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18-11-15周玉
周 玉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中学
随着关于留守儿童新闻报道的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越来越关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作为农村基础教育者,应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高度重视,从留守儿童心理层面入手,发现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方式,弄清主要原因后来以保障儿童心理健康、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来展开教育,研究出解决对策,关注每一位孩子,让留守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更好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卑。
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没有父母出面替孩子排忧解难,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缺乏安全感,导致孩子不自信,增加自卑感。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也随之增加。
2.任性。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者是寄养在亲戚家中,监护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管教比较随意,甚至有些孩子想通过做“坏事”来引起外出父母的关注,这样的逆反心理就导致留守儿童任性的性格,这类孩子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总是持反对意见甚至对着干,谈吐与行为都不够礼貌,对学习持消极的态度。
3.性格孤僻。
大多数留守儿童内心极其抗拒父母外出务工以至于每次父母离开时,孩子的情绪就会异常低落,导致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从而养成独来独往、不合群的性格,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也无人诉说导致孩子惧怕人际交往,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乏父母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再加上年长的监护人的溺爱与放纵,使孩子容易养成顽劣的性格,亲情的缺乏使孩子对情感的认知出现错误,心理上产生对亲情、友情等的不信任。
2.学校教育不足。
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的缺失就更加需要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来看,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农村教育的老师分配不足导致老师无暇照顾到全部的学生,这就使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与关怀,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能够寻求教师的帮助,其次是教师素养有限,农村教学门槛低,就容易出现一些专业素养有限的老师,在教学中传达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及在行为上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3.农村环境因素。
农村的教育比较落后,生活在农村的人大多选择辍学,因而有些俗称为“小混混”的人在农村十分常见,这样环境下就可能出现留守儿童被影响的情况出现,导致留守儿童厌恶学习、不思进取,另外,对农村的娱乐机构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管理,就会出现孩子时常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地方,并且沉迷于游戏,逐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叛逆心理,一心只想混社会。
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
作为父母应该尽自己的职责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外出务工给孩子提高经济来源并没有错,但是要同时重视孩子的情绪与感受。父母可以每天下班后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或者利用微信中的视频功能来进行谈话,询问孩子在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排忧解难,有效的情感交流能让孩子的情绪稳定,每天带着愉快的心情生活与学习,有利于健全孩子的心理。
2.加强农村学校教育。
首先,农村学校应该改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聘用认真细心、热爱教学事业、关爱孩子的教师,提高教师质量。其次,增加教师数量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让儿童心理问题能够更好的被发现并及时解决。不仅如此,学校应该重视心理辅导,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让每一位同学在空闲时间与心理老师进行对话,让学生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了解健全自身身心全面发展的方法。
3.减少环境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政府要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机构进行监管,要求遵守未成年人不许进入网吧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小学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学校层面严格管理学生逃课旷课的情况,要求学生遵守校规,避免学生厌学逃课的情况出现。家长方面要教导学生健康交友,不得与不良社会人士相处过密。社区方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全人格,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探讨,需要广大教育从业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来研究与交流,提出更好的解决对策,帮助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