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神方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8-11-15李宏贵徐嘉辉朱婉雯余德钊
李宏贵 徐嘉辉 朱婉雯 余德钊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州,510405; 2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广州,510095;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95)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to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线弯曲,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1],随着现代医学对HP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明确HP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儿童慢性胃炎多与HP感染相关。据2011年胃肠病组织全球指南报告[2],目前儿童是受HP侵袭的最危险人群,并且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儿童期感染率高达八成以上[3]。而据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胃溃疡患者中,HP的检出率高达60%以上,甚至有些地区达到90%[4]。临床上,因于感染HP而导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称为HP相关性胃炎,其临床表现以反复胃脘疼痛,病程持续四周以上,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为主要症状。目前临床上关于HP的治疗,主要为常规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含铋剂多联治疗,在HP根除方面,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加之胃肠道反应较多、肠道菌群紊乱,存在耐受差、容易复发的缺点。中医药对于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为目前研究的热点[5]。苏神方是课题组的经验方,在临床治疗儿童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已有15余年[6-8],具有清幽解毒,健脾和胃之效,为此,通过研究其对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作用,为治疗儿童HP相关性胃炎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HP相关性胃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24±2.75)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6.98±2.1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160702)。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9]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0]拟定HP相关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胃脘部疼痛,病程持续4周以上;不规律的腹痛,上腹部或脐周为主,可伴恶心呕吐、嗳气、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状。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ZH/T247-286-2012)[11]: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证,常伴有脘腹痞闷胀满,嘈杂吞酸,食纳减少,口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与中医诊断标准;具备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或近1年内行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的胃镜下改变,且13C呼气试验阳性者;年龄5~12岁,可以整粒吞服药片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2周内曾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合并严重心脑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者;存在交流障碍或先天愚型者;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患儿或家属要求退出者;资料或随访缺失者;患儿或家属无法配合治疗,或存在其他药物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法,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洛赛克,阿斯利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7)治疗,1粒/d,睡前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605),40 mg/kg·d,分3次口服;克拉霉素颗粒(四川锡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87),500 mg,分2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苏神方治疗,其中每100 mL含有生药紫苏叶10 g、白头翁20 g、苦参5 g、苍术5 g、白芍5 g、枳壳5 g、柴胡5 g、黄柏5 g、春砂仁5 g、木棉花20 g、甘草5 g。5 mL/1 kg,分2次温服。避免油腻生冷辛辣刺激食物。2组均治疗21 d。中药水煎剂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研究院)制剂室生产。
1.7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总体评价。检测2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停药后3个月随访,观察2组患儿HP转阴率与症状复发率。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脘部压痛较前显著好转。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一定减轻,胃脘部压痛较前有所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方法均较前无好转。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3),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儿治疗后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患儿主要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儿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的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10浓度水平比较 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和IL-10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和IL-10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前后IL-6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在减少IL-6血清含量作用上优于对照组。此外,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儿治疗前后IL-10差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10浓度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患儿治疗后HP转阴率与主要症状复发率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儿HP转阴率为92.00%(46/50),对照组则为74.00%(37/50),2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2)。此外,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6.00%(3/50),对照组患儿则为24.00%(12/5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8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而且HP感染程度与慢性胃炎性反应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3]。当HP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后,会直接破坏这种保护作用,进而导致胃黏膜受损。目前,临床采用大剂量多联抗生素进行HP根除治疗,但限于儿童生长发育而致抗生素选择有限等问题,药物耐药情况日渐严重[14]。HP相关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范畴,HP感染在中医范畴属“邪气”感染。岭南之地,热邪炽盛,加之湿气萦绕,形成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小儿之体容易受邪,且传变迅速。感邪后,湿热内滞肺脾,影响肺气之宣发、脾胃之运化。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疗效,尤其在儿童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15]。因此,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苏神方治疗,观察组患儿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其抑制HP作用显著。同时,苏神方在缓解腹部胀满疼痛、胃脘痞满、嘈杂吐酸、口苦或黏等主要症状方面亦具有显著疗效。苏神方是临床经验方,此方脱胎于古方四逆散与四君子汤,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而创立,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调肝之效。方中紫苏叶芳香行气、宽中止呕,白头翁清热解毒、灭幽凉血,二者共为君药;臣以四逆散疏肝理脾,黄柏、苦参清热解毒以助君药灭幽。前期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臣药四逆散具有显著护肝作用,能够降低2,4,6-三硝基甲苯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浓度水平[16]。而对于HP的根治治疗,需要多联使用抗生素,后者能够需要肝代谢,故而苏神方中四逆散可能具有一定顾护作用。同时,调理肝脾以通畅气机之枢纽,有利于脾胃运化,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佐以春砂仁和胃止呕,木棉花清热祛湿,苍术燥湿健脾;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灭幽,疏肝理脾和胃之功,用药轻灵,搭配岭南道地药材,具有显著岭南中医药特色。再者,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该方尚能够减少IL-6与IL-10含量水平,且较对照组在减少IL-6水平方面具有优势。IL-6是促炎因子[20],HP感染会导致IL-6过渡表达[21],从而促使胃局部炎性反应的发展,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
综上所述,苏神方能够有效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抑制HP作用显著,且能显著减少复发率,其作用与减少IL-6的表达有关,但具体信号通路仍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