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对策研究

2018-11-15贵州医科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流动毕业生

■姚 湘/贵州医科大学

近年,高校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逐年增加,造成毕业生党员流动性增强。同时在校学生中部分党员由于实习、培训、休学等原因,长时间不能参加学校的党组织生活,也出现党员流动情况。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如何加强对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是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不足

针对毕业生党员传统的教育管理办法基本为:各院系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实行毕业生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并定期搜集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信息库,保持与他们联系。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毕业后面临的选择较之前更加多样化,如出国深造、自主创新创业、进入私企、频繁跳槽等,与组织“失联”,有的党员组织观念不强,不转移组织关系,不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很多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游离不定,鞭长莫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执行力不足、实效性不强。一些高校对加强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到位。双方原因致使出现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难题,如部分毕业生党员成为“口袋党员”、“隐性党员”等。

(二)教育管理内容形式单一,管理效果难落实、难持续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流动党员在教育内容上与在校学生党员没有差异,教育管理形式单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没有很好地结合时代特点和流动党员的实际特点创新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毕业生流动党员进入社会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与从前有很大不同,若教育内容上空泛,与生活实践脱节,最后将导致流动党员不愿主动配合。因此,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很难达到长效性和持续性。

(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组织生活难开展、党员模范作用消失

有的高校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缺少科学有效的制度,比如没有明确学校党委组织部、各院系党委(党总支)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各自承担的责任,造成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的“盲点”。部分党员由于没有及时落实组织关系、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长期脱离组织的指导、监督及关怀,其中一部分党员逐渐丧失了党员身份、组织意识、对自我的要求开始放松。另外地方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也比较欠缺,在流动党员与地方党组织的活动对接上存在实际困难,如不向当地党组织说明党员身份。虽然实施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实际的问题。

二、信息化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流动党员群体的特点,利用新观念、新方法改进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主渠道,网络管理、学习、社交已经成为主流模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一个新阵地、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从源头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学校党委要将学生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明确组织部、各院(系)党组织的具体职责。选派专门的负责人、联络员,为学生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详细统计记录学生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出地、职业等情况,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的网络化和动态化。建立联系流动党员台帐,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健全完善党员档案,做到“底数清”,采取电话问、QQ微信传等多种形式,“地毯式”专项排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摸底排查“口袋”党员基本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党员信息库。

(二)构建动态的信息党务系统

积极推行信息党务,建立网上党支部,开展网络党课,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流动党员聚集在网络上,实现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个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开展组织生活。同时开发建设网络组织关系转接系统,开展处理程序性的党务工作,加强组织关系接转各环节的管理,有效解决学生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变更就业地点、收缴党费等实际难题。开设流动qq群,微信公众号互动交流平台,积极为他们搭建排忧解难服务平台,帮助解决找工作难、考研难等实际困难,发布组织生活信息,开展假日网上学习等,从思想政治、生活工作各方面关心和帮助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坚持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增强党组织对学生流动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加强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学生流动党员党支部,形成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组织机构。因此,高校党委需投入一定的经费培训和选配适应新趋势的有党务工作经验的人员,专职管理学生流动党员工作,把握信息网络特点规律,提升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能力,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宣传党建工作。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

(四)加强思想教育建设,强化党员意识

要在毕业生党员毕业前进行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如重温入党誓词,签订文明离校承诺书,发放党员倡议书,召开座谈会等,引导他们“离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认识到自己即使离开校园,开始新的征程,但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

同时,切实保障好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基本权利,如党内监督、选举等权利,吸收他们参与流入地的党内事务,既切实增强他们“我是党员”的荣誉感,又激励他们主动亮出党员身份,避免成为“口袋”党员。

探索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学生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构建小康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如何关心、帮助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如何教育、引领他们在社会的各行业、各领域都能真正发挥出党员的先进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刘俊.关于毕业生“流动党员”网络之家建设的一点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4).

[2]赵健,董晓曦.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和改进高校流动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5).

[3]董秀娜.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J].高校辅导员导刊,2011(6).

[4]张衍前.利用互联网络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1).

[5]胡纵宇,黄丽亚.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

[6]张炜,朱倬然.高校流动党员管理初探[J].党史博采,2011(11).

[7]李刚,陈宏俊,潘广贤,张吕.高校长期出国党员的日常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4).

[8]刘正永.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建设及其当代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9]崔益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探微[J].高校党建,2015(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流动毕业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流动的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