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8-11-16王元伦
王元伦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的特征,其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抵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熟壮大,并将这一效应波及世界各国。在2000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文化产业”的概念首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里被提及,标志着文化产业的地位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从此,文化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0785亿元,比同期GDP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上升为4.14%。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6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81亿元,比同期GDP增速高5.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上升为3.94%。尽管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相比,在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值和发达程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提升山东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大量数据的验证分析影响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方面,David Hes-mondhalgh[1]、Brinja Meis[2]、Bin Umino[3]、Andy C Pratt[4]等人分别从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德国电影产业中的团队协作、日本出版产业内部的相互影响、艺术元素在英国创意产业中的核心作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不同国度、不同行业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Cartwight、Dunning、Rugman、Cruz等人在研究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波特的钻石模型[5]。国内学者方面,王颖、赵彦云、徐萍主要研究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6];向勇、祁述裕、李宜春、花建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或特定区域出发,尝试性地建立了涵盖不同指标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7]。目前,关于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研究,定量方面的研究有郭洪森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008)、牟艳芳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2012)、曹静静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2013)等文章。总体来说,关于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的角度,少量定量的研究集中于2013年左右,其研究的数据多是2010年及其以前统计的,已经不具有时效性。因此,本文以山东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影响因素出发点,选取近五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提出提升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和建议。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力”属于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能够促进效率的提升,是一种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的能力。竞争力是指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内与其他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在一般市场中的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8]。学界关于“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中观层面的产业和微观层面的企业三个方面,其中,产业竞争力属于研究的核心层面。经济学家波特指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或一区域在国际市场或者区域市场所具有的竞争能力。由于世界各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发展的侧重点存在不同,使得各国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造成了文化产业竞争力内涵的多样性局面。由于特殊的国情,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有较强的“政府驱动性”特征,一般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双重特性更为突出。因此,文化产业竞争力既包括物化形态的“硬实力”,又包括精神形态的“软实力”;既体现在竞争过程中的市场占有能力,又体现为未来竞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其区别于其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区域内的竞争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文化资源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能够更为高效的生产和供应文化产品或服务,以占据文化市场获取经济效益并实现社会效益的能力。
(二)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钻石模型”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波特先生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波特在分析10个重要贸易国家的上百种产业的基础上,指出某国的特定产业之所以具有持续的竞争力,是因为该产业所处的特定竞争环境。在“钻石模型”理论中,波特认为特定行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六个要素,其中,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属于基本要素,政府行为和机遇优势属于辅助要素,这些要素双向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像钻石形状的体系(图1)。“钻石模型”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入手,分析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与其他产业竞争理论相比更为全面系统。同时,“钻石模型”将竞争优势动态化,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突出了政府的能动作用。
图1 波特“钻石模型”
(三)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构建
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理论支撑,以文化产业相关理论和产业特性为出发点,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入手,对“钻石模型”进行一定的动态调整,尝试构建一个由产业资源、产业运作、支撑产业、需求条件、政府行为和机会六要素构成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其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产业外部竞争环境主要由需求条件、政府行为和机会构成,其中需求条件为核心外部因素;产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由产业资源、产业运作和支撑产业共同组成的一条完整产业价值链——文化产业资源经产业运作后为文化市场提供文化产品或服务,在支撑产业协助下占据市场实现产业价值。
根据调整后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选取12个指标,构建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表。产业资源对应“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结合文化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以生产为主导的特点,本文对原模型生产要素中的五个因子调整为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无形资产三个因子,分别选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专利申请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物馆数量4个指标。“钻石模型”中的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更适合用于对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制造业进行分析。鉴于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高、界限模糊的特性,本文以“产业运作”作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因子,分别选取了反映运作水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反映竞争激烈程度的旅游外汇收入2个指标。文化产业是内容为核心,以创意为先导的产业,而无论是创意的实现还是内容的生产都是以高新技术和金融资本为支撑的,因此,本文选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个指标作为支撑性产业。国内需求决定文化产业的规模,是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根据国际的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因此,本文选取人均GDP和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占比2个指标来测量文化产业的需求条件。财政支出反映一国政府对支出的管理状况和战略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选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和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个指标对应“钻石模型”中的政府行为。
三、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上述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从理论视角进行的尝试性探讨,还难以准确区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不同要素对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因此,本研究在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建议。实证分析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新闻及政府报告。通过运行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大量原始变量用少数几个“因子”来表示,来分析影响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每个变量存在数量级的差异,本文通过标准化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图2 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
(一)KMO测度和Bartlett的球形检验
为检验所选取的指标值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KMO值为0.732,KMO越接近1,越适合做公共因子分析,所以该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与此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数据具有相关性,也说明该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二)提取公因子和因子旋转
提取公因子是为将原有变量浓缩成几个因子,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思路,依据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提取公因子。[9]从表3可以看出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及公因子提取结果。在初始因子模型,第三个因子的特征值1.176(大于1),前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是74.418%、13.331%、9.796%,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7.545%(大于75%)。经正交旋转后,仍然保持了原始变量97.545%的信息量,有效避免了信息的遗漏。所以在尽可能保留样本原始信息的情况下,提取前三个成分作为主成分,以它们的变化来反映整个样本相关变量的变化。
利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使因子具有解释意义,从而知道每个原始指标的载荷,进一步推知其对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以突出典型代表指标。旋转后的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正交旋转后,第一个主成分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人均GDP、博物馆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申请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有较大的载荷,由于它们来自于各个影响因素,体现的是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所以将第一个公因子命名为总体实力因子;第二个公因子中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占比有较大的载荷,称为生产要素因子;第三个公因子中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数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有较大的载荷,称为产业运作因子。
(三)结论
结合表3和表4得出,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74.331%,代表其对原始12个指标的信息综合量可达到74.331%,对原始指标信息的表示力度最强,说明目前提升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是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同时,在第一个主成分中,产业资源的3个指标、支撑产业和行业运作的2个指标,所占的载荷都很大,说明这三个要素对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大。第二个和第三个主成分中,产业资源各有1个指标所占载荷较大,再次说明产业资源的影响力大。因此,山东省在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中,要重点体现产业资源、支撑产业和产业运作这三个要素。
表3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四、提升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产业资源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来自于创意,核心在于内容,内容的本质就是文化资源。“内容为王”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充分挖掘山东省的文化资源,加大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泰山、蒙山、泉城、滨海城市、运河文化古城等为代表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以古城、寺庙、塔、文化遗址、祠堂、楼阁、陵墓、石刻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众多,以传统节庆、民族风情、衣食住行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以孔子文化节、青岛啤酒节、潍坊风筝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栖霞苹果艺术节、威海国际钓鱼节、泰山登山节、菏泽牡丹花节、淄博玻璃文化节、梁山水浒文化节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资源丰富独特。因此,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应该着重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文化产业和服务的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 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的融合,提高文化产业创新水平,努力寻求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创意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创意水平的高低和成果的能否实现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否息息相关。金融投资是文化产业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可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生存发展和转型创新的能力。[10]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口在于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宽领域、深层次的渗透、融合。[11]因此,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应该首先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以财政支出、非公有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银企融资平台建设等方式丰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其次,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借助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优势,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产业业态创新,通过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业态,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此外,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也要注重和旅游、教育等行业的合作,以全面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三) 大力加快文化企业改制,优化文化产业链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的产业运作能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文化产业链结构中的关键环节,企业实力直接决定着文化产业的产业运作能力和总体竞争力。鉴于特殊的国情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我国的文化企业改制尚未完全完成,中小型文化企业众多、国有文化企业市场运营能力较弱的状况普遍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快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通过文化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借鉴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进的经验,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步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从而提高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实现规模经济。在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重点选择诸如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演艺集团、山东出版集团等重点文化企业,进行区域或行业间的联合或重组,加快发展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通过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培育市场竞争主体的同时,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链结构,通过文化产业园区或经济区的建设,以产业集群优势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以提高文化企业的产业运作能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支撑,通过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分析山东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有利于促进山东省文化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