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8-11-15赵金军
赵金军
新绛县泽掌中学
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常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两部分,所占分值也相当重。但是大多数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很难把握这部分试题。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现状
1.课堂教学的封闭性。
课堂教学是知识学习的主渠道,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是长期以来课堂阅读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控制性。首先课堂教学是依据教案的,而教案就相当于教学的预设,像一个牢笼,紧紧的操纵整个教学的流程,控制着学生们的学习动向,它的局限和控制显而易见。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宰,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们被动的接收,缺乏思考。对于阅读教学,往往教师已经总结出自己的心得和思路,学生们就只是背诵,这样眼光狭隘的课堂教学思路导致了学生们不能融会贯通。用教案的参考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限制了学生思想的自由,学生们的思维受到限制,变得懒惰、依赖答案,碰到其他类似的文本阅读而不能总结大意,理解全文。教师一味地强调词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们表达真实情感。它简化了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也排除了人与人互相作用的种种可能性,但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想被束缚,本应该是充满随机变化、生动活泼的课堂就被封闭了起来。
2.阅读训练测试的模式化。
由于中考这一标准的影响,教师往往总结相同模式的文本和题目总结出类似公式的东西,阅读训练陷入一种模式化的怪圈。为了迎接中考,学习复习等总是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们一味的做题,从而忽略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基本就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固定的模式抑制了学生语言感受的灵动多变,阅读理解训练答案的绝对扼杀了学生主体的创造意识。学生们逐渐养成了用固有的格式套题,只要记住答题格式,而忽略了创新,只熟背了答题套路,而没有深思其内涵。为了考试而答题,为了答题而阅读,大大降低了这种模式化的训练与测试的效率,更不用说通过阅读升华人格,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了。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有效的阅读预习。
预习是任何新知识学习的第一步,是一种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阅读方面也不例外。但是,因为阅读本身就是比较开放性的学习内容,预习起来感觉除了看故事不知道还需要了解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教师对预习效果的检查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很多时候预习都是敷衍了事,学生们浪费了时间,却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这就导致了当教师实施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显得迷茫,跟不上节奏,更谈不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有效的阅读预习是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们可以提前留下问题给同学们思考,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预习,让预习变得行之有效。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处理与表达文字的能力。
2.创设阅读情境。
对于大多数同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课程一般是枯燥无味的,整个课堂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生硬机械地运作。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用有趣的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还有一些文章中,作者的思路比较深刻,处于初中生阶段的学生们不易理解,或者造成误解,这无疑阻碍了语文正常的阅读教学。所以针对一些文章当中不容易理解的文字,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让同学们话剧表演的的形式设立情景,让同学们自主创新表演,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教师也能通过这种教学情境,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心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合作竞争。
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缺少合作学习的浓厚氛围。但是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习,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学生在学校学习,跟年龄相仿的同学一起合作和竞争,这是教师的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由于共同就读的同学们之间的年龄都是相仿的,思维模式比较相符,所以之间容易交流与沟通,能够产生共鸣。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来讲,由于从小到大的独自成长,他们更加渴望与同龄人的交流,在班级当中加强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
本文只是简要地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然而,当前形势下制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