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谈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2018-11-15季敏亚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季敏亚/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一、在课堂上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面对形形色色拥有不同个性的学生,但不论面对何种学生,首先我们要清晰的定位,我们的德育课堂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课堂,而良好的沟通就立足在尊重、真诚、热情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克服自身的偏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真正去感动学生。只有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谈话,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产生真挚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才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防御、紧张、恐惧以及对立的心理状态,达到良好的沟通。
在教学中,德育教师可以尝试走出自己的坐标体系,去倾听学生的话语,并力图读懂在学生的语言下所反映出的潜台词,不批评、不判断,鼓励当事人深入表露自己,这样才有利于真正了解学生的看法,把握其思路,实现有价值教学过程。
二、与时俱进提升自我素质,夯实专业修养
实践表明,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博古通今,能让课堂生动起来,也能引发学生对课程积极探究的兴趣。虽然德育课程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展开。但是不同的时代又赋予这些人文精神不同的时代内涵,因此为了更接近学生,也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接地气,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注时代的发展潮流,用与时俱进的思路来武装自我。
此外,教师个人魅力的彰显也有利于让学生看到这一课程的魅力。教师是一堂课的设计师。这堂课能否打动学生,与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并了解每个时代的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现象入手,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或是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究倾向的案例来组织课堂的教学。通过学习,教师能展现出令学生信服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也将展示在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的教学更加引人入胜。
三、改革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的创新
从教法看,结合教材的改变,德育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适应新教材体现的开放式课堂的课改要求,打造新式课堂。传统的德育课堂,大多是教师主讲一节课,因为理论繁多,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理论,德育教师在无形中就充当了思考者与归纳者的角色,直接将自身得出的结论传达给学生,而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记忆。而随着现代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高要求,德育教师要将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案例,最终在学生的探究思考后归纳得出结论。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身为德育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的性质,特点,结合教授对象的身心特点,积极探讨德育教学的新模式,活跃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德育的意义。
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将大的教学目标细分为针对学生个体的小目标,不过分追求教学目标的完成,重视日标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坚持德育教学日标定位从低到高,须知“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比如职业道德,你一开始就讲奉献就引发反感,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作,学生一般都会回答为了钱,这个时候不要急着去驳斥学生的“唯钱论”,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工资入手,讲到为了赚钱而工作,然后再由学生思考如果只有钱,我们能持久坚持工作吗,引申到还需要对工作的兴趣,即“乐业”,而一旦对工作有了热情,并且在工作上想走得更高,我们自然就开始想提高业务素质,做得更好,这样步步深入,逐步讲解到“勤业”“精业”乃至最高境界的“奉献”,一方面不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另一方面可将更多思考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拘泥于讲授上。素质教育强调课堂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比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一课程中,法律条文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但在讲解过程中,穿插进案例,特别是最新的案例,整个课堂都会生动许多。比如在讲解商品的流通和货币的产生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各个角色进行交换和消费,调动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以此作为我们的教学契机,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俗话说,“成人先成才,育才先育德。”德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对当前德育教学的形势,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德育教学的新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