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主权国家的形成与外交政策的近代化

2018-11-15西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主权国家英法外交政策

■王 东/西北师范大学

一、百年战争中英国海上力量的发展

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英国贵族对法国领土与王位的野心,亦有商业的因素,当时活跃在英吉利海峡的海盗也成为英法交战的借口。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手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英法之间多有摩擦。为争夺佛兰德尔的毛纺织业、加斯科尼的葡萄酒贸易还有比撕开湾的捕鲸业,英法两国都暗中支持本国海盗打劫对方的商船和渔船,并对沿海港口进行袭扰。随着海外领土和贸易的不断扩大,在五港联盟特许权的基础上,英国终于开始公开宣示其“海上主权”。1297年,爱德华一世宣布所有运往英国港口的货物都必须用英国船只装载,英国将负责打击英吉利海峡的海盗,这实际上是要求各国承认英国对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统治地位。①

1340年6月,英国舰队在斯吕伊海战中击败法国舰队,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7年8月4日,英军占领加莱,暂时获得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1350年8月,英国舰队成功地阻截了运载羊毛的西班牙商船队,这进一步说明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商业性质,即“国旗所到之处,贸易随之而来”。②

此后,法国也对英国海岸进行了袭扰,但都未能对英国造成大的威胁,1380年,随着查理五世的去世,英国基本上获得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英军可以畅通无阻地渡过海峡进入法国作战。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主要依靠弓箭手和步兵进行陆上战争,但海军对于海洋的控制能力也不容忽视。虽然,英法多使用便于登陆的单甲板平底战船,但是这一时期,火药和发射石制炮弹的大炮已经开始在战舰上使用。

英法百年战争不仅是有组织的英国海上力量大发展的开端,也是英国海权意识萌发的开始。英国统治者认识到,海军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运送部队和对敌方海岸进行攻击,更重要的是保护本国的贸易和海上航线。③

百年战争之后,英国更加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私人商船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海洋保险业开始兴起,1450年左右,英国商人开始广泛使用汇票。与同期的意大利和汉萨同盟相比,英国的海洋贸易仍然相对落后,但英格兰人对于海洋和财富的渴望已然被唤醒。

二、英国主权国家的形成

1453年10月,波尔多的英军向法军投降,英国丧失了除加莱以外的所有欧洲大陆上的领土,英法百年战争正式宣告结束。百年战争之后,原来封建割据的法国获得统一,并崛起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而英国却又卷入了红白玫瑰战争,再也无力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一时之间,英国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列颠岛内的发展,这为英国岛国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英国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和以民族国家为后盾的海外商业活动和殖民探险创造了条件。④

当然,主权国家的形成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1世纪起,城市在西欧普遍兴起,市民阶级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为发展商业,积累财富,他们渴望良好的社会秩序、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当时欧洲处于普遍混乱之中,封建割据十分严重。

对于英国来说百年战争与玫瑰战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战争使贵族势力受到致命打击,国家统一于强大的王权之下。英国人的民族性和身份意识也在与法国的对抗之中得以觉醒。在民族国家兴起的同时,思想家们为以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利进行辩护,并形成了民族国家主权至上理论。⑤

国家的统一与独立促进了英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地之间联系增强,伦敦成为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陆路交通的中心,1541年已有9条道路通往全国各地,到1570年又增加了8条。水路可以沿泰晤士河深入英国南部腹地,沿海岸又可航行到东部和南部各港口,与当时欧洲的商业中心安特卫普隔海峡相望。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伦敦成为英国国内外贸易的中心。⑥随着伦敦地位的提高,伦敦所使用的东中部方言逐渐成为英国人通用语言,现代英语逐渐形成了。英国人在议会使用英语讨论,坎特伯雷的宗教会议也常常用英语主持,国王用英语发表演讲,乔叟(1300—1400)用英语写成了第一部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

从乔叟到莎士比亚的两个世纪里,英语变得日益优美,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共同的语言促进了英国人的民族感情与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民族觉醒,后又经过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政府改革,英国实现了领域国家(country,territory)、民 族 与 人 民 国 家(nation,people)与政治国家(state, body policy)的基本一致,自此具有近代性质的英国主权国家形成了。

三、英国外交政策的近代化

中世纪西欧盛行的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对外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封君封臣制原则,国王对封建主只有“宗主权”(suzerainty),没有“主权”(sovereignty)。国家与私人领地之间、公法与私法之间、对内关系与国际关系之间,实际上不存在任何界限。到处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王的外交政策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利和欲望。例如:亨利二世在位34年,其中21年居住在欧洲大陆,其主要精力放在了争夺欧洲大陆的领土;狮心王理查在位 9年半(1189—1199),只到过英国两次,总共不超过5个月,他把英国当成军事冒险的银行,为了得到钱,他曾说:“如果价钱合适,我将卖掉整个伦敦”。⑦总的来说,百年战争结束之前,英国的外交只有传统而无方针,这一传统就是维持和扩大在欧洲大陆的领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民族国家理论与主权理论思想开始产生,人们渴望加强王权、富国强兵、实现国家统一,一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思想家及其作品开始广为流传,其代表有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格劳修斯的《战争与和平法》以及博丹的《国家论》。

博丹和格劳修斯的主权理论替代了封建割据的地方主义和基督教盛行的普世主义思想,促进了主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外交近代化的理论基础。15、16世纪,西欧外交近代化的主要表现如下:一,各国在外交之中更加注重国家利益;二,宗教在外交中的作用大为削弱;三,外交机构开始建立并趋于健全,各国间开始设立常驻大使;四,为消除争端,实现和平,世俗的国际会议时常召开;五,各国间经常相互访问,面对面地商讨国际问题。⑧

虽然在都铎王朝建立之初,亨利七世已经开始推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但是仍然保留了浓厚的传统色彩,直到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才彻底摆脱了中世纪传统外交的窠臼,将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发扬光大。英国外交政策的近代化是英国主权国家形成的结果,更与议会权力的加强密切相关。

伊丽莎白放弃了对欧洲大陆领土的诉求,不再为宗教利益而战,亦抛弃了个人或王朝的野心,而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其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英国安全、独立、和平的发展。伊丽莎白时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功的开辟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市场,英国商人再度进入地中海市场,先后建立起东地公司、利凡特公司、几内亚公司、东印度公司。此外,政府积极支持海盗活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所有这些为以后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拉开了序幕。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英国外交政策走上了一条更加可行的近代化的道路。

②[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29.

③[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M].傅景川,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68~169.

④胡杰.海洋战略与不列颠帝国的兴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8.

⑤夏继果.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5.

⑥同上,第28页。

⑦蒋孟引.英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0.

⑧夏继果.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5~22.

⑨同上,第49页。

猜你喜欢

主权国家英法外交政策
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政策:失去欧盟后的英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吗?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军事外交的概念及功能
国际气候外交在经济层面的障碍分析
试论二战期间英法合谋祸水西引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全球霸权
全球治理语境下主权国家的国际责任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