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分析
2018-11-15王晓慧辽宁大学
■王晓慧/辽宁大学
随着高校党内工作已经进入程序化轨道,特别是党员的发展工作,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存在了一些隐形问题,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高校的有关要求,严格遵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为指导,逐步提高高校发展党员的质量,使学生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素质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高校党员发展存在问题
(1)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够明确。现代人尤其是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申请入党带有盲从心理,还有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和目的性明显,他们认为要趁年轻积累些政治资本,学校入党相对容易一些,有了一个党员的头衔,将来对自己的工作发展有利。这种动机背离了作为共产党员追求的思想境界。
(2)入党后的跟踪教育薄弱。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入党后出现自我放松倾向,“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放一放”的思想依然存在,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党员自身缺乏党员意识,自觉性和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多数高校只顾发展新党员,对党员的跟踪教育不够,存在“前紧后松”现象。在党员发展工作的实践中,都会深深的感受到党员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并非某一个环节解决了,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而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
(3)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需进一步发挥。当前,高校能够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上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突破精神;党内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新意,难以对新发展的党员形成很好的吸引力。
二、解决措施
(1)严把培训关,加深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理论的理解。今后应加强高校入党人员的动机甄别及教育引导工作,使入党人员的目标明确,思想端正,无不良动机,对于目标不明确、思想不端正或动机不纯者坚决不予发展。一是通过理论培训,解决“思想上”入党问题。党总支、党支部也应组织讲座,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结束,学员参加党委组织部统一安排的结业考试,考试合格颁发党课结业证书。随着培训力度的加大,党员队伍也不断的壮大,党员素质在稳步提高,党员结构有所改善,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党建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实践锻炼,解决“行动上”入党问题。主要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根据每个积极分子的特点,分配一定的工作,如让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让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强党性修养,让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提纯和升华。
(2)重视党员的继续教育。当代青年处在和平的政治环境中,入党前的培养时间短,没有经过艰难困苦的锻炼,没有大风大浪的考验。如果高校党建重心仅放在发展新党员上,而忽略了对新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势必影响党员队伍的质量,因此入党后的追踪教育,是党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开展理想、信念和党的性质、宗旨、党员义务教育。通过反复学习,深入讨论,以及开展党日活动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党员认识到入了党并不等于理想信念就十分出色而无需巩固,入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的过程,使党员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身上所背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普通同学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系统化。高校应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力求使关口前移,做到“早播种、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当前高校学生中存在大量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靠单纯的说教和一般性思想政治工作是行不通的,必须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切实解决他们存在的思想和认识问题,使学生党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使学生党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律能力和抵制腐化的能力。
青年学生党员应该担负起时代责任。必须要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加大创新力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适应时代发展洪流和方向的新思维、新观念,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始终走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前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很漫长,还面临了很多考验和挫折,但中国共产党都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做为党的一分子,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将自己融入到伟大“中国梦”实践中,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刘春江,张全友.在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