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死疲劳》中英文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2018-11-16刘诗雯

关键词:生死疲劳葛浩文西门

刘诗雯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62)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授予诺奖的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即使是同一作家,境内外的影响力有时也迥异非常。以莫言为例,在英语世界中其作品若按影响力和关注度排位,先后顺序大致为:《生死疲劳》(2006)、《红高粱家族》(1987)、《丰乳肥臀》(1995)、《天堂蒜薹之歌》(1988)、《酒国》(1993)、《师傅越来越幽默》(1999)。其中《生死疲劳》是莫言斩获国际大奖最多的作品。[1]《生死疲劳》中颜色词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颜色词”即描述色彩的词汇,不管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是极其活泼的词汇,可以为读者创造一幅色彩画面,令其投入当中,体会作者所创造的感官世界。但正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体系,表示同一颜色的词语在实际运用中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这就导致了汉英颜色词的差异。据统计,《生死疲劳》第一部中颜色词共出现269次(包含重复颜色词),作者运用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词,为读者构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也体现了莫言卓越的文学才能。本文将以葛浩文的译本为例,探讨颜色词的翻译方法。

一、颜色词

颜色词除了指具体的颜色,也负载着本族语的文化内涵,那么来自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在理解颜色词时也会遇到困难。

(一)颜色词的分类

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基本颜色词,如:红(red)、黄(yellow)、蓝(blue)、绿(green)、白(white)、紫(purple)、灰(grey)、棕(brown)、黑(black)等。另一类属实物颜色词,如:金黄(gold)、银白(silver)、橙黄(orange)、铅灰(lead-grey)、鱼肚白(fish-belly-grey)、桔红(orange-red)、栗色(chestnut)、天青(blue)等。[2]在莫言小说中,丰富多彩的颜色词为读者创造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生死疲劳》第一部中颜色词的出现频率很高,包括描写人物容貌、服饰、居家摆设、自然景色、人物心理活动等。本文选取的颜色词主要包括基本颜色词,如红、黄、蓝、绿、紫、褐、黑、白、灰等,还有一些隐含颜色的词语,如彤云、皂衣等。譬如文中出现的姓氏,如白氏、蓝氏等不计入颜色词。譬如称谓,如老黑、老蓝、小黑等也不计入颜色词。据统计,《生死疲劳》第一部之中颜色词共出现269次。

表1 《生死疲劳》第一部中出现的颜色词次数统计

(比例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表1中的数量分析直观地展现了小说第一部中颜色词数量的丰富。所统计的14种颜色词(其中包括部分重复颜色词)包括了各颜色词出现的次数。其中,“红色”出现频率最高,高达24.5%,其使用频率明显高于“白色”“黑色”等。“红色”在莫言的小说之中有其特殊含义,除了代表原始的冲动之外,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强烈的色彩。

例1:那人遍体赤红,鸡巴像枪一样挺立着,围观者嬉笑不止。[3]11

例2:区长进门后,那些加入了合作社的农民,牵着披红挂彩的牲口,扛着农具,涌进了院子。[3]30

例1中“赤红”既表明了当时那人的生理状态,因为冬天十分寒冷,人被冻得满身发红,但又由于那人赤身裸体,所以大家才能看到他遍体赤红,又给人一种幽默之感,这里的红色带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烘托出令人发笑的场景。例2中“披红挂彩”烘托出一种热闹的氛围,只四个字就把当时人头攒动、六畜兴旺的场面描述出来,反映了当时人们为了讨好区长,甚至将牲畜也装扮一新,只为给区长留下好印象,与下文蓝脸牵着西门驴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大门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反讽的意味。

莫言在原作之中运用的颜色词,不仅限于单纯的颜色词,还有一些复合颜色词,如浅蓝、瓦蓝等词汇。这些复合颜色词有着不同于单纯颜色词的修辞效果,有其深层含义。

例3:喂我稀粥时我看到她乳房鼓胀,那里边蓄积着浅蓝的乳汁。[3]17

例3中“浅蓝的乳汁”属于陌生化表达,常理下乳汁应该是白色的,浅蓝的乳汁有着深层的表达意味。在《生死疲劳》第一部269个颜色词之中,“蓝色”词占比10.9%,虽占比不高,但象征着生命。这里的“浅蓝的乳汁”代表着一种生的希望,哺育下一代健康成长。

《生死疲劳》第一部之中的颜色词不仅只限于单纯颜色词,关于颜色词细分的类别如表2所示。

表2 《生死疲劳》第一部出现的颜色词分类

(二)颜色词特殊表达效果

《生死疲劳》第一部之中,颜色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既有单纯的颜色词,也有一些颜色词暗含人物情绪,附加价值观,有着烘托气氛的作用。这些颜色词可分为三种:颜色词+情绪;颜色词+价值观;颜色词+气氛。据统计,在《生死疲劳》第一部之中这三类词共有21个。

在三类颜色词之中“颜色词+情绪”的表达占比最大,相比较而言,“颜色词+价值观”与“颜色词+气氛”在《生死疲劳》第一部之中运用较少。

1.颜色词+情绪

颜色词+情绪是指某些颜色词暗含人物的情绪,通过颜色词的使用将人物情绪渲染出来。如:

例4:它是头畜生,用不着你下这样的黑手![3]22

这里的“黑手”将原本的颜色词加以引申,意为使用别人所不知的非正常手段对西门驴进行迫害,因为洪泰岳威胁说要将西门驴枪毙。这一个词语就体现出蓝脸对洪泰岳的憎恨,尤其是对洪泰岳颐指气使的态度颇为不满。

除了引申颜色词暗含人物情绪之外,还有一些超常搭配的颜色词反映了人物情绪。如:

例5:黄瞳在洪泰岳面前点头连连,脸上全是虚笑,两只细眯的眼睛射出金光,咧着嘴,龇着黄牙,露出紫色的牙龈。[3]25

例5中“紫色的牙龈”是不正常的现象,一般人的牙龈是粉红色的,在这里作者勾勒出黄瞳邋遢的形象,在洪泰岳面前唯命是从的小人样,正与那紫色的牙龈相呼应。

2.颜色词+气氛

《生死疲劳》之中颜色词的运用很常见,其中不乏一些烘托氛围、渲染气氛的表达。通过颜色词,暗示读者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而将整个场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例6:我看一眼在地上打滚的西门白氏,看了一眼黑洞洞的墓穴,转身朝那片黑森森的松林奔去。[3]81

例6中“黑洞洞的墓穴”与“黑森森的松林”渲染了一种肃穆的气氛,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感,两个词组字数相同,且都用黑色点缀,旨在突出一种神秘之感,暗示着静寂与悲哀,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死亡。

例7:主人起初还手持棍棒护卫着我,但人们眼睛里那种可怕的碧绿的光芒吓破了他的胆。[3]94

例7中“碧绿的光芒”指人们贪婪渴求的眼神,饱经饥饿的人们疯子一般盯着西门驴,好似残暴的野兽一般,因为大饥馑,饥饿的人们早已失掉人性,变成了凶残的野兽。

3.颜色词+价值观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那么在书中不免会经历一些特殊时期。特殊时期诞生了许多特殊的表达,这其中就有颜色词体现价值观这一现象,如:

例8:我的主人出身贫苦,根红苗正。[3]22

例9:要上学,必须上学,新社会,新国家,年轻一代,红色接班人,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行的。[3]72

这两例之中的“红色”均指“文化大革命”时期出身好,支持革命,不受旧思想影响的好公民。属于颜色词附加价值观,表明支持无产阶级建设。

二、《生死疲劳》第一部中英文本颜色词的对比

《生死疲劳》英译者是著名的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其翻译的中国作家作品之中,莫言作品所占比例最大。从翻译作品的数量上来看,葛浩文对莫言的作品十分了解。想要缩短译作与原作之间的距离,译者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对于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翻译家来说,在其翻译过程中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就值得我们研究。翻译是语言和文化的共同传递载体,而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差异会左右作者意图传递的效果。因为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颜色词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准确传达文化寓意,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处理颜色词。就颜色词而言,葛浩文的译文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表3为第一部译本中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概况。

表3 《生死疲劳》第一部269个颜色词翻译概况

(比例数值保留至个位)

表3统计了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第一部中269个颜色词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可以明显看出,翻译颜色词时葛浩文采用“直译”的处理方法频率最高,所占比例高达69%,其中也不乏一些“漏译”“误译”“欠译”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葛浩文是如何翻译颜色词并采取了何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

据统计,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第一部中269个颜色词时,其中185个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所占比例高达69%,这是因为汉英颜色词存在着某些对应关系,试举几例:

例10:持令牌的鬼卒从桶里抓起一只用猪的鬃毛捆扎成的刷子,蘸着黏稠的、暗红的血,往我头顶上一刷。[3]5

译文:Symbol of Authority reached into the bucket and took out a pig-bristle brush,which he swished around in the sticky,dark red blood,and then brushed across my scalp.[4]5

例11:这小子黄头发黄面皮,黄眼珠子滴溜溜转,似乎满肚子坏心眼儿。[3]10

译文:The young scamp had yellow hair,yellow skin,and shifty yellow eyes,giving the impression he entertained evil thoughts.[4]11

例10中,葛浩文将“暗红的”直译为“dark red”,属于语义上的直接对应。例11中,葛浩文将“黄头发黄面皮,黄眼珠子滴溜溜转”直译为“yellow hair,yellow skin,and shifty yellow eyes”也是语义上的直接对应,汉英颜色词的表达同指一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

(二)意译

据统计,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第一部中269个颜色词时,其中22个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占比8%,意译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词汇意义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以便再现原文。

例12:接手家业时虽逢乱世,既要应付游击队,又要应付黄皮子……[3]11

译文:I had taken over the family business during chaotic times.I had to cope with the guerrillas and the puppet soldiers,…[4]11

根据上文提到的游击队,我们可以推断出“黄皮子”是指傀儡军队。当时,中国伪军多穿黄色衣服,因此用黄色指代伪军。这里黄皮子有两层含义:(1)一身黄色装扮,指伪军所穿衣物;(2)对伪军的蔑称,人们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伪军,因此此种颜色词又带有感情色彩。葛浩文翻译“黄皮子”这一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之时,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其隐含含义翻译出来。根据英文释义,Puppet Soldiers (the product of an extensive,secret program designed to create perfect,emotionless fighters)这一单词本身就带有贬义色彩,符合莫言表达的原意。关于“黄皮子”这一词语的翻译,译文达到了准确表达原文的效果。

例13:他手持双拐,右腿完好,左腿从膝盖处没了。一条黄色的裤腿,在断腿处隆重地系了一个疙瘩。[3]68

译文:He walks on crutches; his right leg is perfectly normal,but his left one ends at the knee,his khaki pant leg knotted just below the stump.[4]75

原文“黄色的裤腿”指的是裤子的颜色,属于对物体颜色的描述,译文之中“khaki pant leg”指的是裤子的布料,因为卡其裤的颜色正是黄褐色,因此也可以代称颜色。因为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人们的着装普遍是蓝色制服、黄色裤子,但由于英语读者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对于原文的理解就尤为重要。在这里,葛浩文将“黄色的裤腿”处理为“khaki pant leg”也就有助于英语读者对原文背景的理解,可以代入人们穿卡其裤的年代,方便理解社会背景。

(三)漏译

据统计,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第一部中269个颜色词时,其中19个漏译,占比7%。众所周知,翻译中由于译者的主体性所造成的失误在所难免,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遗漏则不然,或因译者的疏忽,无意间漏掉原文之中的内容。

例14:趁着他们入迷地盯着财宝时,我探手从太师椅下摸出了一支左轮手枪,我对着青砖地面开了一枪,子弹弹起,嵌在墙壁上。[3]42

译文:While they were standing around dazed by the riches,I reached down,grabbed a revolver that was hidden under the armchair,and fired a shot into the tile floor; the bullet ricocheted and lodged in the wall.[4]46

例14中“青砖”翻译成“tile floor”漏掉了颜色词,原文之中青砖出现了好几次,如 “阎罗殿前的青石板上”,以此烘托阎罗殿肃穆的气氛。例14选自西门闹与民兵对峙的场面,因为西门闹属于富贵人家,所以例文之中的“太师椅”与“青砖地面”都是侧面反映西门闹的富贵,在此应将其翻译出来。葛浩文漏译了这个词语,未能完全传达作者的意图。

例15:我妻白氏,头发乱如麻线团,浑身黄土,仿佛刚从坟里钻出来的。[3]44

译文:Her hair looked like a ball of tangled yarn,and she was covered with dirt,as if she’d emerged from a hole in the ground.[4]48

例15中,“浑身黄土”让我们体会到西门白氏凄惨的处境,民兵押解着西门白氏,白氏头发乱如麻线团,浑身黄土。在这里,“浑身黄土”给人一种心理暗示,白氏处境凄惨,无所依靠。葛浩文将“黄土”直接翻译为“dirt”漏译了最重要的颜色,据查证,“loess”与“黄土”含义接近,也更符合原文想要表达的意味。

(四)误译

据统计,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第一部中269个颜色词时,其中有19个误译,占比7%。误译多发生于译者对原文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缺少足够的了解与把握的情况下。

例16:家里准备了茉莉花茶和绿炮台烟卷招待乡亲。[3]10

译文:We rewarded them with jasmine tea and Green Fort cigarettes.[4]10-11

绿炮台烟卷,民国时期“THREE CASTLES”牌(三炮台,因烟盒为绿色也叫绿锡包)。葛浩文将绿炮台烟卷这一专有名词翻译为“Green Fort cigarettes”,有些不恰当。因为英文原有对应的专有名词可以直接借用,对于英语读者想必也对“THREE CASTLES”牌更为熟悉,若是翻译为“Green Fort cigarettes”,则变成译者生造了一个词,原文中的“绿”仅指烟盒为绿色,而非香烟的品牌。由此可见,葛浩文的译文不太恰当。

例17:我的主人出身贫苦,根红苗正。[3]22

译文:My master was born to poverty,a member of the proletariat,red as could be.[4]24

根红苗正,指在那个按“家庭出身”分类的特殊年代的特殊称谓。所谓“根红”就是家庭出身好,如工人、贫下中农、军烈属子弟,认为这样家庭出身的子弟就一定好、一定革命。所谓“苗正”是指“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不受旧思想的影响。“根红苗正”本就是一种抽象说法,有其引申含义。这里是西门驴(西门闹)对蓝脸的描述,蓝脸是贫下中农,家庭出身好。因此翻译之时需将引申含义译出,才能有助于读者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葛译“a member of the proletariat,red as could be”,前半句为意译,较贴合“苗正”的含义,苗正即无产者后代,较贴合原文;但后一句“根红”为直译,若是英文读者不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就会造成歧义,也许会费解,造成理解障碍。

(五)欠译

据统计,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第一部中269个颜色词时,其中15个欠译,占比6%。欠译的英文是undertranslation,是一种翻译不足。欠额翻译高估了译语读者的知识准备并忽略了译文的可理解性,从而使译语读者因未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源语信息产生不解或误读。[5]由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到位或是无视作者创造的语境进行的翻译,未能准确传递原文信息,这就是欠译现象。

例18:那时他身披破麻袋,脚上没有鞋,身体僵硬,满脸青紫,头发纠结成团。[3]10

译文:Wrapped in a burlap sack and shoeless,he was stiff from the cold; his face had turned purple and his hair was a ratty mess.[4]10

“满脸青紫”描述出西门闹于雪地捡到蓝脸之时的情景,蓝脸身披麻袋,大雪天里被冻得身体僵硬,脸上呈青紫色是因为天寒地冻血管显色,血液凝固。译文翻译为“his face had turned purple”,未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意蕴。

例19:主人牵我走出南门,围子墙上有许多枯黄的狗尾巴草在微风中摇摆。[3]32

译文:My master turned and led me out through the southern gate,where yellowing bristlegrass atop the wall swayed in the wind.[4]34

这句的背景是杨七与蓝脸起了争执,杨七举起藤条,对着西门驴的脑袋抽下。之后蓝脸牵着西门驴出门,看到有许多枯黄的狗尾巴草在微风中摇摆。“枯黄的狗尾巴草”有一种凋零之感,正好契合上下文的氛围。在这里,枯黄也暗示了蓝脸的心境,因为那天是合作社成立的日子,作为唯一的单干户,“枯黄的狗尾巴草”也正体现了蓝脸孤独无依的心境。葛浩文将“枯黄的狗尾巴草”翻译为“yellowing bristlegrass”,未能将凋残的状态翻译出来,只显示出颜色变黄的过程,未能将原文的意图完全传递给译文读者。

(六)省译

据统计,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第一部中269个颜色词时,其中9个采用了省译的翻译方法,占比3%。省译法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之中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例20:小黑驴,小黑驴,知道你长大了,想媳妇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小黑驴也要当爸爸了,不怪你,正当的,婚也结了,种也下上了,乖乖地回家吧……[3]57

译文:“Little black donkey,” I heard her say,“my little black donkey,I know you’ve grown up and that you’re looking for a mate.A man thinks of marriage,a woman wants a mate,a donkey wants to sire its young.I don’t blame you for that,it’s perfectly normal.Well,you found your mate and you’ve planted your seed,so now you can come home with me…”[4]63

原文共出现3个“小黑驴”,前2个采取了直译的翻译方法,最后1个进行了省译。一方面是由于句子结构的需要,省译为“a donkey”与前后两句构成排比句,省译之后保持了字数的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前面已经提到过“小黑驴”,3个词同指一个事物,进行省译也避免了累赘。

三、结语

《生死疲劳》第一部中的颜色词为小说增添了许多色彩,既烘托了气氛,也传递了价值观念。而葛浩文在处理这些颜色词时,也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其中既有绝妙的翻译,也有一些翻译并未达到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效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葛浩文对颜色词的处理绝大部分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是因为英汉语言存在一定的对应性。但可惜的是,葛浩文的一些翻译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在处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等结合在一起的颜色词时,未能将原文的语境与效果传达给译语读者。通过对《生死疲劳》第一部中颜色词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要将原作尽量完整地呈现给外国读者,同时得到译语读者的认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完全理解原文的含义,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颜色词表达,往往具有超越其自身的引申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要谨慎,要吃透原文。这样才能尽可能地缩小译本与原文之间的距离,保留原作的风味。但是,对于葛浩文的贡献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不能因为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译与漏译现象,就一概否定葛浩文所做的努力。

猜你喜欢

生死疲劳葛浩文西门
水西门内走小巷
CSAMT在贵州清镇市卫城镇西门村地热水勘查中的应用
雪落西门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葛浩文翻译思想浅介
西门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