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2018-11-15姚继贵
姚继贵
导读:铜陵白姜姜嫩皮白、品质上乘、口感极佳,享有“中华白姜”的美誉,2009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铜陵白姜系统被授予“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种植系统是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研究而形成,主要包裹姜阁孵种、高畦高垄、搭棚遮荫。
姜阁
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是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铜陵素有“八宝之地”之美誉,铜陵“八宝”(金银铜铁锡,生姜老蒜麻)核心是青铜和白姜,被合称为“一青二白”。铜陵白姜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盛于北宋,衰落于元末明初,复苏于清朝,振兴于建国以后,发展于改革开放年代。虽屡经沧桑兴衰,跌宕起伏,但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凭借其品质上乘、口感极佳的优势,自北宋时即纳入朝廷贡品之列,素有“中华白姜”的美誉。2009年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获注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农业部授予“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叶青翠、茎红紫、质鹅黄、形为佛手、厚为肉掌、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其优良品质,除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化外,关键在于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研究,形成独特的种植系统,主要包括姜阁孵种、高畦高垄、搭棚遮荫3项栽培技艺,是全国唯一,独具特色。
1 姜阁孵种
姜阁建造在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的农家房屋的院落内。姜阁高度为8~10 m,长、宽各为5~6 m,呈正方形。阁的四周筑土墙或砖墙,墙的内外均用泥灰封实,以防冷风侵入。阁内距地面约1.5 m处用木料架设楼栅,即并排铺设9~10根桁条,每根桁条间距为55~60 cm,在桁条上面相间铺钉毛竹片,状如蒸笼底。然后在楼栅上立体式的分箱隔开,即用竹栅栏分成 8 室,中央留一(80~85)cm×(80~85)cm 的火道(或人行道)到阁顶,作为烧火时热气上升和存取姜种时操作人员的上下通道。阁顶的南墙开一个30 cm×30 cm的小天窗,以便排除水汽。阁的屋顶盖瓦,瓦的下方用草茎泥封闭,以达到保温作用。在阁内楼栅上面存放姜种,楼栅下面的空间称烧火的火堂,火堂前墙开一小门,方便操作人员烧火及存取姜种。姜阁孵种时,先在阁内平铺的竹栅上垫3~4层干荷叶,竹栅四周壁及各家各户的姜种也要用干荷叶隔开,而后依次摆放好姜种,使每个分室一直放到阁顶摆满为止,上面再用荷叶盖严。上阁完毕在火堂烧火加温。
姜阁烧火第一阶段为“发汗期”,约40天,每日早晚各烧一次,用干芭茅草满堂烧40~60 min,以温暖姜阁,使生姜发汗脱水。第二阶段为“保温期”,约90天,出汗后,改用硬柴烧火保温,早晚各烧一次40~60 min。 第三阶段为“催芽期”,20~25天,即3月中旬至4月初改烧文火,时间根据早春气温回升情况而定,使阁内温度达到22~25℃,以促进催芽,在清明节(4月5日左右)前,催出0.5 cm左右的姜芽。姜阁既可用于催芽,亦可用于贮姜过冬,在我国独具特色,孵种期间烧火加温脱水,姜皮干燥皱缩,减少了姜块中的游离水,并杀死种姜表皮附着的一部分病菌及钝化姜块中的病毒,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姜阁孵种,能做到姜种贮藏和催芽一次完成,且一次可贮藏种姜1万kg左右,贮藏种量较大。
姜阁集保种催芽于一室,人工加温、保种安全、催芽效果好。铜陵姜阁孵种技艺在全国独一无二。元代农学家王祯在《王祯农书》卷八中写道:“今南方地暖不用窖。至小雪前,以不经霜为上,拔去土,就日晒过,用篛篰盛贮架起,下用火熏,三日夜,令湿气除尽,却掩篰口,仍高架起,下用火熏令常暖,勿冷冻损,至春,择其芽之深者,如前法种之。”这段文字记述,正是铜陵姜阁孵种过程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铜陵姜农一直传承姜阁孵种技艺。
2 高畦高垄
这是铜陵白姜又一独特的传统种植工艺,也是造就铜陵白姜优良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姜田在冬至前用特制的姜锄深翻40~50 cm,来年春再深翻耙平作成宽4~5 m、高约40 cm的高畦,播种前在畦面起30~35 cm的高垄,垄的南面呈80°~85°斜坡,北面垂直畦面,垄壁踩实,姜农称之为“踩姜垄”。播种时将种姜姜芽朝下摆放在垄沟底部斜坡上,随即盖上土灰粪。白姜生长过程中实施4~5次培土,直至原垄沟逐渐变成垄,原姜垄变成垄沟。姜农叫“种在沟里,收在垄上”,这样有利于姜块在疏松的土壤中生长发育,从而形成块大皮薄、肉质脆嫩、汁多渣少的上等品质。
3 搭棚遮荫
这是铜陵姜农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的提高铜陵白姜品质的又一独创种植技艺。
铜陵农谚:“生姜晒了箭,等于要了命”“端午盖顶,重阳见天”,即苗期“三分太阳七分阴”,有利于白姜茎叶生长;后期“七分太阳三分阴”,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生姜的根茎生长,姜块迅速膨大。
搭棚时间宜在生姜播种结束后15天左右开始,到播后30~40天,即第一茎秆有20%~30%出土时完成。方法是:纵向每隔2个姜垄插1根姜扦(立柱),相应的横向隔2 m插1根姜扦(立柱),姜扦一般用直径5~8 cm的竹竿或木棍。然后用直径1.5~2 cm细竹竿在姜扦距畦面1.6 m左右处横挡扎好,形成平齐的棚架。再铺盖稀疏芭茅或遮光率为60%~70%的遮阳网,最后用细竹竿压住芭茅或遮阳网并扎牢,姜棚四周立柱用铁丝固定以防大风。
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所包含的独特栽培技艺,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口授心传身教”,世代相传,沿袭至今,是以非物质文化形态积累发展起来的宝贵财富,是铜陵姜农历代先辈奋斗和创新的结果,因此,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农业文化遗产,既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