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及策略
2018-11-15■/
■/
一、“高原期现象”
“高原期现象”是语言学习的一个普遍规律。[1]外语学习是一种技能学习。外语学习作为语言的整体可以分成各个部分,学习者要将语言组成成分逐个击破。Levelt[2]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必须熟识较低层次的技能,将这种技能自动化,这样才有助于较高思想层面的发展。在语言学习中即要大量掌握词汇、句法结构,自动应用到语言使用方面。大二阶段的学生由于掌握的语言知识及其有限,很难跨越这个阶段。因此,产生了笔者所说的“高原期现象”,学习能力呈现停止不前的状态,甚至直线下降的趋势。
二、“高原期现象”的成因
在外语学习中,Anderson[3]从认知结构角度阐述了学习者具有陈述性知识以及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对某个事实的认识和概括,也就是语言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学习者按照某种动作、程序习得过程,学习生词、句法、语法规则。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首先识记词句、语法规则。经过语言活动训练后,学习者能够对某些话题进行交流。这是由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变。显然,只有掌握必要的陈述性知识这个先决条件,才能实现知识转化为技能。
Anderson从技能发展角度解析了技能的获得分为三个阶段:认知、联想、自发。在认知阶段,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或自己的探索下学习。在联想阶段,学习者能纠正学习中发生的错误。在自发阶段,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基本消除错误。对于学习者,在认知阶段能够掌握语法结构,过渡到联想阶段,学生试图将所学知识来表达思想,同时又要考虑较低层面的词汇、句型、语法规则的使用,难免会发生语用失误的现象。多数学生在联想阶段呈现停滞、力不从心的状态。
三、针对产生“高原期”的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二阶段的高原期是学习外语的一个必经阶段。用科学发展观来认知、识别、调整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足。研究如何渡过这个阶段并缩短高原期反应,改进知识结构和发展技能,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审视教学方法,主动寻求最佳的教学途径。
(一)改进认知结构
在大学外语学习阶段,学生应不断补充课外知识,也就是扩充知识面。要求学生必须扩充陈述性知识面。学生用本族语进行交流,并不能将其转化为目标语的陈述性知识面。笔者认为,要将大学二年级的精读课应选择为一般知识的短篇时文。学生能够大量接触到原滋原味的陈述性知识。教师应精选通俗的时文锻炼对英语一般知识的表达,还要熟悉当下流行的语言。
(二)转变技能发展
1、转变课堂教学结构,采用迂回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写作和口语着眼于提高技能,阅读和听力以认知结构为主要学习目的。技能结构以认知结构为前提和基础。为了有效转变课堂教学结构,笔者认为大学二年级的课程应以阅读和听力为着眼点。这是转变技能结构的行之有效的迂回策略,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学习和语言交流。对于写作和口语,也应遵循相同原则。在写作课上教师应着眼于鼓励学生使用新的语言知识,例如词汇、固定句型,将陈述性知识积极主动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在口语教学中,尽量减少学生自由讨论的教学方法,因为自由讨论发生在学生对于外语陈述性知识掌握欠缺的情形下。所以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受挫情绪,影响课堂实际教学质量,教师应减少自由讨论,采取复述、模仿、表演等教学方法。
2、推进合作学习策略,实现直接攻坚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和传统教学不同,它是将教学互动推进为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教学互动方式分为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成员型。单向型即教师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双向型即师生相互作用获得信息。多向型即师生互动,共同掌握知识。成员型即师生平等参与互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采用和提倡师生双边互动,还应包括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
此外,为了有效推进技能结构转变,教师应采取迂回策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排除疑难,强化攻坚。外语学习实质是技能的学习。对于大学二年级学生记忆和背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只有经过大量的背诵原始材料,才能在需要提炼知识时游刃有余,这就是所说的语感的培养。所以,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应尽量避免语境缺失,利用原声影视资料,真实体验语言的使用,形成丰富的语感。
总之,通过改变认知结构和转变技能结构,大二学生必将克服语言学习停滞不前的难题,形成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曼殊,繆小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Levelt W.J.M.Skill theory and language teach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78,1(1):53~70.
[3]Anderson John 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New York: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