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史料教学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18-11-15淮安中学

长江丛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史料核心学科

■赵 琴/淮安中学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地位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1]华南师大教授黄牧航指出,“对于历史学科而言,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就是三大核心任务。”这是超越历史学科的范畴来理解核心素养。“学科是工具,是素材,是桥梁,是平台,但不是目标。学科能够为提升学生的素养服务,但学科本身并非目的。”[2]素养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当学生学完历史走向社会,因为不再考试,学过的知识早已忘记,而学习历史所形成的核心素养却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自觉的受用。可见,学科素养的形成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二、当前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现状

史料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对其解读和理解是学科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它是公开课、评优课的重要的评价标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也是常态课教学的必备的设置环节。但对提升学生素养却显得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

(1)常态课史料运用目的功利性强。绝大多数的常态课堂史料运用主要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追求其适用高考解题需要。学生能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是培养的核心能力。针对考试的题型,对于各个知识点在不同材料情景下进行变式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高分需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基本成了做题的机器,做完了,考完了,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关注自己能得到多少分。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能用史料证明教材中的观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这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蜻蜓点水的有限作用。

(2)评优课史料运用效果缺乏历史味。就当前的各种历史评优课来说,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就会使整个的历史课落入俗套,要使历史课精彩纷呈就得靠新鲜史料的充实,尤其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许多历史课中为迎合学生的口味或者公开课的需要,课堂看似热闹纷呈,学生却在精神上收获贫瘠。结果就会使整个历史课堂丧失历史味。有的教师就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采用文学作品、影视资料、事时政治等素材,出现文学化、娱乐化、时政化倾向,偏离了历史学科的轨道,没有上出历史的厚重和深刻,追求史料形式上的夺人眼目,并没有真正地建立在学生的素养发展上。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史料教学策略

(1)善于反思史料,形成多元开放的实证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思维活动是素养提升的依托,问题是思维的引爆点,通过材料设计具有逆向思维的问题,成为能够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突破口。历史课堂应该在运用史料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强调体验和探究,充分体现历史思维的还原性和批判性,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体验史料所直接反映的历史事实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

(2)寻根究源,在历史解释中培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古到今,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发展演绎。教学中通过史料古今对照,架起古今通变的时空概念。学生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3]认识到历史和现实的不可分割,以及历史的不断发展。

(3)通过史料营造情景,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会赏析美也是历史学科求真属性的必然要求。历史教材中书画艺术史是实现美感体验的重要载体。但艺术作品的赏析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鉴赏基础知识,然后才能逐步登堂入室。因此,仅仅依靠浮光掠影式讲读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优美、高雅的艺术殿堂。

(4)面对现实,依据可靠史料,反思历史,以历史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眼花缭乱的纷繁现象,我们要善于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对现实的历史关照、更加深刻客观地认识现实社会问题,进而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现实社会的认识上。

猜你喜欢

史料核心学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