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中的个人主义文化解析
2018-11-15舒瑜
舒 瑜
(西京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一、美国个人主义文化
作为社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主义对个体不受外界约束的自由高度重视,而个人主义文化则是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领域中,广泛强调自我、平等、自由的价值体系。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在对于个人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的阐释中表示,个人主义关乎个体的尊严、自由及价值,而个人主义文化则是一种倡导个体独立的文化,其核心在于对于人的生命、人的自由及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充分尊重。个人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相比于人本主义思想产生前的关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的理论研究而言,人本主义更重视自由意志对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拥有自由意志的人能够在本能的驱使和环境的作用下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总的来说,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个人主义文化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所风行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强调了人要走出宗教的控制,追寻思想和行为上的相对自由;到了17世纪时,人本主义者则更加重视理性思考对于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他们认为理性思考是推动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18世纪时,随着民众对民主社会的呼声不断高涨,人本主义的内涵则主要集中在了平等和自由之上,可以说,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人本主义的内涵已与当代个人主义文化体系的核心价值十分相近;19世纪中后期及20世纪之初,西方哲学家开始广泛关注社会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人的物化问题,在对于人存在的本质的探讨中,人本主义思想一度成为西方社会哲学界的主流价值;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个人主义文化体系完成了自我构建,民主政治、自由生存、平等权利、幸福追寻成为个人主义文化发展至今的时代主题。
众所周知,美国曾是一个殖民之地,在经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后,美国人终于成立了独立民主的国家。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人权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政府成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维护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的核心地位使美国构建起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人主义自然也成为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在百余年间成为许多美国电影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在阐释人本主义思想和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基础上,以《蜘蛛侠》《奎迪》《当幸福来敲门》《勇敢的心》等包括科幻、现实、历史等多类题材的影片为研究范例,解读美国电影中强调自我价值、追寻平等自由的个人主义文化。
二、自我价值彰显中的英雄形象
认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美国当代个人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自我的强调使美国电影中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具有超凡追梦意志和能力的英雄形象,他们或是能够力挽狂澜、拯救世界;或是能够改写集体乃至人类的命运;抑或是具有超过常人的意志品质,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彰显出了令人敬仰的精神。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十分崇拜英雄、崇尚英雄主义的国度,在殖民时期的压迫之中,无惧生死的英雄是民族独立的希望;在艰难的拓荒时期,具有开拓精神的英雄又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可以说,美国人对英雄的崇拜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领域,个人主义与英雄崇拜对自我的强调与价值追寻不谋而合。
在美国讲述英雄的影片中,既有具有超能力的英雄,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平民英雄,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具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及意志品质,能够为常人所不能,成为影片自我意志、自我价值彰显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观众自我追寻的一种寄托。影片《蜘蛛侠》上映于2002年,由导演山姆·雷米执导,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蜕变成为超级英雄蜘蛛侠的故事,该片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随后推出的续集也大获欢迎。由普通人蜕变成为具有超能力的英雄无疑代表着自我价值的追求,影片男主人公彼得·帕克在失去父母后寄居在亲戚家中,内敛的个性和不幸的遭遇使彼得·帕克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均处在失语的地位,保持懦弱也逐渐成为彼得·帕克免遭欺辱的唯一“屏障”,在经历不公待遇时,彼得只能忍耐;在遇到所爱之人时,他也只能沉默。这样看似无望沉沦的生活被一次意外所改变,在参观科技展的过程中,彼得意外被一只具有特殊基因的蜘蛛咬伤,随后他的身体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吐丝、攀岩、跳跃等超能力使彼得·帕克经历了短暂的迷惘。但不久之后,彼得便开始运用自己的超能力来斩奸除恶,帮扶弱小,在“超能世界”中彰显自我价值。随着影片的推进,彼得在“自我”之路上遇到了一次选择困境,在自私心理的驱使下,彼得在追捕罪犯和报复欺辱自己的拳击比赛主办人之间选择了后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彼得放过的罪犯杀害了他最亲的舅舅,这个打击也使彼得深刻地认识到了舅舅生前对他的教导“一个人的力量越大,责任就越大”,走出悲痛的彼得也重整旗鼓,踏上了惩治罪恶的道路。从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上看,不难发现,这个在美国十分常见的名字代表着社会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而意外获得超能力从而用自我之力拯救众生、拯救世界也代表着对个人主义文化中“自我”的彰显。
上映于2015年的影片《奎迪》由导演瑞恩·库格勒执导,迈克尔·B.乔丹、史泰龙等人担任主演,被认为是洛奇系列影片的延续之作,讲述了男主人公阿多尼斯·约翰逊立志通过拳王争霸赛来证明自我、实现自我的故事。阿多尼斯·约翰逊出生在一个十分富足的家庭之中,父亲曾是一名拳击手,但在阿多尼斯出生前,父亲就已离开人世。尽管如此,阿多尼斯还是爱上了拳击这项运动,并不顾家人的反对投入到了残酷的训练之中。为了赢得拳击比赛的胜利,阿多尼斯远赴费城寻找已退役的著名拳击手洛奇,洛奇曾经是阿多尼斯父亲最强劲的对手,也是他最敬重的朋友。在找到洛奇后,阿多尼斯开始了严格的训练,二人的友谊也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拳坛征战而逐渐升温。在《奎迪》中,男主人公阿多尼斯身上的英雄精神并不体现在拯救众生的超能力,而是体现在对于梦想的执着之上,他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实现了称霸拳坛的梦想,诠释了一个普通人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美国精神。
三、平等权利追寻中的平凡故事
平等与民主是18世纪美国《独立宣言》中的核心精神,也是21世纪美国社会的精神,在许多美国影片中均有体现,尤其是在叙写小人物的平凡故事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与追寻带给观众以更多的共鸣和感动。在上映于2006年的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青少年选择奖获奖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就将叙事的焦点集中在小人物身上,影片的男主人公克里斯原本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与妻子共同经营家庭,并孕育了一个可爱聪明的儿子,然而,美国的经济危机却给这个平凡的家庭以致命的打击,没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黑人克里斯成为经济危机的直接受害者——他失业了。失业后的克里斯再无法供养家庭,心灰意冷的妻子抛弃了克里斯和儿子,克里斯只能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骨密度仪器的推销上,这个滞销的仪器一度使他和儿子落入风餐露宿的境地。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在南北战争之前,黑人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只能沦为在种植园中辛苦劳作的奴隶。虽然经过一个世纪的抗争,美国黑人已经享有与白人同等的生存权和政治权,但他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依然举步维艰,克里斯的黑人身份直接影响到了他在大裁员时期的命运。在事业家庭的双重打击之下,克里斯并没有放弃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底层的生存状态,并给予儿子一个能够与白人孩童平等的成长环境,于是克里斯开始一面通过推销仪器维持基本生活,一面开始学习经济知识,终于成为股票交易所的实习生。成为实习生后的克里斯利用每分每秒努力工作,并通过努力击败了许多拥有高学历的白人实习生,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股票经纪人,在不平等的社会中获得了平等,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奋斗故事和男主人公对平等权利的不懈追求使这部影片不仅荣获奥斯卡奖,还被认为是年度最励志的影片。
上映于2000年的影片《永不妥协》一举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导演、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青少年观众票选大奖等世界知名影视奖项,在其中好莱坞著名演员朱莉娅·罗伯茨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维权的女性形象。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埃琳·布罗克维奇是一个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单亲母亲,拮据的家庭生活在一次车祸后陷入了绝境,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埃琳在朋友埃德的律师事务所中求到了一个职位,可以说此时的埃琳是一个典型的生存艰难的底层女性。在工作中,埃琳偶然发现了一些跟当地污染现状相关的医药票据,并由此开始了调查,发现当地的环境污染均源自一处违规排放,当地的普通民众因也弱势群体的身份而无力维权,面对因环境污染对生命权带来的威胁,埃琳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平等权利的追寻中,不断地走访当地居民,号召大家投入到维护平等生存权的队伍中,对于生活朝不保夕、离婚两次的埃琳,许多居民均对其维权行为表示怀疑,但最终埃琳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六百多位当地居民的签名,拿起法律的武器争得了应有的权利,该地居民也共同获得了高达3亿多元的赔偿。埃琳也从不受居民信任、不被政府重视的弱女子变为帮助居民争取到了美国历史上环境污染案件最高赔偿的维权者。与《当幸福来敲门》相似的是,《永不妥协》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品,两部影片所获得的高度评价源自对于“真实”和“平凡”的言说,也源自其对追寻平等权利这一美国社会普遍认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彰显。
四、反叛权威运动中的自由之梦
正如前文所述,个人主义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对于该价值体系中的人而言,不受约束的自由无疑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价值,这一存在价值在上映于1995年的影片《勇敢的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由”成为该片贯穿始终的叙事主线,也是影片的核心内涵所在,该片一举揽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及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奖及提名,在多国热映,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勇敢的心》中,男主人公华莱士继承了父辈未竟的事业,揭竿而起反抗英格兰王族的残酷统治,在华莱士生活的时代,英格兰王族对苏格兰民众的残酷统治可谓是无处不在,被百万大军所护佑的英格兰王族在苏格兰地区拥有着绝对的权威,苏格兰民众丧失了包括生活、结婚、劳作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自由。在军队人数、装备等力量对比高度悬殊的情况下,华莱士率领一干勇士展开了反叛权威、追求自由的英勇斗争,虽然华莱士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却带给英格兰王室的至高权威以沉重的打击,获得了英格兰民众的同情与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因“自由”而凝聚起的苏格兰人民也由此拉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在这部影片中,华莱士在出征前和断头台上的“自由”呐喊几度将故事推向高潮,为影片中的苏格兰军民带来了精神的鼓舞,也为影片外的观众带来了精神的感召,作为个人主义文化的核心精神,电影中的“自由”言说绽放着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