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018-11-16李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研究组

李燕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心内一科,河北邯郸 056200)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心内科常见急重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该类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严重危害其生命健康,严重时导致死亡[1]。心力衰竭患者需进行利尿脱水治疗,加上长期卧床导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减慢静脉血流,此种情况下极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是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干预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并发肺栓塞或肢体功能不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该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老年心力衰竭并发下肢DVT患者72例,随机将全部入选对象分为研究、对照组各36例。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全部入选对象均知情同意。研究组患者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53±4.69)岁,心力衰竭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65±0.07)年,男 21 例、女 15 例;对照组年龄 62~83岁,平均年龄(72.60±4.71)岁,心力衰竭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3.17±0.12)年,男 22 例、女 1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适当将患肢抬高,膝关节微屈,防止腘窝处受压,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回流。告知患者床上活动时应注意动作幅度,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非手术疗法是临床治疗下肢DVT的主要方法,包括抗凝疗法、溶血栓疗法等。患者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积极预防突发性出血的发生。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各项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皮肤颜色、患肢温度、肿胀及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对不同平面患肢周径进行测量,定期评估临床疗效。患者在溶栓治疗早期,一旦出现呼困难、咳嗽、胸闷、休克等异常表现,均需考虑是否发生肺栓塞,迅速报告医生并准备抢救物品,积极协助医生实施抢救。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有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同时达到促进肌肉收缩的作用,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以低脂、纤维素丰富饮食为主,维持排便通畅,评估患者浮肿程度,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每日钠盐摄入量进行严格限制,防止水肿进一步加重,督促其戒烟戒酒。心衰患者普遍伴有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主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及时疏导其不良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消除负性情绪。此外,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与被动训练,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肌肉收缩与静脉血液回流。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情况,根据疗效评价标准[2]: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无下肢溃疡、静脉曲张,无疼痛为显效;患者下肢溃疡、静脉曲张等症状明显改善,但行走时仍伴有疼痛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局部疼痛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另外,采用焦虑症量表(SAS)、抑郁症量表(SDS)对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心理状况越佳[3]。应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情况,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n(%)]、(±s)表示,并进行 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表 1。

表1 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比较[n(%)]

2.2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前在SAS、SDS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表2。

表2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56.87±6.20 56.43±6.17 0.302 0.764 42.01±2.57 46.93±3.80 6.435 0.000 57.90±6.28 57.64±6.13 0.178 0.859 43.05±2.17 47.98±3.29 7.505 0.000

2.3 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2%、80.56%,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表 3。

表3 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具有病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诱因为患者长期卧床休养,严重影响肢体活动能,导致肢体活动受限,严重者甚至无法自主活动[5]。此外,长期卧床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导致瘀滞的形成,极易引发DVT,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等因素均与下肢DVT的形成密切相关。针对心力衰竭合并下肢DVT患者,临床主要通过应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与此同时,针对该类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与当前报道基本一致[6]。综合护理基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可进一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患肢血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治疗效果。该文中两组护理前在SAS、SDS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更好地缓解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心力衰竭并发下肢DVT患者普遍心理状况较差,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7]。该研究中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2%、80.56%,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学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将“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全程,使患者感受到良好护理氛围,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维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良好护患关系[8]。此外,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其早期进行肢体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促进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心力衰竭并发下肢DVT患者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研究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