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中华职教社有历史渊源的镇江蚕种场

2018-11-16王抒滟

江苏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蚕种蚕桑镇江

◎ 王 荣 王抒滟

镇江蚕种场是近代镇江蚕桑业的历史见证。镇江有两个蚕种场与中华职教社有历史渊源。

镇江蚕种场旧址

三益蚕种场、四益农场到镇江蚕种场

1929年10月,由中华职教社、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冷御秋等创办三益蚕种场。资本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目的是提倡女子职业教育,改进农村妇女生活。有地320亩,屋基28亩。栽桑91000余株,蚕室等房110间。场址京沪线桥头镇板凳山。场内除工作人员外,有镇江女子职业中学及全国蚕丝改良会派学生在蚕期(春秋两期)来场实习。蚕种由中国合众蚕丝改良会代销。

1930年,冷御秋、陆小波创办高资均益蚕种场,隶属均益农产育种公司。

1932年,严惠宇、陆小波接办永和蚕种场(1920年由夏楚白创办),更名为益民蚕种场。1937年凌氏兄弟投资,建立了益民二场,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未投产。

抗日战争胜利后,益民、益民分场、均益、三益等场改组为“四益农产育种场”,冷御秋任董事长,严惠宇任总经理,江恒源等为董事。四益农场取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密切合作,发展迅速,设有四个部(种植部、蚕种部、畜牧部、园艺部),九个场,共垦荒三千余亩,年产蚕种12万张,行销苏南、浙江、安徽、山东等地。

1952年1月,四益农产育种场由镇江市政府接管,同年12月27日更名为镇江蚕种场,归江苏省农林厅管理。嗣后,原四益农产育种场一、二分场和四摆渡蚕种场(原明明蚕种场)合并成立镇江蚕种场;其他分场划归地方政府领导。

民国时期镇江蚕种场名录

女职蚕种场

1926年10月,冷遹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江恒源等人成立以蚕桑科为主的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董事会,冷遹任董事长。1927年正式开办,学制3年,注意教学与实践结合,利用唐儒箴捐赠的奁田26亩作学校桑园基地,自办蚕场供学生实习,创办初有学生73人,教学仪器、标本、图书较完备,不收学宿费,膳费只收一半,经费来源大半靠售蚕种收入,除职教社定期补助外,悉由冷遹先生募集。该校还编印《养蚕浅说》,传播和普及养蚕知识。1930年获准立案,改校名为私立镇江女子初级职业中学,次年获得省拨办学补助款1000元,设蚕桑科、家事师范科各两级,学生共150人,教职员16人。1933年有蚕桑科两级,家事师范科3级,在校学生219人,教职员19人,桑园扩大到117亩。抗战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蚕桑科由教育部托办,师范科由江苏省教育厅托办。解放初,冷遹先生还将自有永安蚕种场桑室50余间、桑田90余亩赠予学校。1952年改公办“苏南蚕桑学校”,1953年更名为“镇江农业学校”,1954年更名为镇江市第三中学。

1930年,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开办“女职蚕种场”,校长法度兼任场长。

创设女职蚕种场的目的是“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体现平等教育,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强化实践教学”——“无论半工半读,还是免费培训,都是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女子服务,做到了中华职教社办学‘举例示人’的作用。学员通过半工半读,不但自力更生地学到一技之长,而且半工所得的收入,在支付上学费用之后,还能资助家用”。除课堂教学外,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实训内容包括栽桑、采桑、养蚕(育蚕种、孵化、作茧)、缫丝等蚕桑生产的所有环节。蚕桑科教学过程完全按蚕桑生产的节奏安排,闲时进课堂,忙时进桑园、蚕房或缫丝车间,学生有时天不亮就起床,有时深夜还在蚕房。在教学方法上,学校注重自学辅导,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究学以致用。课程具有典型工学结合的特征,既突出了职业学校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又与缫丝等单一技术的职业短训有明显区别。

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夏季服装(1933年)

猜你喜欢

蚕种蚕桑镇江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