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保险课程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2018-11-15保险职业学院
■王 君/保险职业学院
一、创新创业需求与保险课程教学设计的关系论证
双创,即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十九大以来利用创新驱动发展从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区域发展难题、提高毕业生从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改变传统填鸭式纯理论教学教育模式、加快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唯一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学生毕业选择创业的比例并不高,低于总人数的1%,而能突破重围、创业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远远低于同期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
假如课程的设计(包括内容、形式)与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不相符,教学过程中没有打开学生创新创业视角,更没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在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因循守旧,宁愿固守安稳的岗位,拿着少的可怜的薪水,也没有创业的想法,这就与“双创”教育出现很大偏差。
科学的课程教学设计是高职院校实现“双创”培养的手段;“双创”人才的培养依赖于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精挑细选、仔细打磨、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将“创新创业”精神传递给学生,并且保证学生接收到,而且要在授课中创新,潜移默化影像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二、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双创教育与教学设计相关的问题
(一)学生调查
面向今年毕业的2015级学生及在校的2016级、2017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创业意愿,以及所学课程对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影响展开调查。
第一,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据不完全统计,每个50人左右的行政班级平均5个有创业想法,新生比老生创业意识强,不同班级学生创新能力悬殊大。
第二,学生对课程对自己创新创业影响的看法。(1)创新创业课程生硬、照本宣科。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刚起步,对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所以顺势而为,快速推出创新思维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没有请到对口老师教授,完全起不到作用。(2)没有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合到专业课程中。 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以面向全校的公选课形式存在,并没有渗透进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割裂开。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盲目而无效的。就保险专业而言,现在科技创新应用于保险行业,态势如虹,促生了微店、网销,保险销售、查勘、客服、理赔AР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的保险课程,仍然在讲直销、银保、中介“三驾马车”时,保险行业早就变成了要把客户变用户,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店、AРР交易保险的新市场,所以,如果课程设计不顺势而变,学生不具备职场需要的能力(包括大数据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自媒体能力等等),那自然是无法实现职场中创新发展,更难以做到成功创业的。
很多学生在大一就有了创业需求,经过2.75学年课程的学习,反而打消了想法。
(二)教师调查
面向学院教师进行了基于其对“双创”的了解、课程中对于创新、创业的渗透、毕业生创业跟踪反馈的调查,绝大部分老师没有“双创”概念,在课程设计时没有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教学资源库、创新的考核,行业在变,我们不变,那么培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认识不到行业发展的态势,比如,车险专业学生,不了解汽车已经从传统的燃油车向新能源、无人驾驶转变,查勘由专门的车险查勘员向客户自助查勘转变,人勘向VR、无人机技术转变,那么他们就没有危机感,没有适应新职场的知识和技能,势必会造成刚进职场就失业的尴尬境地。
三、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保险课程教学设计建议
第一,优化课程结构。按照保险科技发展的现状开发新的课程,使得学生掌握现行的新技术、新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加选修课比重,迅速把行业前沿信息和科技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激发创新创业意愿。第二,碎片化的信息化资源。人们利用移动终端获取知识越来越普遍,高职院校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尊重学生在线学习需求,开发微课、视频、音频、在线课程、慕课等等开放式学习资源,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利用互联技术,请企业专家实时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技能提升。第三,政府、企业、学校搭建高职院校“双创”实践平台。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创业平台。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场地、资金支持。第四,以赛促创。成立创新创业比赛小组,模拟创业,纳入创新创业团队的孕育空间,由学校统一管理,并进行考评和监控,实行末位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