生像突然被泼了一瓢冷水,低头沉思了很久……我又继续引导:韩国将中国的端午节拿去申报了,我们身为中国人情何以堪?我们中国人又是如何对待传统节日的?我们有珍视过传统节日吗?层层问话如重锤敲打着学生的心,“一语惊醒梦中人”,他们开始深思、讨论、总结……挽救传统文化的理念从此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端午日》的教学是契机,教师是引导者,将学生从无知的梦中惊醒,从此珍爱传统文化。教师要多关注热点,让它们进入课堂,实现教学拓展,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二)巧用情感共鸣拓展——“此时无声胜有声”

情感目标是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选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学生入情入景、入耳入目;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断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寻找描写父亲穿戴、走路姿势、爬月台动作的词语(探、爬、攀、缩等),让学生述说哪个词最让人感动,揣摩对父亲的细节描写表达了什么。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探析、理解、品味、鉴赏文章语言,使学生领悟到父亲对儿子那难以言传的深沉、真挚的关爱。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平日父亲对自己的爱。在冥想时,有的学生流泪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教师要以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理解情感的深沉,点燃师生情感共鸣的火花,洗涤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

(三)巧用续写课文拓展——“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给人留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想象”,进行续写练习。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将内容继续延伸,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我在上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有的学生说:“皇帝在游行大典结束后,回到了皇宫,大发雷霆,却依然不知悔改,最后被醒悟的老百姓赶下了台。”有的学生说:“那两个骗子竟然不逃跑,被带到皇帝面前时气愤地指着皇帝喊道:‘你这个昏君!我们的目的是想让你通过这件丑事吸取教训,成为一位受百姓爱戴的好皇帝!皇帝一夜不眠后,广招贤士,惩治贪腐,发展经济,最后成了老百姓爱戴的明君。”……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出了多种结尾,这也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在他们清澈的眼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续写课文打破了课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呈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景象。

(四)巧用学生质疑拓展——“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代智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为此,我在课堂上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刚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出现提的问题太浅显,只浮于字词表面等情况。首先,我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不要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过于纠结。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设疑,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一通百通的效果。

教《故乡》时,有学生这样质疑:作者为什么说杨二嫂是“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仅仅是因为杨二嫂外貌的消瘦吗?还是作者刻薄地批评?学生对此困惑不已。我为了解答学生的疑惑,围绕“圆规”展开了深层次的剖析:文中几次出现“圆规”,有什么喻意?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她为什么出现了顺手牵羊的行为?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确作者对杨二嫂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处世哲学是持批判态度的,杨二嫂日益恣睢,都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使然。这就深刻地揭示:辛亥革命不但没有解救农民,反而使他们更加贫困、愚昧、堕落。杨二嫂这一艺术形象,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更完善和深刻,由解答学生的疑惑到揭示文章的主题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以小见大巧妙拓展——“万紫千红总是春”

都德通过《最后一课》传达爱国主义精神,杨绛借《老王》传递出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拓展要结合小事中折射出的时代风貌,结合社会大背景,结合蕴含时代氣息的内容。教学《明天不封阳台》时,学生听着哀伤的歌曲《丹顶鹤的故事》,看到受伤的丹顶鹤被捧在小姑娘的手中奄奄一息的样子,流下了眼泪,大家都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观看受伤的丹顶鹤,学生对动物的热爱、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再让学生讲述如何保护动物,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保护环境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对《明天不封阳台》的教学拓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小事中引发思考、找到主旨:透过落叶,我们能感知春去秋来,引发对世事变迁、生命轮回的慨叹和思考;透过小悦悦事件,我们能看到社会的冷漠,呼吁、号召世人互相关爱;透过一个矿泉水瓶,我们能想到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通过故宫里的星巴克,我们能想到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通过最美司机吴斌,我们能看到这个社会的真善美。和谐、平等、民主……都是社会的主题,更代表了社会的时代气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深刻哲理、揭露社会问题、传达时代气息,才能出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繁荣景象。

三、拓展要适度——“戴着脚镣跳舞”

拓展不是虚无缥缈的作秀。整节课热热闹闹,精彩迭出,但对于课文内容的教学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样的拓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是不着边际的。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拓展不要牵强放任,有的教师为了出彩,一味地追求拓展,甚至不惜代价、挖空心思地为了拓展而拓展,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的。

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语文教学不能再局限于课堂,要杜绝“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的现象。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妙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开放且无比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文拓展的火候,用课文拓展这根“魔棒”向学生展现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适度
往事并不如烟
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宣传思想工作“以小见大”浅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湄潭土地改革实验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状况研究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