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山水的文化内涵
2018-11-15
南宋王正功有诗云:“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甲天下”的千古绝唱,成为桂林山水、广西山水的代名词,广西以其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人杰、地灵而名扬天下。
八桂大地,到处山清水秀、山环水抱、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表现出山与水的共存共融,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蓝天、碧水的自然环境,原生态的歌舞艺术、岩画艺术,各民族和睦相处等,可以说,这都是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八桂山水文化的具体表现。八桂山水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山水景观、山水艺术,而且还体现在饮食、语言以及人文性格等方面,是一种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及社会生活形态在内的广义文化。
和谐共融的山水景观与建筑
一、山水景观
八桂山水景观主要包括八桂奇山与秀水景观。
——八桂奇山。八桂奇山包括广西各名山和喀斯特地貌的山岩、溶洞、石刻等。一是名山溶洞,如水月洞天象鼻山,“南天一柱”独秀峰,桂海碑林所在的龙隐洞,马援征服交趾曾经试剑的伏波山,五彩绸缎堆叠起来的叠彩山,形似一轮明月的月牙山,华南最高峰猫儿山等,以及七星岩、芦笛岩、伊岭岩、勾漏洞、青秀山等;二是天坑峡谷,如全国最大的乐业天坑群、靖西通灵大峡谷和武宣百崖大峡谷等;三是碑刻,尤其以桂海碑林最为著名;四是宗教名山,如桂林七星岩、桂平西山、容县都峤山、北流勾漏洞、梧州白云山等。与全国很多地方比较起来,尽管广西的山并不那么雄奇、险峻,然而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奇异和秀丽。如桂林象鼻山,酷似一头伸着鼻子汲饮漓江水的巨象。由于千万年的滴水石穿,山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圆石洞,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水交融的奇迹。
——八桂秀水。八桂秀水包括广西江河湖海及瀑布等。一是江河运河,如漓江、浔江、邕江、红水河、柳江、资江以及灵渠等;二是海滩,如北海银滩、防城港金滩、钦州七十二泾等;三是湖泊,如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南湖等;四是瀑布,如大新县德天跨国大瀑布、资源县宝鼎瀑布等;五是温泉,如龙胜温泉、陆川温泉、象州温泉、贺州温泉等。
八桂大地大江大河多,江河、湖泊、瀑布、海洋齐全,特别是百里漓江,历代文人对它不乏赞美之词。宋代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成为赞美漓江的千古绝唱,为人们所传颂。广西江河纵横交错,又有灵渠贯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汉武帝时期开通的经合浦出海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汉文化等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西方的宗教、医药、玻璃、玛瑙等,也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二、山水奇石
俗话说:“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八桂传统观赏石的本质,是大自然奇山秀水的艺术浓缩和写意象征。八桂山水奇石属水冲石,是红水河的石头千万年来经河水冲刷而成,其中以马安彩陶石与大化彩玉石著称,是中国奇石的后起之秀。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皱瘦透漏”的赏石观念,使延续了千年风风雨雨的中国大陆赏石文化理论,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成为新的赏石潮流,“形色质纹”俱备的马安彩陶石与大化彩玉石,也因此成为广西红水河石的代表。
正是千百万年来水流的冲刷以及地壳的变迁,才形成闻名遐迩的八桂奇石。八桂奇石,具有石形奇特、千姿百态,花纹图案变化无穷,色彩艳丽、和谐、悦目等特色。八桂奇石的风姿、气质、神韵,都达到了非凡的境地,誉满中华。奇石之奇,在于每一件都是绝无仅有,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艺术性、不可再造性于一体,因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
——马安彩陶石。马安彩陶石产于广西合山市马安镇。红水河在此地暗礁侧畔冲刷出一条很深的河道,水湾中的石头,千百万年来被红水河湍急的流水带着砂石冲刷磨砺。彩陶石是深潭中的卧底石,色调沉静优雅,其石色和石质如彩陶,表面有蜡状光泽,堪称新派供石的首选代表石种。
——大化彩玉石。大化奇石源于广西大化县境内红水河上游,长年奔流不息的红水河,为奇石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形成硅化程度更高、玉化更好、结构更紧密、质地更佳的玉石。大化石色彩艳丽古朴,有褐黄、棕红、翠绿、枯红、陶白玉化等多种色彩。大化石不愧是观赏石中的奇葩,名石中的珍品,它几乎集合了中国绝大部分观赏石的全部优点,可称得上奇石之王,深受国内外奇石爱好者和藏石家的盛赞与青睐。
三、山水建筑
八桂山水建筑包括广西多民族山水民居及园林等。集广西奇山秀水之灵气,融民族风俗文化之精华,八桂山水建筑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山水民居。为了免遭风吹雨打日晒,八桂民居普遍采用干栏、风雨桥和骑楼等建筑样式。干栏是古越语,百越文化的一大特征。《北史·蛮僚传》曰:“依树积木,人居其上,名曰干栏。”广西干栏多见于少数民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豢养家禽或放杂物,这样的房屋既可以防洪水、又通风。风雨桥又称花桥,集桥、廊和亭为一体,因其能避风雨而得名,以三江县程阳风雨桥、富川县回澜风雨桥及桂林花桥最具代表性。骑楼也是岭南特有的建筑,楼下形成能避风躲雨的人行道,其中尤以梧州、北海的骑楼最出名。梧州有“中国骑楼城”之美誉,因其以前常有洪水泛滥的缘故,故骑楼柱上备有拴船用的铁环,二楼还有专供人们出入的水门。此外,八桂民居、祠堂中,普遍采用“天井”小院落的结构式样,以便更好地采光、通风,避免日晒;采用高门栏、高柱础,倾斜地面等,是为了防潮、排水;采用高耸的封火墙,又称“镬耳墙”,以及在屋脊上采用鳌鱼或草龙、水草等装饰,是为了防火,等等。这些都是山水文化在八桂民居中的具体体现。
——山水园林。广西山水园林是区别于苏州古典园林的又一典型园林形态,其突出山水美景的自然和谐,蕴含山水映带的情趣。如桂林“两江四湖”公园、“七星岩”公园、“世外桃源”公园,柳州“大龙潭”公园,南宁青秀山公园以及桂平西山公园,等等。
四、山水城镇
山水城镇包括山水城市与山水古镇。八桂山水城镇巧妙地把山、石、水、桥、亭、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得自然、和谐、流畅、雅致,其中尤以桂林、柳州、阳朔、黄姚、兴安、扬美、大圩、卢圩、旧州等最为著称。八桂山水城镇各具特色,如桂林的“山水甲天下”,柳州的“山水盆景,唯美柳州”、阳朔的“漓江画廊,洋人西街”以及黄姚的“山水桥亭,诗境家园”,等等。
山水城市,不仅要求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与硬件上显山、露水、造绿,还要求在城市的软件上,把“天人合一”的核心价值理念,贯彻到社区建设中,让人们真切地享受到山水园林的绿色宜居环境。
千年流淌的山水传说与艺术
一、山水神话及图腾
八桂大地流传着许多山水民间传说,反映出人们原始的图腾崇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布洛陀山神。传说布洛陀是壮族的始祖、智慧神,为巫神教主,大地的主人,造日、月、星、火,教人种养、开凿红水河泄洪。布洛陀升天后,八桂大地便冒出了许多奇异的山峰。《布洛陀经诗》是根据民间流传手抄的巫师唱本编辑而成,是壮族创世史诗,讲述布洛陀一生的传奇故事。2002年,在田阳县百育镇敢壮山,布洛陀古居遗址被发现。
——盘古天神。传说远古时期,雷王发性子,天大旱,后被布伯抓获,关在笼子里。雷王骗得布伯的儿子盘古兄弟给他喝水后逃走。雷王回到天上,就下大雨淹死所有的生灵,只有盘古兄弟躲在大葫芦里得以幸免。后来,在仙人的劝告下,盘古兄弟开始开天辟地,繁殖人类。如今来宾还保存有众多盘古文化遗迹:如盘古庙宇、地名、山歌、唱本、戏剧等。
——青蛙水神。青蛙吃害虫,属水神之列。青蛙可带来雨水,保护庄稼。蛙的生育能力极强,被壮族视为生育神崇拜。广西铜鼓上铸有青蛙像,以祈求得到蛙的保护与赐福。八桂大地上广为流传着众多关于蛙神的故事。如隆林有《青蛙仙子》、南丹有《青蛙女婿》、靖西有《青蛙姑娘》、南宁有《蟾蜍儿》等。广西许多壮族地区,至今仍保留有“蛙婆节”,又称“蚂拐节”的节日。
——刘三姐歌仙。刘三姐又称“刘三妹”,为广西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关于其身世,广泛流传的当属广西宜州一带的传说。刘三姐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到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刘三姐的故事家喻户晓,享誉海内外。
——龙母与龙图腾。图腾是世界各族人民崇拜的原始保护之神。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且还是中华文化、山水文化的象征。龙母则是中华龙图腾在岭南的人格化表现。据传,龙母娘娘,温氏,西江氏族首领,父天瑞,广西藤县人,娶广东悦城女子为妻。《藤县志》记载:
归于溪边,得石卵,剖之出五物,如守宫状,喜水,母豢渐长,放之江遂去,越数年,鳞甲辉煌,复来见母,母知龙子之远迎也。
龙母在五小龙相助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利泽天下”,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
龙能够上天入海,呼风唤雨,也是古越人崇拜的图腾。龙母是西江的保护神。珠江流域大大小小的龙母庙有几百座之多,较著名的有武鸣罗波(龙母)庙、梧州龙母庙以及悦城龙母庙等。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宋代,如今为全国最大的龙母庙,每逢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辰日,这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其中有很多从粤港等地慕名而来之观光游客。梧州龙母庙是龙母文化的著名朝圣地。大明山骆越武鸣罗波庙被誉为“中华龙母第一庙”,其所带的“浦”(壮语音译为“蒲”、“博”、“埔”、“扶”、“泊”等)文化遗传密码,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珠江流域龙母文化。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就是源于“特掘拜山”的传说。
二、山水诗文
广西山清水秀,历史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来桂游览吟唱,为此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文。
——桂林山水诗文。桂林山奇、水秀、洞美,自古以来,描绘桂林山水的诗文不胜枚举。其中不少以摩崖石刻的形式,镌刻在桂林的名山石壁上,与桂林的山水交相辉映。历史上,宋之问、张九龄、柳宗元、李渤、李商隐等著名诗人,曾到过桂林并写有诗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留下名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桂林独秀峰南壁有一块完整的宋代石刻,上面刻有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佳句。这些山水诗文,令桂林山水和历史文化浑然一体,并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从此,桂林山水成为天下闻名、令人向往之胜地。
——柳宗元山水诗文。历史上,柳宗元因最后官至柳州刺史而被称为“柳柳州”。柳宗元在柳州写下的众多山水诗文,使柳州山水之美广为流传。其中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一句“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使柳州古城名扬天下。
——其它山水诗文。如当年徐霞客曾经多次来到广西山水探险,写下了著名的山水诗篇:
云如绮绣石岭岈,都在苍梧一水涯。
多少奇峰收拾尽,囊中犹有白丹砂。
此外,元结、苏东坡、秦观、黄庭坚、汤显祖、袁枚、解缙、韩雍、王夫之、齐白石等,都在广西留下无数吟咏山水的诗篇。
三、山水民歌
广西是民歌的故乡,素有“歌海”之称,广西民歌有山歌及水上民歌等,以其清新自然、琅琅上口的特色而著称。
——山歌。壮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唱山歌的传统习俗,这是一种流传于丘陵山区,人们在赶山、砍柴、割草或歌圩上时,为了自娱而演唱的节奏自由的民歌,包括请客歌、送客歌、哭嫁歌、嘹歌、排歌等。由于山清水秀的缘故,广西民歌以质朴清纯而闻名。八桂大地农村群众有赶歌圩的习俗,以壮族“三月三”歌圩最著名。广西民歌不仅音色清脆、优美,有如天籁之声,有多声部的唱法,而且各具特色。如那坡县黑衣壮“呢地呀”民歌,因其有“呢地呀”衬词而闻名。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歌文化,广西在“中国绿城”——南宁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艺术节,从此,八桂民歌盛装登场,走向世界。
——水上民歌。广西人上山唱山歌,下河唱渔歌,这里主要是指疍家渔歌、咸水歌等。沿江一带的疍家,生活栖息在小舟上,以舟楫为家,喜唱疍家渔歌。北部湾一带的渔民则有唱咸水歌的习俗,这是一种用白话(粤语)演唱的渔歌。
四、山水绘画
广西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人文相得益彰的山水文化,大自然的山水美景向来是艺术大师描绘的对象。石涛、徐悲鸿、帅础坚、阳太阳、黄独峰等大师,相继对发展八桂山水画做出了贡献,他们强调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师法自然的创新精神,凸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力弘扬了八桂山水文化。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胸藏丘壑,故而能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规律,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其画论对中华传统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今,以黄格胜为代表的广西画家群体“漓江画派”已经形成,包括以黛绿色漓江山水为主要创作主题的水墨画家群,以红色南方亚热带丘陵为主要创作主题的油画家群,以蓝色北部湾为创作主题的水彩画家群,已经在国内画坛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漓江画派”提倡“回归自然及精神家园”的艺术理念,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在全国美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已成为广西的经典文化名片。
刚柔相济的山水习俗与性格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在广西,桂西北人爱吃辣,有“山”习俗 ;桂东南人爱吃甜,有煲靓汤的“水”习俗。八桂大地又以出武将与文人著称,其尚武精神古而有之。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文化上寻找到其根源。
一、山水习俗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12个世居民族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民俗民风,这就是桂西北的“山”习俗与桂东南的“水”习俗,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刚柔相济的特色。
——“山”习俗:
一是铜鼓文化。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于祭祀、集会、随葬、娱乐等一种礼器。广西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如今仍然珍藏和使用铜鼓,凡婚嫁、宴饮、斗牛、节日等都击鼓为乐,有铜鼓节。铜鼓上铸有青蛙像,以祈求得到蛙神的保护与赐福。八桂大地出土的铜鼓数量之多,居我国乃至世界之首位,出土有世界最大的“铜鼓王”。
二是师公(傩)文化,即在民间祭祀礼仪中由巫师(师公)戴面具祭祀农神、驱赶鬼神的文化现象,以壮族和毛南族较多。“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被称之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三是“寨”“坡”文化。地名,往往是社会历史的见证,沉淀着社会历史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广西习惯把山里的村子叫“寨”,如苗寨、侗寨、瑶寨,村子的头领叫寨佬等,因此叫“寨”的地名有上百个之多。广西丘岭多,山坡多,叫“坡”的地名也很多,如那坡、望仙坡、大坡、坡造等。“寨”“坡”是山文化的鲜明印记。
——“水”习俗:
一是龙舟文化。广西有在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北部湾还有别具一格的海上赛龙舟,以纪念春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体现出我国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
二是疍家文化。人们把生活在江河以及近海处的水上人家称为“疍家”,疍家生活在小舟上,以舟为家,过去有俗语:“疍家有富无贵,鱼死眼不闭。”疍民禁忌较多,如讲话忌“翻”“沉”,食具不得覆盖等。
三是“那”文化。“那”在壮泰语中为“水田”,是稻作文化的标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八桂大地形成了以“那”(水田)而作、以“那”(水田)而居、以“那”(稻作)为本的生活模式。广西以“那”为名称的地名有几百个之多,如那马、那浪、那坝、那弄等,构成了独特的“那”景观。
二、八桂语言
八桂大地少数民族多,方言也多,而且,呈现出山水对应、阴阳相生的情况。桂西北地区山多,少数民族多,喜辣,语言以少数民族语言、西南官话为主;桂东南地区江河多,靠海,喜甜,语言以白话(粤语)、客家话为主。有趣的是,白话(粤语)有着沿西江两岸分布、沿大江大海分布的特点,有典型的水文化特色。俗话说“风生水起”,往往一些在普通话词语里的“风”字,到了白话就变成了“水”字,如威风叫“威水”,看风盯梢叫“睇水”,通风报信叫“通水”。其它还有醒水(机灵)、水头足(玉器成色好),等等,一个“水”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
三、八桂美食
广西山水秀甲天下,不仅仅是民歌的故乡,同时也是美食的天堂。
受语言的影响,桂菜大体上也可分为桂东南、桂西北两种风味。桂东南风味受粤菜的影响,清淡略甜;桂西北风味受湘菜和少数民族菜的影响,味辣色重。有趣的是,受粤菜的影响,桂东南也有煲靓汤的习惯,如鱼头豆腐汤、莲藕猪骨汤、花生猪尾汤、白果水鸭汤、车螺鸡汤等;也有爱喝粥的习惯,如艇仔粥、牛杂粥、皮蛋瘦肉粥、柴鱼花生粥、瑶柱白果粥等,还有上茶楼的习俗,等等,是典型的水文化饮食特色。
桂菜是指利用广西山水的物产、特产为主要原料,运用广西特有的烹饪工艺,结合广西民族饮食文化和习俗形成,以清甜、微辣、鲜香、脆嫩为口味特色,是具有“绿色、保健、长寿”理念和独特文化色彩的风味菜,主要的名菜有:梧州纸包鸡、白切“三黄鸡”、荔浦芋扣肉、菠萝盅、桂林腐竹盅、北海清蒸西施舌、博白空心菜等。地方风味小吃有:打油茶、冰泉豆浆、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竹筒饭、黄姚豆豉、玉林牛巴、“麒麟”月饼、合浦大月饼和云片糕,等等。
南宁民族饭店推出的“民族山水宴”,深受顾客欢迎,只见餐桌中间精心做出的山水盆景雾气腾腾,现做的打油茶让你大饱口福,席中配以桂林米粉、竹筒饭、肉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民族小吃、特色饮食,令你胃口大开。身穿民族服装的服务员,一面唱着民歌一面给你敬酒,最后送上壮族的绣球,集中地展现了八桂饮食文化的魅力,可谓酒醉、歌醉、人也醉。最近,蝴蝶仙子、蜂巢荔浦虾球、芝麻马蹄卷等菜肴,还在全国烹饪大赛中频频获奖。
四、八桂名人
八桂大地人杰地灵,人文渊薮。八桂名人包括广西孕育的一批优秀本土名人和旅桂名人。受八桂山水文化的影响,八桂大地又以出武将与文人著称。
——八桂武将。广西人的尚武精神古而有之,历史上如建立“南天国”的农民首领侬智高,壮族抗击倭寇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首领石达开、李秀成、韦昌辉、杨秀清,黑旗军领袖刘永福,抗法英雄冯子材、苏元春,还有近现代的两广总督陆荣廷,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红七军将领李明瑞、韦拔群,以及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威震全国,反映出八桂山水文化坚韧顽强的阳刚一面。红军领袖韦拔群震天响的“广西不得了”这句话,就是这种尚武民风的集中反映,充分体现了广西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盟军司令史迪威在日记中曾经感慨:“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在八桂大地,广西人敢为天下先的性格气质和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八桂文人。在文化名人方面,广西也不乏对全国思想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大家,如历史上最早传授儒家经典思想、被称为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第一代名人学者的陈钦、士燮,《理惑论》的作者、“佛”译名的首创者、中国著名佛学家牟子,著名山水画家石涛,教育家马君武,语言学家王力,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文学家秦似,以及新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等等。
古代广西乃“百越”之地,被朝廷放逐的贬官不少,其中对广西影响比较大的有:曾在柳州任刺史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海南经廉州入桂的大文豪苏东坡等。此外,旅桂名人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发动金田起义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北伐战争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百色起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倾情致力于广西美术教育事业的美术大师徐悲鸿,对广西桂剧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戏剧家欧阳予倩,等等。
广西的奇山秀水,加上八桂各族儿女的辛勤劳动,浇开了八桂山水文化的绚丽花朵,使她拥有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和神奇美丽的色彩。
没有文化内涵的山是孤独的山,没有生命的山;没有文化内涵的水是孤寂的水。有了八桂儿女的实践活动,广西的山水才是一片活力山水、和谐山水、绿色山水、人文山水,展示的是一种八桂山水文明、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