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之光
2018-11-15杨琪昌
■杨琪昌
提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杏儿藏族乡,想象中,它的美丽可以与青海湖畔相比美,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洁白的帐房,还有那迎风飘扬的嘛呢经幡……怀着对藏乡的向往,十年前在去官亭供电所办事之际,陪同单位领导前往藏乡,目睹了杏儿乡的概貌,那深山高岭、那偏远山村似乎没有给我留下好的感觉。
4月的青海高原,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带着激动和兴奋,我踏上去杏儿乡的道路。杏儿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唯一的藏族乡,沿着藏族人民的奋斗足迹,体会电力建设给杏儿藏乡的发展与变迁,感受国家电网给藏乡带来的温暖和幸福,感受民族团结乡团结奋进、勤劳致富的生动场景,寻觅藏族人民紧跟新时代,追求新梦想、新愿望的时代精神,是我此行的目的。
汽车沿着黄河岸畔的柏油马路缓缓行驶,从临津古渡遗址到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村,便驶进一条峡谷,一条宽阔的柏油路向山谷里延伸而去,路边盛开着鲜艳的馒头花,象征春姑娘已经到这里报到,峡谷里,牛羊在转悠,鸟雀在鸣叫;两侧高山峻岭,连绵起伏,在这个高山秃岭之中偶尔还看到十多户藏族人家居住在半山腰,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院中所立的经幡以及房顶随风飘动的嘛呢旗,更为这些古村落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他们祈盼幸福,祈盼安详;他们或耕或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汽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到杏儿乡政府,乡政府所在地村名叫卡洒哇,全村110户,在这里,除了杏儿中学有学生来来去去外,再也看不到什么奇特的建筑物和风景区,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笔直的砼杆、闪光的银线和挂在杆头的标致的电表箱,那是我们电力员工的杰作,还有院中耸立的嘛呢旗杆,和随风飘扬的旗帜,我感到一种自豪。
杏儿乡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所辖的唯一的藏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10公里。是一条偏远干旱的山沟,沟口就是黄河,沟脑通到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面积65.4平方公里。辖大庄、胜利、日扎、峨哇、乱石头、卡洒哇、协拉7个村委会。这里除了山,便是沟。这条纵深20余公里的山沟加上两面的山坡约6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杏儿乡人民的全部家当。全乡7个行政村的871户人家就生活在这里,除少量汉族和土族之外,全部都是藏族。占总人口的68%。这些人家几乎都“挂”在山坡上,既没有通畅的生计出路,也没有可退却留守的开阔地带。因为山大沟深,这里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在这里他们养牛养羊、种青稞种大麦,闲暇,藏族媳妇们背上背篼,拾柴拾牛粪,大多数男子夏天出门挖虫草干小工,冬天回家了过冬晒太阳。
直到上世纪末时,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通向这里。由于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科技文化等方面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因此,这里的农牧民生活贫穷。提起杏儿乡的建设和民族团结创建,供电所所长滔滔不绝地讲起曾在这里奋斗过的党委书记安项加架桥筑路和支持电网建设的故事。脚下的柏油路是他们突出重围的第一个战役。这个战役攻克了周围大山千百年来对杏儿的封锁,打通杏儿通向山外的通道,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若要富,先开路。一条柏油路已经贯通整条山沟,并与山外的公路交通网络相连接,往南可通往甘肃临夏,东接民和县乡公路,西可直通化隆县城。杏儿人的出行条件已经很便捷了,与外面世界的距离拉近了。据所长说,以前他们抄表,没有路,就徒步前去,十分辛苦,有时候进去出不来,就住在村民家里,第二天抄完表才走只能回官亭镇。现在山沟里面的乡村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虽然网络不够发达,但是,它正在逐步地改善。目前虽然只有个别的行政村铺上了水泥路,其余大都还是低等级的沙石路,但是所有的村庄都已经通行汽车了,这就是发展带来的变化。相对于以前连人都很难走的那些崎岖山道,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变化了,而且,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对此,各族乡亲对这种变化都有切身的感受。
我是电力企业的宣传员,这次来,主要是了解民和电力建设给杏儿带来的变化的,所以把话题引到电力建设上。据说,早在1966年,民和县中川乡建起了中川泵站,杏儿乡的人民群众从泵站用上了电,当时使用的木质杆历经三十多年的风吹日晒、雷劈雨淋,早就失去了供电能力,电压合格率达不到要求,供电可供率日益下降,电能损耗严重,电价不断上涨,有些村每千瓦时电高达1.5元,许多群众不再用电,而点上了煤油灯,过上了“头顶挂电灯,炕头掌油灯”的生活,杏儿乡的夜重新陷入黑暗之中。
电力企业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特殊行业,电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仅直接关乎本行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与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因而对电力行业广大职工来说,不仅肩负创造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是重要的社会效益的创造者。近几年来,电力扶贫力度加大,对偏远山区,尤其对少数民族地区更加重视,将原来的裸铝线改成了绝缘线,村村通上了动力电。杏儿乡峨儿哇村有76户,原先用电只剩56户,有20多户因照不起电而停止用电,现在通过网改后全村人都用上了电,而且家家都有了家用电器。全年售电量3000千瓦时,网改后电量不断上升,民和供电公司抄表员丁寿,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年,与这里的藏族人民打成一片。过去这个村用电量较少,通过网改,村民们购买彩电、收录机、洗衣机,用电量日益俱增。以前,杏儿乡的群众榨油、磨面要到官亭,现在乡村都有榨油机、磨面机,再不用跑到二三十公里外去磨面了。
去年冬天,这里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杏儿沟北侧旱台上的易地搬迁工作打破了这里以往冬日的宁静。杏儿乡大庄村的68户搬迁村民迎着寒风,面带抑制不住的喜悦,正忙着修建自己的新家园。在这条山沟沟里,搬迁新村里两台大型装载机轰鸣不停,十余辆运土三轮车往返穿梭,一排排规划有序的白色庄廓墙院,在这大山深处冬日的荒凉下显得格外醒目。走进正在修建的新村,砌墙、搬砖、拌泥浆、填土方……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几台拌浆机轰隆作响,妇女和小伙子们正在搅拌砂浆,墙头上五六名大工在铺砖砌墙的同时有说有笑。
对群众用电,供电所采取优先办理,及早为他们装表接电,保证他们施工建房用电。电力公司投资电力建设资金50余万元,为搬迁新村架线路和变压器,直到通了电,用上亮堂的灯。村民安项秀指着眼前的新房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精准扶贫的好策略,我们在那干山头上不知还要住几年。现在电通了,水通了,路通了,我们住得很舒服。”藏族群众段哇玛建起了5间雕刻着花纹的大房,竣工日,家里请来了阿卡,正在念经祈福,请来的匠工为他们盖房子,准备还要开个零售店。
据说,杏儿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20余万元,从8公里远的山坳里接通了自来水;投资60余万元,硬化了搬迁新村2.4公里村道;同时,修建了占地800平方米的村级小广场,投资50余万元在搬迁新村修建了村小学。今年乡党委还计划再争取50余万元,实施校园围墙、厕所、操场建设等工程,在村广场和学校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为方便群众拉运建筑材料,乡党委政府为68户搬迁户户均资助了1万元购买了三轮车。为增加搬迁新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乡党委政府立足发展实际,依托全膜玉米带来的优势秸秆资源,计划为每户资助发展资金1万元,支持群众发展养殖业,逐步走农牧联动发展之路,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移民搬迁把沟沟岔岔的群众集中居住,方便了群众,也减轻了电力员工抄表收费的负担,加上对农村用户安装了低压集中器和采集器,实现全覆盖,解决了抄表难的问题,节省了好多人力物力财力,让电力员工腾出时间,更好地为移民搬迁用电服务。
作为基层供电所,事多,繁杂,每月抄表、报修服务是最辛苦的工作,无论是多么恶劣的天气,抄表例日是雷打不动,不能改,报修服务按时到达现场,确保供电。如今,随着智能表的安装及远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上线,昔日跋山涉水在杏儿地区的抄表员,现在坐在供电所营业大厅电脑前,通过系统只要四至五小时就可以完成抄表的数据采集、核算和缴费工作;那些24小时报修服务的农电员工,可以坐上供电所的抢修车到各村供电抢修,为当地藏族群众保供电送光明。
杏儿乡少数民族聚居,尽管地处十分偏远,然而,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这里,近年来,加大扶贫力度,大力扶持藏族人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特别是国家电网人,将光明输送到这偏僻困难的藏族山乡,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执着换来藏族人民的信任和欢迎,他们践诺“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宗旨,致力于供电服务,希望藏乡人民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早日踏上富裕的道路,过上小康生活。
“天地鉴 光与电
一灯能除暗千年
日月赞 春秋叹
照亮八方光灿灿
我用心 你用电…….”
回途中,车内一曲《我用心,你用电》驱走了我的疲劳,此行,我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