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仁《西塍集》诗歌风格论析
2018-11-15陈冲
陈 冲
宋伯仁是南宋江湖诗派的诗人之一。同时代的杭州书商陈起,平素结交江湖文人谒客,自发为其刻印诗集,发行于世,称之为《江湖集》,宋伯仁《西塍集》赫然在列。一般认为,凡是入选《江湖集》的诗人,都归入江湖诗人,而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个诗人群体,就被称为江湖诗派。因此,宋伯仁当为江湖诗派成员之一,确然无疑。关于他的平生资料并不多见,据陆心源《宋伯仁传》所言:“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苕川人,举宏词科,历监淮扬盐课。伯仁锐意功名,有击楫之概,而禄位不显。语多慷慨,然能岀之以和易”可略知一二。另一方面,宋伯仁素爱梅花,自谓“余有梅癖,辟圃以栽,筑亭以对,刊《清臞集》以咏”。有《梅花喜神谱》、《雪岩吟草》等作传世。其《梅花喜神谱》较为著名。
《四库全书总目》收清编修汪如藻家藏本《西塍集》一卷,称“是编卷首題《雪岩吟草》,注《西塍集》。又,《寓西马塍》诗题下注云,‘嘉熙丁酉五月二十一日寓京,遭热,侨居西馬塍。’其曰西塍盖由于是。”由此可知,宋伯仁在南宋嘉熙年间,即公元1237年,曾经在当时南宋的京城临安小住。是年居处遭遇大火,为避灾祸,迁居西马塍,并与江湖诗人高菊磵、孙花翁、施芸隐等人有过一段交友酬唱的生活,集为《西塍集》,塍即田间土埂之意。《西塍集》是其诗总集《雪岩吟草》中的一种。本文所据《西塍集》为《全宋文》本,是以《南宋群贤小集》中的《雪岩吟草乙卷西塍集》为底本,并校以名贤集、《四库全书·西塍集》所得。该集收录宋伯仁诗共计99首,其中有类似于组诗性质的诗作,如《村姑二首》、《散愁四首》、《晚春二首》、《五老》等诗,均是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每首诗与其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感情联系。
一、针砭时弊,忧国忧民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社会矛盾突出。一方面因兵力羸弱而需向外邦交纳岁币钱粮,乞居苟和。另一方面为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无耻需求,南宋一代赋租徭役繁重。尤其是苛捐杂税一项,就较前代多出许多,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作为南宋社会的经历者,见证者,宋伯仁并没有像其他多数江湖诗人一般,选择对社会生活,国家政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反而是关心国事,针砭时弊;关注下层百姓,忧国忧民,并在诗作中如实反映,从而揭露了南宋社会的真实一面。比如组诗《五老》其一:
壮年期佐汉中兴,岂谓蟠螭睡不醒。可惜满床廷对稿,白头翻录道家经。
诗作描写一位行将就木的衰老儒生,感叹自己年轻时候空抱着满腔热情,期待辅佐朝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大宋复兴。岂料统治者竟只是一条昏昏欲睡的瞌睡龙,不思龙腾万里,只想苟且偷安。到如今,垂垂老矣,只能转而翻阅道家经典,聊以安养残年。以此来讽刺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无为而治的政治态度。其二《老将》一首以老将的口吻说出“七禽不了中原事,羞读君王问劳书。”的惭愧之语,中原战事屡战屡败,自己都不好意思接受朝廷的慰问。表面是老将个人打了败仗的惭愧之语,可深究背后的原因,和南宋朝廷整体羸弱,统治者消极应战,苟且偷安的政治主张不无关系。再如《老农》:
齿发俱无背已驼,雨耕磨破几青蓑。高皇庆寿推恩诏,暗读全文忘不多。
前两句写年老力竭,齿发俱无的耄耋老农,仍要为生计操劳奔波。朝廷方面大肆庆祝皇帝寿辰,美其名曰颁布推恩诏,大赦天下。可是多冠冕堂皇之词,真正惠及百姓的着实无几,老农看过之后,转眼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关怀为虚,豪夺为实。一些家庭妇女年年辛苦,脚步不停地养蚕缫丝来贴补家用,织得的丝绢也全部折算成税钱交给国家不知道做什么用去了。如《村姑》诗所言“底事蹉跎二八年,嫁时装著未周旋。年年织得新丝绢,又被家翁作税钱。”苛捐赋敛之重,人民生活之苦,可见一斑。同时,沉重的徭役也使得人民百姓夫妻离散,苦不堪言,《寄征夫》一首:
待君君未归,寄书书不去。寄书书可去,有意殊难语。深夜弹琵琶,思君在何处,知君在何处。不禁春事已阑珊,东风吹起扬花絮,东风吹落杨花絮。
妻子在家等待丈夫的归来,左等不到右等也不到,想千里寄封家书,战乱的年代又难以联络到。好不容易想法设法可以托人寄去书信了,可是长久的分别,令自己有话难言。深夜里独自弹着琵琶,想念着远方的丈夫,却又不知道丈夫身在何方,安全与否,归期难定。就在这样年复一年的思念中,时光转眼已经过了大半。诗人“男子而作闺音”,以思妇的口吻写出对征夫有家难回的想念和对战争的厌恶痛恨,真切感人。
二、语淡情深,情韵皆胜
《西塍集》中的作品大都是用平淡直白的语言描写深沉的情感基调,但却相得益彰,所谓语淡情深,情韵皆胜。作为江湖诗人的宋伯仁,一生沉沦下僚,长期的漂泊与孤独感使得他对友谊更为珍视,如本文开始提到的,宋伯仁曾经迁居西马塍,并与江湖诗人高菊磵、孙花翁、施芸隐等人有过一段交友酬唱的生活。宋伯仁与高菊磵的交游见于《访高菊磵》诗:
可惜吴中不见君,短篷空载一溪云。知君已到孤山下,日日梅花酒半醺。
高菊磵原名高翥,是江湖诗派中一位隐居山林的知识分子,菊磵是他的号。据悉,该诗写于高翥去世之后,宋伯仁登门拜访老友,却闻得故友已逝的消息,心中怅然若失。高翥死后葬于杭州孤山,乃有“知君己到孤山下”之语。斯人已去,知己难寻。留下诗人自己独留世上,只能寄情梅花美酒,赖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悲恸。通过这样一首简单的小诗,宋伯仁对友谊的珍视,两人友情之深厚,令人深深动容。《山下》诗:“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全诗不事雕琢,而又多重白描,从山村人家赖以生存的卖花之举营造出清邃淡远的意境,用水仙花的仙风道骨,来歌颂卖花人家的孤傲清高,收到了情韵皆胜的良好艺术效果。再如描写乡村田园乐趣的一首《村田乐》:
打稻天如二月天,满村和气乐丰年。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这首小诗写收获季节里的好光景,天气也好,收成也好,满村人家都是和气美满。在这样一个富足美好的日子里,田间老翁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喝的烂醉如泥,不免走在路上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来,还需要小孩子过来帮忙搀扶才能站稳。生活气息浓厚,摆脱了雕琢之气,清丽可人。短短二十八个字,平淡无奇,平白如话,却收到了十分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营造了一种美好安详的情感氛围,把人拉进了乡村田园的乐趣之中,似乎与这些百姓也一同快乐起来。同时,我们也能感觉到,诗人对尘世俗务的疲倦与厌弃,对这种田园风光,平淡生活的喜欢和向往。
三、题材丰富,包罗万象
宋伯仁诗歌的一个特点还表现在其题材的丰富性上。作为江湖文人,宋伯仁也是一生屈居下僚,但这又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其接触的下层百姓比较多,生活面又广,因此表现在诗歌中,题材来源就比较丰富。《西塍集》不到一百多首诗歌,却借诗歌小天地,写人生大舞台,包罗万象。有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如集中的第一首《四十》:
役役人间世,齐头四十年。读书虽未已,做事亦徒然。宦业蕉中鹿,生涯叶底蝉。愿逢时务好,一榻醉时眠。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回望自己人生的前四十年,有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感慨。也明白了功名利禄不过是蕉中小鹿,站不住脚;人生也只是叶底寒蝉,卑微可怜。只希望能够躬逢圣明时代,渴饮困眠,聊以度日。有对扬州美景的不舍,宋伯仁曾有过一段北游淮扬的经历,对扬州有难以忘怀的感情,如《维扬万花园》一首,写扬州的细柳如何如何的多,百花品类如何如何的繁盛,花儿草儿又如何如何的善解人意。芙蓉花似乎知道诗人是从不远处的浙江湖州而来,喜见爱花之人,竟然西风吹拂下,都一夜全开。扬州的花草美景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在即将离开扬州之时,也禁不住要发一通感慨,“不为鲈鱼忆故乡,只缘心事近重阳”(《离维扬》),感叹自己不得不与扬州作别的无奈与不舍。有对人情冷暖的嘲讽,如《嘲燕》诗:
年来乳燕亦堪羞,不学杨花得自由。飞过几家门户去,直须寻见最高楼。
诗人一反常态,不落窠臼,闭口不提燕子是益鸟,于农耕有助的常识,反而指斥燕子无情,筑巢时穿越几家门户,衡量对比,最终直拣高枝儿飞去,对燕子的“择主而事”行为作了辛辣讽刺。其实,燕子何辜?这分明是借燕子来指斥那些依附权贵,谄媚讨好的世俗小人罢了,诗人洁身自好的美好也在这样的对比中凸显起来。有对安定生活的追求向往,如《安居》诗写人生的穷通不在于是否苦苦劳神,有时也在于机遇。诗人看透这一点,便乐得做一个安居懒散人,憧憬置一块庄园田舍,门前种些花草竹树,平日里和田舍乡邻煮茶为乐,在丰收的季节里收获芋头板栗,这样的生活令诗人沉醉,迷恋。此外,还有对穷苦百姓生活处境的同情如《村姑》;有对友人行将远去的不舍,如《别友人》;有对百花尤其是梅花的喜爱,如《蓼花》、《瓶梅》等。
四、诸体皆备,巧手点化
《西塍集》收诗不到百首,然而诸体皆备,皆有佳作。同时善于援引,却又不著痕迹,信手拈来,又能恰到好处,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无不表现了宋伯仁较为高超的诗歌创作艺术。《西塍集》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对仗整饬,音韵和谐。歌行体诗作《佳人歌》和《丑女歌》又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甚至是回文诗、累字诗、六言诗、集句诗这些偏、怪的诗歌体式,《西塍集》均有涉及。试看一首《累字戏作解愁吟简旧同僚》:
愁。
知不。
空白头。
心事惊秋。
归兴满沧州。
貂蝉虽出兜鍪。
功名有愧黑貂裘。
夷齐与盗跖总荒丘。
无非蘧蘧栩栩梦庄周。
空叫笑倒江上烟雨汀鸥。
一琴一剑一童一鹤一茶瓯。
自不须苦苦高卧元龙百尺楼。
著眼看翻云覆雨处豪杰总成羞。
牙旗金甲蹇驴破帽穷通一任前脩。
五湖千万顷明月则仅可棹歌横钓舟。
这首诗是累字诗,累字诗顾名思义是由单字始,逐句累字叠加,逐句押韵,直至结尾。累字诗又称宝塔诗,即形似宝塔,如上图所示。这本是文人间的一种文字游戏,宋伯仁并非首创,历代诗人皆有所作。宋伯仁此诗共15句,开篇一个愁字总领全诗,点出了诗作来由,逐渐解释愁由何来,是官场的失意,是年岁的增长,是对宦海生涯的厌倦,又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结构整饬,形式优美,韵律和谐,逐层深入,完成了从“愁”到最终“解愁”的过程,读罢令人回味无穷。回文诗则有《早秋》、《小舟晚赏荷花》等作。试看《早秋》一首;
秋天一饷晚风凉,笑语人传早稻香。楼上醉时帘半卷,愁添客鬓两苍苍。
此为正读,又可以反读,即就变成了:
苍苍两鬓客添愁,卷半帘时醉上楼。香稻早传人语笑,凉风晚饷一天秋。
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表现了回文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描绘早秋的目的,正读反读皆可,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虽然不乏游戏之作,但是也可见宋伯仁遣词造句的功力。
集句诗也是《西塍集》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水边闻雁》、《别友人》、《远访友人不值》三首。《水边闻雁》是宋伯仁集四灵句所作,四灵即南宋永嘉地区的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四人,因其四人字中均带有一个“灵”字,故有此称。永嘉四灵反对江西诗风,对稍后的江湖诗派也产生过一定影响。宋伯仁作诗,追随四灵,反对江西诗派字斟句酌,滥用典故的弊病。表现在自我的创作当中,即不刻意卖弄学问,而是巧手点化,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例如《僻居》诗中“有子争梨栗,无朋问死生”一句,则明显是对杜甫“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诗的化用。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都是集前人诗写眼前景,述自家情,自然天成,不露痕迹。
五、随口应声,富有哲理
宋伯仁曾在《雪岩吟草西塍集》序言里自我评价道:
诗如五味,所嗜不同……心使然也。古人以詩陶写性情,随其所长而已。……伯仁学詩,出於隨口应声,高下精觕,狂无节制,有如败草翻风,枯荷闹雨,低昂疾徐,因势而出。
这样的自我评价之词,确为的论。通读《西塍集》,我们发现集内99首诗歌均无甚雕琢之词,大抵如伯仁自我所述,都是“随口应声,因势而出”之作,但却不显粗鄙,诗歌创作依然精致。以小见大处,总能给人以启发。如《纸鹞》诗:
弄假如真舞碧空,吹嘘全在一丝风。唯惭尺五天将近,犹在儿童掌握中。
全诗都采用白描的手法,纸鹞之精致逼真,天空之湛蓝晴朗,纸鹞飞翔之高耸遥远,儿童之运筹掌握,都是眼前所见,也都是眼前景象,随便即能口占一绝,不加雕琢。完全是随口应声之作,但却也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表面风光的东西背后也有其不为人知的辛酸。人生也好像这只纸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终也是游丝一系,飘忽不定。这是诗人对个体生命的独到思考,也是那个时代江湖诗人漂泊无依的象征。宋伯仁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他在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方式也很独特。诗人常常描写自己日常生活里的平常景象,以熟悉的事物入诗来展现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宋伯仁酷爱梅花,诗作中就经常有梅花的意象出现。诗人歌颂自己安逸的生活时,便拿梅花作比,认为梅花花开花落反而劳碌,倒不似自己优哉游哉,超尘脱俗。发出“梅花未必能如我,花谢花开未得闲”《无事》的感叹。作者看似无事,随口而出的字眼里,充满的是对当下这种隐逸生活的喜欢与满足。读罢让读者也羡慕起来诗人“日日溪头看好山,尘嚣无一可相关”(《无事》)的悠闲生活了。宋伯仁正是以这样的随口应声之语,陶写性情,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展现给后世读者。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宋伯仁《西塍集》为中心,将其放置到江湖诗派的大群体当中,了解其人其好,及其大致的创作倾向,辅以分析集内诗歌,论述宋伯仁的诗歌艺术风格。宋伯仁并非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诗歌亦少出类拔萃之作,然其关注时事的家国情怀,丰富独特的生活阅历,语淡情深的艺术表达,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阅读体验。这种超越千年的情怀,至今仍然生动,感人,不可替代。
[1]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清陆心源.仪顾堂集(卷十三)[O].清光绪刻本.
[3][5]傅璇琮.全宋诗(卷三一八二):第61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8187,38155.
[4]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四集部十七)[O].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张怡文.高翥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宋陈起.江湖小集(卷七十二)[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