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皱襞对保胆取石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11-15姜永斌
姜永斌
(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大连 116105)
胆囊结石属于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包括排石、碎石、溶石以及手术等众多方法,目前以保胆取石术最为常用,其疗效已经受到患者与手术医生的广泛关注[1]。胆囊皱襞属于一种先天性的胆囊异常疾病,此类疾病会影响到手术的疗效。为了研究胆囊皱襞对保胆取石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该院对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8例保胆取石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对该院收治的48例保胆取石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以无异常皱襞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以异常皱襞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其年龄范围为26~68岁,平均年龄为(47.9±3.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范围为27~69岁,平均年龄为(48.1±3.5)岁。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胆囊异常皱襞的判定标准
胆囊腔经超声检查显示存在横贯胆囊腔的强回音皱襞将整个胆囊腔分割为若干个囊腔,皱襞游离缘延伸至胆囊内壁或内壁中较窄的缝隙内。
1.3 方法
使用GE LoGIQ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患者采取超声诊断,设置探头的频率范围为3.5~5.0 MHz。检查前,患者的禁食时间需超过8 h,空腹状态下取仰卧位、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于右上腹部位的肋缘下进行探查。对胆囊的形态、大小以及结石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检查胆囊腔内有无异常皱襞,然后待脂餐45 min后测量胆囊的收缩状况。为适合保胆取石术得到患者采取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其具体操作为:使患者保持头高双腿分开的体位,手术医生站于患者的两腿之间,由脐孔部位插入腹腔镜,于右边锁骨中线的肋缘部位取6~6 mm切口,将手术钳插入使胆囊得以显露,然后延长切口,插入10 mm的Trocar,在剑突与脐孔部位的中点处取一皮肤切口,将5 mm的Trocar插入,经10 mm的Trocar将带有丝线的小圆针送至腹腔,对胆囊底浆肌肉层进行缝合,再拉出丝线,以胆囊穿刺将胆汁抽光,予以清洗,然后插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再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光,对浆肌层进行缝合,放置结石于标本袋,之后给予局部冲洗,将腹腔壁缝合。分别于术后6个月后、1年后进行彩超复查,为术后6个月后的胆囊异常皱襞患者提供利胆药物(硫酸镁)进行为期6个月的持续治疗,对术后胆囊腔情况(包括胆囊腔沉积物、结石、形态、大小等)以及胆囊收缩功能进行检查并予以记录。于空腹状态下对胆囊进行常规扫查以检测胆囊的收缩功能,再于脂餐后1 h后对胆囊的3个径线进行测定并予以登记,再对胆囊收缩功能进行计算。
1.4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术后6个月后、术后1年后的胆囊沉积率分别进行比较。(2)对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后、术后1年后的胆囊沉积率分别进行比较。(3)对观察组术后6个月后、术后1年后的胆囊沉积率、胆囊收缩率分别进行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加以比较,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胆囊沉积率的比较
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胆囊沉积率(59.09%)明显高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后(经过硫酸镁治疗),两组胆囊沉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胆囊沉积率对比表[n(%)]
2.2 两组患者胆囊收缩率的比较
术前、术后6个月后、术后1年后,两组胆囊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胆囊收缩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胆囊收缩率的比较[(±s),%]
?
2.3 观察组不同时间胆囊沉积率、胆囊收缩率的比较
术后1年后与术后6个月后相比,胆囊沉积率、胆囊收缩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3、表4所示。
表3 胆囊沉积率对比表[n(%)]
表 4 胆囊收缩率的比较[(±s),%]
表 4 胆囊收缩率的比较[(±s),%]
?
3 讨论
胆囊皱襞属于一种先天性的胆囊畸形疾病,其类型一般分为两种:浆膜型与浆膜后型[2]。胆囊皱襞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胆囊内壁胆汁的流动,对胆汁的排空产生了抑制作用,易于形成胆汁流动障碍而产生涡流,从而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当胆囊内淤积胆汁时便会形成颗粒状的沉积物,即为胆囊沉积物[3]。当患者胆囊形成沉淀物时,病情非常严重,若未对其将其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有可能发展为胆囊结石[4]。因此,很有必要研究胆囊皱襞对保胆取石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高一定的理论依据。
对于胆囊异常皱襞患者而言,由于其胆汁的流动受到了阻碍,以至于胆汁排出受阻,从而更易于发生沉着而形成结石。胆囊一方面具有浓缩与储存胆汁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化学与免疫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切除掉胆囊后,胆汁流动变化形成调节失衡,甚至还会对肠道以及胆囊的收缩功能产生影响,同时当胆汁不能及时排出而浓缩趁机于胆囊时会引起局部刺激与炎症而形成结石,因此保胆取石术越来越受到患者以及手术医生的广泛关注[5]。该次研究中,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胆囊沉积率(59.09%)明显高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后(经过硫酸镁治疗),两组胆囊沉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胆囊皱襞患者与无异常皱襞的患者相比,其更可能形成沉积物,其原因可能是:利胆药物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时胆囊分泌大量低比重、低黏度的胆汁,以至于缓解胆囊内胆汁的瘀滞,从而促使沉积物排出胆囊,对胆道发挥了冲洗清洁的效果。同时,利胆药物还可以提高松弛胆管末端的括约肌来促进胆汁的排出。该研究中,术前、术后6个月后、术后1年后,两组胆囊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后与术后6个月后相比,胆囊沉积率、胆囊收缩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利胆药物能够改善胆囊收缩,对胆囊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胆囊异常皱襞易于形成胆囊沉积物,选择利胆药物进行治疗后,明显地降低了胆囊沉积率,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胆囊收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