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
2018-11-15康孝宏孝义市图书馆
■康孝宏/孝义市图书馆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图书管理的模式,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互联网络的安全问题等。图书馆应该理性看待“互联网+”,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采用积极措施,规避互联网络带来的风险。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行各业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图书管理中,依靠互联网,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图书资源的网络共享,图书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公用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电子资源导航等功能。这些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对于读者从网络获取图书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然而在互联网同图书管理结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限制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问题有:
(一)信息化意识不强
目前,许多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化意识不强。图书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只需要安装电脑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和设备,忽视了图书管理员在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导致部分管理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法熟练地操作系统,限制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图书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
在人们传统意识中,认为图书管理工作复杂、繁琐,缺乏发展前途,一直对于图书管理工作不重视,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不是兼职就是未经过专业图书管理知识培训,这些非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图书管理的素质,限制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和安全建设不够完善
图书管理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安全建设方法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依托网络虽然在图书信息搜集、存储、检索、加工方面有着极大地便利,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图书资料尚未实现完全集中,许多资源无法共享。此外,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图书馆的建设,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图书馆网路系统容易受到病毒或者黑客袭击等,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
二、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信息化意识薄弱是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的重要因素,重视程度不足,从图书馆领导到图书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认识不足,因此,只有加大宣传,提升信息化建设意识,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领导层给予重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并对信息化建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其次,图书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化建设意识,学习信息化相关技术和知识,培养自己的技能。
(二)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
图书管理工作的进行,离不开图书管理人员,做好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其专业素质,信息化素质,使其更好地满足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首先,专业人才引入。从外部聘用图书管理专业的人才,做好图书管理人才的储备工作。其次,加强内部培训。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图书管理的相关业务知识以及信息化知识。最后,建立人才管理机制。针对图书管理岗位人才流失的情况,建立晋升或者奖励机制,依靠福利待遇,更好的挽留人才。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图书馆属于服务部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工作效率偏低,图书检索耗费时间,影响人们的读书体验。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依靠图书管理系统的建设,读者可以从网络登陆图书馆系统,自主检索和阅读感兴趣的读物。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强这部分的资金投入,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首先,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例如,电脑、扫描仪等,提升图书管理人员查找、借阅的工作效率。其次,建立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图书资源的网络共享。最后,加强对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防护。信息时代下,网络的公开性,图书管理系统容易受到黑客或者病毒的攻击,需要做好网络安全的防护,保证图书网络资源不受到非法侵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图书管理工作也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们可以从网络登陆系统,阅读相关图书资源。但互联网也存在安全隐患,网络病毒、黑客的存在,威胁图书管理系统的安全。为了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提升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其次,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最后,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在娟.“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7(28).
[2]沈婉茹.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文摘版,2016,2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