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设计中的隐喻哲学

2018-11-15华南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原型产品设计庄子

■刘 娜/华南理工大学

一、隐喻的概念

隐喻通过字面意思来表达事物。在一个隐喻中,两个在表面上不同的物体或思想因为共享一个基础属性聚集在一起。《辞海》中隐喻的概念为:隐喻:比喻的一种,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隐喻是不同于文字的表达方式,通常被称为“创造性的艺术家”所使用的认知工具,以建立关联,促使我们用一个新的角度看事情。就隐喻而言,人类建立并体验了很多尤其是抽象的概念,例如时间、情感、和空间定位。现如今的隐喻研究和任何当代学术界正在研究的课题一样,是多学科和跨学科的。

而产品隐喻,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任何一种其设计出于特定表达目的,有意参考另一实体物理属性(例如形态、声音、动作、气味等)的产品设计表达方式,是按照人们更为相熟或更为简略具象的定义模型,来评释我们不熟悉或者抽象的事物。一个产品隐喻同样包括两个实体:具有“关联”的产品和原型。目标就是“产品”,其形状(或声音,行为等)暗示着一个与其本身有或多或少不同的实体;而原型是一个远程实体,其特征与目标相关联,即分配给它一个特定的意义。设计师以这样一种方式塑造产品,它唤起了人们对原型的体验。在这个将原型应用到产品的过程中,一个设计师应用隐喻将原型的有关物理特性投射在产品的某一属性上(通常是兼容的),而原型则体现了产品所继承的内涵。

二、庄子的隐喻观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蕴含着构思奇特,丰富多彩的寓言,在世界文学上有着深刻的影响。通常来说,寓言是把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对《庄子》寓言进行分析,发现文中的隐喻比比皆是。源域“水”映射目的域“道本”;源域“鲲鹏”映射目的域“自由”;源域“树之无用”和“鸟之无能”皆映射目的域“人之无为”。在庄子的隐喻世界里,真假互摄,自我与外物可以相互转化。庄子以人生哲学为其哲学核心,追求人类自身存在的价位。人类基于这种本体价值而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意义的世界,而有别于一个事实的、经验的世界,它是一个审美的世界。庄子的哲学被称为美学,其原因就在于庄子要在现实之外营造一个超前的,能引导现实生活的世界。为人类生活建立目标和指引方向。因此,理想的人格就是庄子追求美好的人生境界的隐喻。

隐喻从修辞学的层面看,往往是用来表达情感。而庄子式隐喻对道的体悟是情态上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本质是一种自由,一种情态上的自由。《庄子》这样描述:

真人……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大宗师》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樱。——《庚桑楚》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山木》

这就是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无待、无累、无患的“逍遥”。自由的真理是在想象中找到的。游乎四海之外,无极之野,“逍遥”的心境形成——一切感性、情感的理性、理智的升华都是对道的直观体悟。

三、产品设计隐喻产生的基础

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隐喻设计的遵循着类比—想象—意象—象征的运作步骤,创造出大量的具有极高思想价值的艺术作品。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它通过多种元素如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方式的组合把产品的形状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是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或工具的过程,其思维本质是隐喻性的。世界 著 名 语 言 学 家 George Lakoff在 他和 Johnson 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隐喻概念体系,是人们用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之一。隐喻源于人的感知,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反应,受到人自身的制约,是生活信息的一种本能的反馈。在长期的感知过程中,感知经验包括信仰、记忆、爱好、理解都会得到累积。隐喻在人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产品设计师将原型的感性属性转化为产品的可视化语言。一个设计师可以通过自己主观和客观的意识表面地把原型的属性直接传送给产品而做到这种转化,也可以通过提取其“本质”使原型更适用产品。

四、产品设计隐喻的应用

隐喻利用旧经验来说明新经验,通常选择与主题有相似性的参考事物作为载体来替代主体,以易喻难,用具体来说明抽象。产品隐喻不仅仅是有些人认为的,是那些缺乏独创性的设计师的一种简单的设计手段。隐喻思维是人类理性、观念形成以及语言的基础组成部分,这也同样适用于“设计语言”。尽管隐喻的基本定义“把属性从原型转移产品上”同样适用于语言和产品隐喻,但产品隐喻区别于前者,还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其中一种不同是在隐喻语言中目标和原型是分开的,而在产品隐喻中产品和原型几乎是重叠的。在产品隐喻中,目标和原型从本质上结合到一个单品上,称这些隐喻的类型为整体隐喻,将这种现象命名为“homospatiality”。由于有了“homospatiality”,产品和原型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实体,同时又会阻碍两者的分离。合并产品和原型是为设计师创建的一个额外任务,设计师负责制作特征的物理形式,他们希望用户通过产品的形式属性来对比原型,从而使目标有形可感。它决定产品隐喻原型的识别可能要求用户做更多的尝试,需要他们自己直观地重新建立联系。当语言隐喻只能通过口头或文字形式表达的时候,设计师控制一种产品的形式如何传达隐喻信息,就要使用一种实例,或者一种模式,包括声音、形态、材料、气味等。

五、产品设计隐喻的原则

为了设计一个隐喻,设计师根据不同的意向选择一个原型与他们的产品相关联。原型的选择由注意到一个与产品相关联的潜在原型,以及它如何恰当地传达它本身预期的内涵开始。作为设计师他们尽力清楚地传达他们的隐喻,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误解都可能阻碍意义交流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目的性

隐喻的沟通是一种合作行为:用户会自主地理解隐喻,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设计师也希望他们这样做。因此,隐喻设计应契合产品的性能和目标,不能给出让用户在识别隐喻时出现困难的感知线索,避免出现沟通障碍。在找到一个原型和产品之间的关联之后,设计师必须考虑如何通过产品与用户沟通。在这个映射阶段,隐喻通过传递原型的暗示,被完全地应用到了产品上,即将原型的具体细节和总体特征整合到一个新的重塑产品中。这些线索应该是由最突出的或显著的性质来表现的原型,否则,该特定原型的引用将无法识别,导致用户可能完全“漏掉”设计师隐喻的意图。

(二)心理性

隐喻是通过某事物来感知、思考和感觉另一事物的互动性行为,一个产品隐喻的成功显然是出自设计师之手,但有一部分并不在设计师的控制之下,那就是用户的理解。因为用户一般都没有参与产品的设计思想过程,他们不得不结合产品特征、个人标准、期望和之前的生活经验建立自己的对产品的理解。因此,隐喻的传达方式应契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设计师必须准确的把握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以此作为基础来进行产品设计。

(三)文化性

文化对个体的人来说影响是全方位的,文化以及其载体的丰富内涵构成了隐喻的语境。用户手中的产品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隐含的信息是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毫无疑问,隐喻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基于文化的差异,用户对隐喻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这与其所在的民族的历史文化、观念、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小到对同一种颜色理解的不一致,大到种族之间存在的对立分歧,用户受文化直接影响的审美意识,也是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如果没有考虑到这点,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影响用户对产品的理解,甚至适得其反。

(四)美学性

产品隐喻的美学特性来源于最大化的实用和美观。为了同时做到实用和美观,隐喻应该保持清晰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清晰性来自于隐喻的可理解性、关联性,以及其原型的可辨别性。如果用户可以识别原型的参考是什么,以及是否具有参考意义,那这个隐喻就是成功的。而趣味性,来自于隐喻设计想法的新颖性和映射的微妙性。阐述一个隐喻,并且解释它所呈现出来的奥秘,都使得隐喻具有吸引力。要创造这个奥秘,产品和原型的关系不应该太明显,而且任何对于原型的引用在它的应用过程中都应该是微妙的。

六、产品设计隐喻的哲学基础

隐喻作为诗性存在和诗性显现的方式,它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隐喻思维是我们所拥有的一种内在能力,其基础是整体有机的宇宙论,表现在认识特征上则是系统思维与意象思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理解此类事物,总是设定了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这个世界而言,最为基本的关系或两种存在便是“人”与“自然”。而天人合一观念的基本特征是把人类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类比性联想,以人自身的认识模式投射到自然万物并赋予其情感、意义等,然后再从自然万物变化中体验人间的酸甜苦辣,“天人合一”是中国最根本的隐喻。

在产品设计层次,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把感知所提供的结构,同化为自身的思想形式,隐喻转换使得抽象概念在思想中以某种不易察觉的方式与肉体的存在关联起来,并且获得了“可感觉”的意义。隐喻可以看作是设计师与用户交流的中介工具,设计师想表达的文化内涵、意象、以及心理感觉,都是通过隐喻来间接说明的。借助隐喻,产品的灵魂通过产品自身存留下来,并且得到传递和延续。设计师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特性,最终把对世界的认识、人类思维的特性、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呈现在产品隐喻中。

七、结语

隐喻是一种使产品(或和其相关的交互)变得容易理解和舒适的强大手段,通过设喻的方式来表达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和思想,从而避免直接表达的枯燥,给受众以广泛的思考空间。在本文中,我们表明了隐喻思维是如何成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基础,然后逐步探讨了产品隐喻的细节以及应用原则, 最终剖析了产品隐喻内在的哲学基础。正所谓“意有尽而言无穷”,产品隐喻最大的特色就是使产品不局限于产品本身,一件赋有象征意义的产品不仅可以传达意义与情感,也使产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论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2):106.

[2]赵艳梅.浅谈隐喻方法在产品形象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05(12):20.

[3]刘宇红.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J].外国语,2005(3):29~36.

[4]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李方.立象求意——产品设计中的隐喻特征剖析[J].艺术与设计,2001(10).

猜你喜欢

原型产品设计庄子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包裹的一切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杜凤霞产品设计作品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