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从根处紧密相连

2018-11-16撰文呈子

厦门航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个人利益孤岛

撰文_ 呈子

大鱼为什么不吃游进嘴巴里的小鱼?因为小鱼会帮它清理掉牙齿间的寄生虫。如果大鱼图一时果腹,可能就会因感染而死。如果小鱼享一时偷懒,可能就会把大鱼惹急。

这是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里提到的例子。基因为达到生存目的不择手段。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原罪。连照料后代,看似利他,也是在基因控制之下,完成自身复制,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张。利我和利他如同大鱼小鱼的博弈,厮杀拉扯。

一个词越不靠谱,越容易被毁,例如伟大、格局,例如精致。

基因让我们趋向于成为个人主义者,进化让我们成为利他的智慧人,这中间难免基因变异,诞生精明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精致精辟。

“利己主义”原本脱胎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认为,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那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利己主义”,会自然而然地推动公共利益的实现。然而在中国社会,当驱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利己主义”被冠以“精致”二字之后,开始与“公共利益”渐行渐远。甚至在某类人的钻营之下,狭隘成利己的“个人利益”已经走向了“公共利益”的对立面。“个人权利的歇斯底里”随处可见,“个人权利的旗帜招牌”迎风招展,“与己无关的公共利益”则束之高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这是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于500年前的布道诗。西方世界推崇个人价值,但更相信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的连接互惠。然而在当今社会,更多的人似乎更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在精心经营着自己这座孤岛,却渐渐将经营异化为钻营,人与人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正在支离破碎。当我们俯视这个社会的时候,看到孤岛飘零,风景旖旎,但已无人能抵达,亦无人能全身而退。

有一种声音说:“中国人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不讲道理了?”恰恰相反,中国人的脑子里被灌输了太多“道理”。中国人在这个国家与“集体主义”渐行渐远将近四十年后,终于为自己的“自私”找到了理论基础。以个人主义包装起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正在颠覆中国社会千年以来形成的文化基础和基本价值观。几年前钱教授口中、盘踞在社会精英阶层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今似乎有向大众层面滋生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一部分人,或善于将自己的无理要求变得合理化,或善于制定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或善于道德绑架,进而将那些所谓的道理、规则、道德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这类人不再是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地痞流氓、无赖泼妇,也许是高铁上的霸座男,也许是在斯德哥尔摩企图通过互联网找回面子的曾先生。这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已不再局限于当年钱理群先生设定的“从校园里走出来的”,而是开始向社会更大的基本面蔓延。

精致早已不是体面利整的意思,而是一种精于包装的利己的观念和意识。他们是鲶鱼,却没有效应,没有搅动出社会的活力,反而将这个社会搅动得人人在集体无意识中互相指责对方的“无理”,利用公共规则和舆论为自己的贪婪“鸣冤”。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互联网化的社会中,已经很难做到全身而退。“既要里子,又要面子”在如今这个社会,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为了利益的里子,甘愿破坏或者扭曲公共利益的这类“利己主义者”,他们想要继续精致下去,也不再容易。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又始终窥视着外面的世界,一方面不舍融入,不愿付出,一方面又要把自己伪装成一座不愿与大陆分离的岛屿,贪婪着大陆的河流与土壤。但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不论你将自己包裹得如何严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可分割。

你的每一次索取,每一次自认为有理的逾矩,都会如巴西丛林中蝴蝶的一次振翅,不知何时就会引来美国西海岸的一场飓风。别人的幸与不幸,公共利益的维持与破坏,或迟或早、或远或近,都与我们休戚与共。人人都期待有一座免费的灯塔,又希望搭便车,反正每个人都能看到灯塔,用完就走,无须交钱。但如果是这样,谁来修灯塔?

约翰·多恩那首布道诗最后写道:“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个人利益孤岛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不再是孤岛
《岛上书店》:与书相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中交兴路:打通信息孤岛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互联互通破“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