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汽车构造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18-11-15魏艳娟
魏艳娟
现如今,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社会的发展情况相适应。从汽车构造专业本质来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横向在教学当中合理分配二者的最佳比例,同时还要纵向能够实现教学成效,最终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与共同进步。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懂理论、有技术,这才是综合性人才的标准,也是我们高效课堂教学之目标。然而,结合现阶段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重理论、轻实践,单纯依赖教材知识来开展教学,直观性不强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与高效课堂教学渐行渐远。新课改的背景下,汽车构造专业要构建高效课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传统的汽车构造专业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近年来,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与推进,这种现象逐步有了改进[1]。
一、新课改下汽车构造高效课堂之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本身所面临着的内外部教学环境也在发生着相对应变化。新时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切实把握汽车构造高效课堂之内涵,可实现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学重点进而为未来教学指明方向。
(一)特征
新课改下汽车构造高效课堂之内涵,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即主动性、生动性与生成性。具体来讲,所谓主动性,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主动性,才会更好地调动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能动性,最终实现高效学习;所谓生动性,指的是教师教学层面,丰富教学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谓生成性,指的是教学之教加上学生之学最终生成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等。
(二)实然目标——高效
新时期汽车构造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实然目标,即追求高效率。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与阻碍,杜绝低效甚至是负效,并在有效的基础之上进行拔高,以更为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幅提升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与此同时,高效目标实现的途径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即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以有效发挥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然目标——高质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及模式的影响,从起初单纯追求对知识量的积累,过渡到后注重基础学习能力的养成,然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质量并不高。“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而“质”的实现就意味着我们应更多的关注“人(学生)”本身,这也是新时期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变传统对知识的过度关注,相对应来讲要从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多多关注知识获取的方法、途径以及能力等。
二、新课改背景下汽车构造高效课堂之构建策略
“汽车构造”本身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同时汽车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的复杂性与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因此对“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对此,需结合课程内容及要求,认清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与输送更多更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总体来讲,高效的课堂的实现,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以学生为本。
(一)在备课中体现以生为本
教师备课是打造高效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尤其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汽车构造课堂教学而言,其重要性则更为明显。具体来讲,针对课堂教学当中涉及到较多的技术类别、较强的课程结构性以及较为繁琐的教学要点,需要在教室备课过程当中,通过巧妙而有效的设计,以生为本,善于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力与看待问题的角度进行教学编排,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内容更加简化、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教学形式的制定与实施需以生为本
汽车构造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所以其教学形式的制定与实施,就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养成。具体来讲,具体教学形式包括启发式、讨论式等,进而借助课堂这个平台实现对学生的深层次教育,通过创设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当中,以生为本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进而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至此教师才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第二,实现教学观念及模式的与时俱进,强调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及其能动性作用,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在切身参与的过程当中,调动学习兴趣的同时,获得更为直观与深刻的认知。举例来讲,如液力变扭矩器模块学习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既包含自主学习部分,如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对比各种变速器异同点等,同时又包含协作学习部分,如协作完成对液力变矩器拆装过程并基于任务来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最终经过共同商讨得出最终结论。
[1]杨爱军.陈佐才.新课改背景下汽车构造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32~433.
[2]桑楠.“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0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