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宗教传播现状分析
2018-11-16包头师范学院许全亮
◇ 文/包头师范学院 许全亮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这成为近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宗教传播也开始走向网络化。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互联网上仅基督教和天主教信息有7100 多条,到2007年已数以万计。到2017年4月,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出的宗教信息有几千万条,其中天主教2,800,000条,基督教5,730,000条,佛教17,100,000条,道教3,100,000条,伊斯兰教3,960,000条。
2017年4月百度搜索引擎显示得宗教相关信息
随着众多宗教网站的兴起,网络成为近年来高校宗教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成为西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在众多网民中,大学生作为网络活跃群体,自然成为网络宗教传播的重要对象。一方面,宗教网络传播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接受的便利吸引着大学生;同时,真伪难辨的信息、极端思想的鼓惑诱导、线上线下的互动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据安徽商报报道,合肥一职业院校读书的小娟,2013年在网上与一名自称“阿卜杜拉”的人相识。对方向她宣传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思想,小娟对这种思想产生兴趣,并将一名同学介绍给“阿卜杜拉”,三人建立了专门的微信聊天群。“阿卜杜拉”向两人发送宣扬极端思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音频、电子书等资料,并煽动两人出境参加“圣战”。小娟和同学接收相关资料,并向旅行社咨询出境事宜,最终因费用及护照办理等原因未果。2015年11月至12月,“阿卜杜拉”向两人再次发送了宣传极端思想的音频等资料。当年12月26日,公安机关在学校依法传唤了小娟和其同学,并从小娟的手机内查获5部音频、6部电子书。经安徽省反恐工作领导小组认定,2部音频为暴恐音频,3部电子书为宣扬极端主义的非法宣传品。检方认为,小娟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音频、电子书多部,应当以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信仰自由绝不等于渗透自由。因此,如何加强高校网络管理和建设,遏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在高校进行宗教渗透,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安全维护的重大课题。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边陲,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处,信教群众较多,这决定了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是保障全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形势下,开展这一研究对于巩固边疆和谐稳定、维护互联网安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高校网络宗教传播现状
为了解网络传教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影响,我们对某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200份问卷,有效收回1148份。同时,对信仰宗教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和访谈。以我们调查的某高校为例,信教学生总数约占调查学生总数的11.4%,分布在所调查的12个学院中,外语专业信教大学生占信教学生总数的23.86%,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结合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在课堂背景分析和举例时,个别外籍教师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播宗教,课外阅读和网络学习的内容中包含的宗教因素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也大于其他专业学生。
调查显示,信教大学生中男生占比29.35%,女生占比70.65%。汉族学生占比65.22%,回族学生占比23.91%,蒙古族占比9.78%,满族占比1.1%。学生信教的种类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占比47.8%,伊斯兰教占比26.2%,天主教占比21.7%,佛教占比4.3%。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大学生中,回族学生所占比例高达91.7%。汉族学生信奉基督教的占60%,信奉天主教的占31.6%。
在涉及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选项上,调查显示,“受家庭信仰的传统影响”而信教的占19.20%,部分学生注明出生在信徒家庭;“受宗教影视、网络等影响”而信教的占29.92%;“受周围的老师同学、亲戚朋友或其他人员的传教影响”的占13.22%;“受宗教组织和活动的社会影响”的占22.96%,“其他方面的影响”的占16.44%。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受宗教影视作品、网络等影响而信教的人数比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信教学生中达到29.92%。
在被调查的全部学生中,31.2%的同学听说过“电子传教”(在网络、手机上传播宗教信息或组织宗教活动),7.1%的同学参加过在网络上开展的宗教活动,29.1%的同学在网络上浏览过关于宗教的信息,6.1%的同学利用手机或电脑下载过宗教类的软件。在个别访谈中,认为宗教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传播对其生活或思想有影响的占17.14%。
在借助哪些网络平台了解宗教的选项中,微信朋友圈排在首位,占26.81%,QQ群占16.60%,微博占18.30%,宗教类APP占15.32%,论坛占13.19%。在宗教传播方式的选择次序上:网络传播的占21.70%、宗教活动进行宣传的占19.57% 、纸质书籍的占17.02% 、传教人员说教的占14.89% 、家庭传授的占11.49%、其它方式的占15.33%。
在如何看待宗教的网络传播方面,43.5%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传播,但要适度,受众要学会明辨是非,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29.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清楚。15.2%的认为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省钱省力,传播什么内容无所谓。只有10.1%不赞成利用网络传播宗教。
二、网络宗教传播的特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宗教网络传播初期,主要宗教团体均在网络上设置门户网站,开始运用网络传播宗教,主要以信息发布方式为主,传播的宗教内容单一并缺少必要互动。互联网为境外宗教渗透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西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传教, 把宗教渗透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一项长期战略,这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了威胁。有资料表明,新疆涉网案件者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及无职业人员。境外“三股势力”(即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通过网络渗透,挑唆、煽动境内群众的行动从未停止,网上传播宗教极端思想言论已对当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宗教网络发展迅猛,传播宗教信息的虚拟社区数量大幅增加,除了5大宗教之外,其他地方性宗教团体也开始设置自己的虚拟社区。随着信息双向交流的加强及微博、QQ、微信等通讯技术平台的推广,中青年人成为用户群主体,发展快、年轻化成为当前我国虚拟社区宗教传播的主要特点。
宗教的主要传播形式经历了人际传播时代、文本传播时代、广播电视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宗教的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与网络发展相同步,各种宗教利用了互联网上各种平台来传播宗教。
互动性是网络传播宗教的特点之一。与传统媒体相比,互动性是互联网的明显特点。其一,网络上宗教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乃至多向)的网状传播,没有中心概念,传播者与接受者享有平等地位,可以互换角色;其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宗教典籍资料、传经说法、意见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交互性是网络宗教行为不同于传统宗教的突出特点。基督教中文网开设了在线交互式圣经学苑,收集大量多媒体教材,包括释经类教材、神学类教材和实践类教材,支持IOS设备在线播放。近年来,具有宗教内容的微信平台成为了网络宗教传播的主要载体。
开放性是网络宗教传播的又一特点。网络的开放性表现在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作者。从传播方式来看,网络宗教集大众、个人、群体(组织)传播方式于一体。宗教网对所有登录网络浏览的网民开放,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浏览网页的宗教内容,下载宗教内部资料,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宗教活动,可以说,在互联网络上,信教群众可以更为方便地获取宗教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即时共同论说和参加宗教活动。以基督教中文网为例,栏目丰富多样,有讲道讲章、信仰文学、讲道视频、主内生活等栏目。主内生活包括亲子关系、恋爱辅导、职场人生、婚姻家庭等,并且提供大量制作精美的带有圣经内容的壁纸供下载,让浏览者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在宗教传播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现实中的宗教行为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的仪式和规范的程式。但在网络中,教职人员、信教群众、一般网民、宗教团体、宗教场所、社区论坛等有着虚拟的身份。另外,宗教行为本身也具有虚拟性,如网上宗教造像、网上讲道、网上宗教论坛等等,所有传统宗教行为中物质和思想的东西都被虚拟化。
网络的全球性特点使得宗教的跨国界传播由理想变为现实。网络资源的丰富、廉价和可获取性使得网络宗教行为的实现更为便捷。信徒们充分利用了网络快捷活跃的特点,在网上公开地进行宣讲宗教,从而影响浏览宗教网页的每一个人。而习惯于网络生活的高校学生成为信徒们发展的直接对象。
在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开辟自己的网络言论之地。目前,我国对成立宗教网站和成立一般的网站一样,没有前置审批环节,只要向信息产业部门备案即可。QQ群和微信成为传播宗教的重要平台。就网站而言,正式注册的宗教学会、协会等有组织有管理的网站相对规范。如基督教论坛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发帖规则。但是,随意开设的大量宗教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网络宗教传播的内容
(一)网络宗教传播的方式
网络宗教主要通过门户网站和即时通讯公众平台进行传播。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应用,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极大地降低了宗教传播成本。从流量统计以及用户使用频度来看,即时通讯技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更具吸引力。一些宗教活动场所、团体和个人也纷纷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宗教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新率较高。比较而言,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体验较好、互动频度较高,多数平台开设了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服务。人性、灵活、便捷地传教方式成为未来宗教传播的发展方向。
(二)网络宗教传播的内容
一是法事法会类:通过虚拟的网上寺观教堂、社区、论坛等平台开展烧香、集会、讨论等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宗教历史文化介绍、经典选编、导读、基本概念阐释等;二是新闻动态和信息公告,通过网络传播有关宗教的新闻和信息,扩大宗教或自身宗派及个人的影响力;三是宗教仪式,包括网上共修、网上礼拜、网络祈福、网上法事法会等活动;四是传经讲道:通过视频、在线讲堂等方式进行传经布道;五是捐赠流通类:通过在线捐赠和虚拟商城接受宗教性捐赠和宗教产品流通经营;六是时事评论与感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阐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中的思想。
宗教通过网络在高校传播,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高校管理。高校要从管理、队伍、监管等方面着手,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高校要重视宗教工作,成立防范宗教渗透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宣传、统战、安全保卫、教学、群团、网络管理等部门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专兼结合、立体联动的工作格局。高校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健全机构,注重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构建网络教育新平台,抵御校园宗教渗透,提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实效,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