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视域下的高职自编教材建设研究
2018-11-15李芳玉长沙职业技术学
■李芳玉/长沙职业技术学
教材是课程实施层面的重要构件之一。自编教材是教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写、选用自编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是高职院校提高专业群建设水平、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制定了自编教材管理办法,自编教材建设逐步得到重视。由于自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受利益驱动的情况,加之教材编写带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随意性,普遍缺乏训练有素的课程建设指导,自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重复编写浪费情况严重。为此,高职自编教材建设需要以课程理论作指导,及时反映课程理论建设成果,不断增强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更大程度地发挥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自编教材建设的一般框架分析
自编教材是指由学校教师(或集体)编写的公开出版物,包含文本教材、电子教案、音频视频媒体教材等。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允许编写非正式出版发行的内部讲义,并遴选部分讲义出版发行形成自编教材。由此,内部讲义可视作自编教材的雏形,是否公开出版是区分自编教材和讲义的重要标志。
高职自编教材管理活动为自编教材建设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梳理众多高职院校的自编教材管理办法,发现自编教材管理一般涉及以下方面:(1)组织领导;(2)立项与管理;(3)编印;(4)选用;(5)资助、稿酬与奖惩。在具体管理办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有的学校规定新教材要经过讲义阶段,有的则不经过讲义阶段或对讲义阶段要求较为宽松。
自编教材建设一般归口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组织领导,要综合考虑自编教材开发及管理各个方面。自编教材建设有其特定的出发点、程序,其目的在于科学规范教材的使用,保障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课程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当自编教材的编写脱离实际、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学术泡沫。
二、高职自编教材建设问题及成因
高职自编教材建设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更是一个课程命题。将自编教材编写置于课程开发中的何种位置,关系到自编教材建设的成效。实践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自编教材编写与课程开发不够衔接,导致自编教材编写缺乏课程“灵魂”引导;(2)项目管理较为松散;(3)对编写积累认识不足,对编写方法、技术掌握不够重视,自编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的质量不高[1];(4)教材设计理念较为陈旧,内容组织不够新颖,学术化倾向依然突出,不能很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5)反馈环节不力,对自编教材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强;(6)自编教材的使用连续性较差,推广范围有限,出现重复编写、过度编写问题;(7)编写过程行政干预较多,学术研讨不足,功利性导向较强,过分追求“自编率”、立项率,往往经科研成果认定后就难以得到继续完善、出现僵化。
高职自编教材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质量不高。以上问题的成因与课程开发认识不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因分析如下:
从不同主体角度来看,自编教材建设涉及教师(编写者或编写群体)、学术委员会(评审者代表)、行政人员(管理者)和学生(使用者之一)等不同主体,他们的行为出发点不同。功利因素、行政因素更容易影响建设活动,导致偏离教师、学生作为使用者的需求。这是自编教材乱象丛生的根源。端正动机、规范评价标准,是不同主体能够和谐共生的前提。这就需要在教材开发中引入集体审议。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看,课程开发理论掌握程度以及实践经验、技术的积累程度是决定自编教材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不少自编教材以个人为编写主力,编写者自身的素质往往决定编写的质量,而团队编写的形式又容易出现风格不一致、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编写者被冠以主编的头衔而实际上缺乏统筹编写的能力,团队建设跟不上开发需要。编写者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不能取代课程理念和开发技术。优秀的自编教材应该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开发的产物,在课程专家有效参与不足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提高编写者的课程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
三、提高高职自编教材建设水平的若干对策
正如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高职自编教材建设也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自编教材编写作为其关键环节也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针对高职自编教材建设中的问题,需要以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着力解决自编教材建设中的理念缺位、技术缺失、管理僵化等一系列问题。
(一)树立科学的自编教材编写理念
1、将自编教材编写纳入课程开发范畴
做好自编教材顶层设计工作,要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如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等),遵循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即确定开发原则、了解有关需求、研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统筹考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相关问题。这是自编教材开发应树立的基本理念。要注意把握自编教材与编著(专著)的区别,将自编教材编写置于课程开发过程中,不能偏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自编教材编写只有置身于课程开发中,才能获得作为教材的应有地位、规范和价值。
2、注重转化编写者的实践经验和朴素的认识
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对课程教学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个体性,这是课程创新灵感的重要来源。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发总结经验、探索教学方法、积累教学资源、开展科研创新,意味着具备了编写自编教材的基本条件,孕育了课程改革创新的多种可能。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培训和实践指导,是自编教材建设兼具科学性与个性的重要保障。经验表明,编写者的风格往往能赋予自编教材独特的气质,从而影响使用者的偏好。
(二)选择合适的自编教材编写技术
1、遵循编写过程
高职自编教材编写技术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的一部分。自编教材编写过程一般包括六个主要环节:(1)制定编制计划;(2)准备初稿及编辑初稿;(3)准备第二稿及试点检测;(4)准备第三稿及面上检测;(5)准备定稿;(6)印刷教材。制定编制计划主要包括确定教材目标、内容、资料以及编写工作安排等,这部分工作需要遵循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符合学校编写工作实际情况。整个编写工作环环相扣,个人编制和小组编制各有利弊,在实践中要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准备初稿及编辑初稿同资料搜集过程一样漫长,它们构成了自编教材质量的基础。整个编写过程都需要依循一定的技术规范。
2、创新教材设计
目前,大量的自编教材只是简单地陈述知识点内容,按照知识点逻辑展开,学问化倾向十分明显,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教材不是技术资料、过程操作指南的堆积。这就需要在自编教材编写过程中,重视初稿的准备和编辑,引入生动活泼的教材设计。基本的途径是结合学徒训练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过程功能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2]等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教育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已成为职业教育自编教材建设的一个亮点和趋势。
3、开展编写质量控制
实践中,检查表法应用较广,它给出了质量的标准,同时要求准确记录编制阶段、负责人、预计完成日期、实际完成日期、评价意见等信息,便于进行过程管理。运用检查表法,可以在管理上提高编写活动的规范性。
(三)注重自编教材的改造
1、开展自编教材使用诊断与评估
自编教材在投入使用前已经过试点检测和面上检测,具备了推广的基本条件。在后期三到五年的使用过程中,自编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将逐渐暴露出来。此时,要根据同类型教材的市场情况进行比选,坚持择优使用。在自编教材管理办法中,要明确自编教材的使用条件、使用年限,逐年开展使用诊断与评估,防止自编教材产生的使用惯性,以保障自编教材选用符合时代发展。
2、大力开展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造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3]教师是重要的课程开发者,课堂是课程开发的有效试验场。由于课程内容日新月异、课程实施条件各不相同,加上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因此要注意在使用上改造自编教材,这也有利于自编教材的完善。自编教材的修订往往都是课程改造成果的积累。课程改造基本的方法是进行职业教育课程补充和课程改编。编写者(团队)要注重自编教材使用反馈,不断吸收好的教学创意,融入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打造自编教材精品。
(四)加强自编教材建设管理
1、制定自编教材管理办法
自编教材管理办法提供了建设活动的基本行为框架。管理办法中要明确前文提到的七个方面,这是自编教材建设涉及的基本方面。要明确自编教材建设导向,切实保障质量。同时要将自编教材建设置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活动中,使其成为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
2、加强教材编制学习与培训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不完全具备课程开发的综合能力,要想实现课程理念向课程产品的转化并不容易,而且这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大量精力的工作。当需要进行教材编制时,最好能获得职业教育课程专家的指导,他们能提供最新课程理念与模式,提供开发过程指导,帮助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系统开展教材编制学习与培训,进行实践观摩交流,将其纳入教学、科研考核体系中。
在课程理论视域下,自编教材建设从属于教材建设,是课程开发的一部分,积累了一般的分析框架和技术路线。自编教材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成果代表,是教师教学和科研道路上的一颗闪亮明珠,高职自编教材建设既要抓紧管理活动,又要搞好开发活动。当前,尤其需要树立课程开发理念,矫正自编教材建设活动中的不良倾向,锻炼开发团队和开发技能,逐步提升自编教材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