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分析

2018-11-16焦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宫颈癌下肢血栓

焦琪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在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宫颈癌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临床对于该疾病常选择手术治疗,而术后较易发生的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不仅将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会增加治疗费用,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会提升肺栓塞发生率,从而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期间实施规范化、科学化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院对宫颈癌手术病患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之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该次研究的宫颈癌手术患者58例,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为研究组、参照组,例数分别为29例。研究组宫颈癌手术患者中,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51.5±6.8)岁。参照组宫颈癌手术患者中,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52.2±6.9)岁。2组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剔除依据

入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不存在血栓病史。剔除:伴有严重肝肾疾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因素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加强下肢的保暖,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手术前1 d配合清洁灌肠和清洁皮肤,手术4 h前、6 h前禁水禁食。

研究组:该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知识的普及。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并配合心理护理。将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将手术流程和潜在的风险、术后较易发生的不良症状进行告知。这样不仅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同时可提升配合度。(2)血液浓缩的护理。多数患者会实施清洁灌肠,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术前的液体供给,并结合具体状况对输液量和速度进行调整,避免发生血栓。(3)危险因素的评估。若患者的年龄超过40岁,且伴有诸多综合征,例如: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临床将其划分为高危患者。在实施手术前需检测各项身体机能和凝血机制[3]。必要时可佩戴弹力袜。(4)手术后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在初期需保持去枕平卧位,并对其下肢进行按摩。6 h后将垫枕放置在颈部,这样可让患者保持自由体位。之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锻炼,对其下肢血液循环可起到促进作用。对患者的下肢状况进行严密观察,看是否伴有肿胀疼痛、体温过低和湿度过高等。在此期间需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发生痉挛。另外,告知患者加强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这样可防止发生便秘。通常情况下,便秘会升高人体腹压,对其静脉回流造成不利影响。

1.4 指标的判定依据

对比且分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各项指标[4],主要包括:患肢周径变化、FIB(血中检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比且分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2组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各项指标,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和基础护理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对比两组宫颈癌手术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患肢周径变化、FIB和D-二聚体,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对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干预和基础护理后的各项指标结果(±s)

表1 护理干预和基础护理后的各项指标结果(±s)

组别 患肢周径变化(cm)FIB(g/L) D-二聚体(mg/L)研究组(n=29)参照组(n=29)t值P值-1.09±0.33-0.76±0.35 3.6942<0.05 3.32±0.43 5.44±1.64 6.7336<0.05 0.13±0.04 2.24±0.17 65.0626<0.05

2.2 护理干预和基础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比例为3.4%,参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例,比例为24.1%,组间数据比对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 0,P<0.05)。

3 讨论

肢体主干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静脉血栓的诱因与血流缓慢、静脉壁受损和血液高凝存在相关性。现阶段,宫颈癌手术全身麻醉的应用提升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其具有较大的手术范围,待患者完成手术后常配合胃肠外营养、深静脉置管和静脉注射,其不仅会损伤血管壁,同时会降低纤维蛋白溶解力,从而引发血液凝固。术后输血会增高红细胞比容,从而提升血栓发生率[5]。

近年来,临床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高度关注,其不仅提升治疗依从性提升,同时可将患者对疾病的自主防范意识增加。护理干预属于全方位护理措施,贯穿整个护理流程,通过实施知识普及、血液浓缩护理、危险因素评估和术后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6]。此次数据表示:应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肢周径变化、FIB和D-二聚体优于实施基础护理的参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4%也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4.1%,组间数据比对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较比基础护理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宫颈癌手术病患实施护理干预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对其病情康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值得研究。

猜你喜欢

宫颈癌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