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影像:美国西部电影的魅力流转
2018-11-15张爱萍
张爱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历时百年的美国西进运动为美国西部文学的诞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与灵感。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及观众审美情趣的发展,从1980年《与狼共舞》开始,西部电影由文本向影像转变的过程中,逐渐走出了传统西部小说的叙事习惯,而是对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人物塑造等进行了针对性改编,让电影具有更多的叙事空间和丰富内涵。
一、叙事结构的再创作
美国西部小说中,作者大都采用线性单向发展的叙事结构来讲述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故事。虽然这种叙事结构能够让读者直观清楚地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但是却缺乏奇观化效果,导致读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美国西部电影在改编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西部小说这种固定的叙事结构,但是却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无论是早期的《与狼共舞》还是《老无所依》《被解救的姜戈》等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大都采用了戏剧式的线性叙事结构,注重叙事中戏剧冲突与因果链条中的情节性元素,尤其习惯将一系列关联情节、人物事件根据线性设置,最终产生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结局。戏剧式的线性叙事结构并非西部小说那样以一个事件为故事主线,而是在“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上,增加了很多相关性事件或情节,甚至这些事件导致故事结局的扭转,让叙事结构得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例如,影片《老无所依》就在遵循传统原著线性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戏剧性情节,每当故事要呈现观众想象的必然结果时,却突然发生了很多戏剧性变化,影片中汤姆费尽周折追捕杀手希格,但是在命运的捉弄下总是功亏一篑。同样卡尔森眼看着要抓住希格了,却突然被杀,而警长汤姆步步紧逼却总是差之毫厘,反而十恶不赦的杀手希格最终却逍遥法外。《老无所依》一片虽然继承了西部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但是却用大量戏剧化情节让影片呈现出后现代叙事风格,结局处杀手希格依然逍遥法外,完全打破了现代观众心理预期中“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之固定的叙事模式,叙事延续性远远超出了原著情节的范围,同时也让故事背后影片导演想表达的含义进一步延伸,让观众对故事后续发展产生更多构想与思考。因此,美国西部影片为传统西部小说中“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结构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故事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线性结构中,虽然故事大方向和西部小说一致,但是过程更为丰富,结果也更加出人意料。总之,无论是线性叙事结构还是戏剧化线性叙事结构,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展示原著完整的故事性,同时提高影片的观赏性,满足观众对西部片的心理需求。
二、叙事视角的再创作
叙事视角其作用就是让叙事形成不同的层面与讲述方法,让文本或影片更加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传统西部小说中一般视角较为固定,虽然能够直接讲述故事,但叙事范围较狭窄,无法从不同角度描述整个故事。而美国西部片却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叙事视角,让观众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解。同样以《老有所依》为例,导演科恩兄弟既沿用了原小说中常用的第一人称视角,又在讲述故事时采用了视角转换策略,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巧妙地对整个事件进行描述,同时将事件和人物的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影片中,导演科恩兄弟主要采用了三个视角,分别来自莫斯、希格与警长。作为该事件最直接的参与者,三人形成了某种联系精密的链条,其中链条的最前面是莫斯,之后是一路追杀莫斯的杀手希格,而最后则是警长汤姆。影片没有按照原著那样一直以汤姆为固定视角,而是一开始透过莫斯视角来入手。该视角为观众展示的是一位普通人的命运如何被改变及人生的不确定性。影片第二个视角是残忍的杀手希格,其在荒野上一辆废弃的汽车中发现莫斯的踪迹并一路追杀。希格和莫斯胆小怯懦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残忍冷血,前前后后杀了13个无辜的人。当然希格的叙述视角肯定和莫斯存在天壤之别,而从他的视角看待整个故事让观众获得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去了解故事背后的隐情,同时也让观众了解希格的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而警长的视角是影片中的主要视角,其视角其实呈现出双向性,也就是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间的交叉。现实中,他办案经验丰富,年轻时雷厉风行,年老后虽雄心不改,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层面上,他不断回忆着过去,思考着生命的意义。警长双向性的视角在故事中不断交替出现,引导着观众从现实与回忆两个层次思考其追查凶手的目的及其人生意义。导演科恩兄弟在影片中让叙事视角在三人间不断地切换,一方面让观众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个事件形成了全面的认知,同时了解不同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引导着观众参与到影片内容的构建过程中,让观众去将不同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联系起来,增加了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虽然西部电影大都采用多视角的切换来对原著小说进行再创作,但是美国西部小说改编电影并没有完全摒弃固定的叙事视角。例如,影片《与狼共舞》中,故事叙事主体就是中尉邓巴。影片首个镜头就是邓巴以主观视角在病床上发现自己已经血肉模糊的双脚,甚至直到其主动到边疆哨卡,影片中唯一的叙事视角就是他一个人。作为唯一的叙事视角,邓巴通过日记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感情,直观地向观众展示着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其和苏族人成为朋友后,影片还是以邓巴为单一视角,通过其内心独白让观众明白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让观众了解到是苏族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具有意义和价值。电影虽然和原著一样采用了固定的单一视角,但是却在影片中采用了画外音的内心独白方式,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让其故事不但真实可信,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思考和震撼。
三、故事主题的再创作
美国西部小说的主题大都围绕复仇或对抗主题,一方面是因为复仇动机其实是人类社会非常普遍的心理动机之一,另一方面复仇或对抗主题可以彰显美国社会一直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然而随着观众审美情趣和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化,这种单纯的复仇或对抗主题就略显单薄,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西部小说改编电影创作中,电影创作者在借鉴西部小说复仇或对抗主题的基础上,对主题范围进行了扩展,将种族、爱情、成长等主题类型融于其中,让影片具有更加宽泛的表现空间。例如,经典西部影片《燃情岁月》就是典型的在原著复仇对抗母题中加入了爱情和成长主题的电影,而且该影片对爱情主题进行了大篇幅的呈现。《燃情岁月》中,主人公源于亲人被杀而两次复仇,在复仇中实现自我灵魂的救赎,可以说复仇与对抗引领了故事整个发展脉络。虽然主人公一直为复仇而活,但是导演在创作中为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让其与女主人公苏珊、哥哥构成了复杂的三角恋关系,让主人公遭受复仇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爱情带来的痛苦,最终主人公在经历了血和爱的洗礼后得以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英雄。再如2012年上映的美国西部电影《无法无天》则更是让成长的主题贯穿整部影片。电影中第一个镜头中,当三兄弟尚未成年时,年幼的杰克因为不敢枪杀猪圈的一头猪而备受哥哥们的嘲笑。长大后的杰克则以叙述者身份再度出现,其一边为观众叙述哥哥们在疾病和战争中表现出的生命力和坚强,一边抱怨自己的懦弱和对命运的不甘心。影片中导演一直将三兄弟中最弱小的杰克设定为叙事的主体,通过其视角讲述三兄弟的西部传奇故事。虽然杰克也在各种事件中不断证明着自己的成长,但是当他面对杀死队长的凶手查理时仍然胆小懦弱,最终导致其好友被查理趁机杀死。充满复仇情绪的杰克最终朝着查理射出了生平的第一颗子弹,在其完成复仇的同时也由一个自小不敢开枪,需要哥哥庇护的男孩转变为胸怀正义的男子汉,同时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虽然复仇和对抗主题在美国西部小说改编电影中仍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很多影片中各种主题类型已经开始出现,甚至已经开始慢慢取代传统的对抗或复仇主题,从全新的角度演绎西部故事,为观众带来新的观影体验和思考。
四、主人公形象的再创作
美国西部小说中大多数主人公都是充满正义感的英雄形象,他们无畏无惧,敢于除暴安良,解救弱小,似乎他们身上没有任何的瑕疵,即使有一些毛病,也无伤大雅。但是在西部小说改编电影中,人物形象则更为立体,甚至呈现出一种“反英雄”的倾向,更加追求故事中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例如,新时期西部电影中,似乎很多主人公都被一些心理阴影所困扰,这些无法磨灭的记忆或阴影已经像影子一样困扰着他们,挥之不去。在影片中,那些记忆或阴影大都源于电影主人公自身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的艰难救赎。例如,在《不可饶恕》和《燃情岁月》两部经典西部影片中,主人公威廉和特里斯坦都受到痛苦回忆的困扰,他们一直难以走出回忆的束缚,直到最后才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威廉弃恶从善之后,一想到年轻时滥杀无辜的累累罪行,良心的谴责便让其难以自拔,也正是这种负罪感和愧疚感让他婚后一直遵守他对妻子的承诺,不再杀人和喝酒,即使被人殴打也不再反抗。在他被警长殴打重伤后,威廉也相信这是上帝对自己罪行的惩罚,并且深信只有死亡才能让他赎罪。同样在《燃情岁月》中,主人公特里斯坦由于在战场上目睹弟弟被枪杀而无能为力,而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即使他在苏珊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已经痊愈,但是看到一头惨死的公牛就又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内心的恐惧中,甚至让他不敢面对家人和苏珊而离家出走。在这两部西部影片中,过往的罪恶与痛苦像影子一样纠缠着主人公,让他们一直处在悔恨中,展示出与传统西部小说中主人公无所畏惧完全相反的懦弱和脆弱。而《与狼共舞》一片中,主人公邓巴也同样遭遇到严重的心理危机,因为绝望他甚至想到去自杀。《被解救的姜戈》一片中,黑人主人公姜戈自己也一样深陷种族危机中,选择以暴力来化解自己的压力和愚蒙,最终在舒尔茨的帮助下才走出了种族偏见的阴影,走上了真正的英雄之路。由此可见,在美国西部电影中,那些原本小说中所向披靡的英雄人物不再雷厉风行,不再手起枪落,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受到各种琐事的困扰,只是最终在内外交困的情境下战胜了自己和敌人,实现了由普通人向英雄的蜕变。因此,在美国西部电影由文字向影像转变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逐渐变得更为立体和生动,逐渐契合观众对英雄的理解,而这种转变也让影片的戏剧性和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文字,让西部影片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五、结 语
由文本向影像转变的过程中,美国西部片既保留了传统西部文学中的一些有益元素,同时又根据时代特点和电影艺术的特点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让其在叙事上更加具有力量感,同时更加符合新时期观众对西部片的审美需求。美国西部电影这种顺从时代和观众的华丽转身,值得我国电影创作者认真研究和学习,提升我国该类型电影的艺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