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成龙》的立体观察及反腐倡廉现实启示

2018-11-15张国兴

电影文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罗城于成龙德昌

杨 进 张国兴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的电视剧《于成龙》,以清官于成龙的为官经历为主线,重点叙述了于成龙在山西永宁、广西罗城、四川合州、湖北黄州、福建福州、直隶两江等地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做主和为民造福的一系列故事,这部主旋律作品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笔者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高校行业特点,对该剧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古今一脉相通的廉政文化思想和现实性启示。

一、《于成龙》的历史感与真实性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于成龙》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之想象进行艺术改造与创作,在民间演绎和艺术加工方面保持了较大的艺术真实,在警示与教育的高层次使命上双向延伸与拓展,引发观众深入思考,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与作用力。

(一)还原历史人物的语境

主人公于成龙生于1617年,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45岁时入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巡抚、总督等职。1684年卒于两江总督任上。在他23年的为官生涯当中,无论是荒芜的广西罗城、四川合州,还是战乱的湖北黄州、武昌,或在富足的直隶、两江,他始终恪守“天理良心”,三次获得“卓异”,康熙皇帝称赞其为“天下廉吏第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作风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启示意义。

《于成龙》不仅以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为创作蓝本,而且对于剧中其他重点人物的塑造同样注重艺术真实,例如罗城县匪首谢德昌就是腐败现象中的一类典型代表,该类人非法聚敛巨额财富,巧取豪夺,贿赂拉拢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大搞钱权交易,为害一方,人为造成各种纠纷并从中浑水摸鱼。相信剧中呈现的谢德昌被追捕期间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也正如现实中“打虎”“拍蝇”“猎狐”一系列反腐败斗争中一些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即使费尽心思东躲西藏但终究无法逃避律法的惩罚,无法直面内心的恐慌,接受制裁是不可逃脱的归宿。

(二)历史剧中的“历史”与“现实”

《于成龙》的核心主旋律具有真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勇于踏石留印、敢于抓铁有痕的决心和信心惩治腐败,反腐力度之大、尺度之广前所未有,反腐倡廉已经是当下党心、民心所向的热门话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与风气下,《于成龙》适时地以“天下廉吏第一”的事迹为题材进行创作,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贴合现实生活需要,艺术性地吐露民众的心声,真实地镜鉴一些社会普遍性问题,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激发大家的共鸣和警惕,在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会氛围和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社会作用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价值,发挥了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编剧结构合理,情节线索具有艺术真实。例如,于成龙在赴罗城上任途中,遭遇贼匪谢德昌、谢永清拦路抢劫,初步认识到罗城贼匪竟如此无法无天;上任初始所遇各种景况,使他不断了解到罗城变成一座空城,皆是谢德昌、谢永清强逼欺压百姓所致,坚定了于成龙铲除贼匪的决心;然后不断获取情报、与民众合力击退谢德昌、谢永清;进而顺藤摸瓜,牵扯出蓝大兴这个更加阴险奸猾的柳城县豪强劣绅,以及官商官匪勾结的大案,最终通过多方较量,将蓝大兴、谢德昌、谢永清、胡安之、刘清河这些恶人全部处决,从而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大快人心。这是一个情节线索从外围逐步发展到深入,扣人心弦、环环紧扣的完整叙事流程,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一级一级上升,人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深化,符合市场主流观众的观剧习惯和审美心理,通过将贼匪、恶霸、贪官、衙蠹之间纠结的利益关系和各种事件抽丝剥茧交互着梳理出来,呈现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使观众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沉浸其中。

剧中各级官员的举止作风和腐败方式具有真实性。剧作把官员贪腐与反腐斗争具象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有人贪婪,有人恐慌,有人纠结,有人决绝,个体的不同境遇和感受都在现实中存在着。例如,罗城县丞胡安之是“小官贪腐”的典型代表,作为朝廷八品命官,尸位素餐,不仅胆小怕事,阳奉阴违,而且勾结土匪,为虎作伥,他害怕东窗事发,面对于成龙的书吏柳晋阳的询问,他隐瞒真相,并说了一段话:“你只是个刀笔小吏,这官场上的事啊,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绝对不能知道,该清楚的清楚,不该清楚的也绝对不能清楚。”这种和稀泥、装糊涂的态度在现实某些官员中真实存在,他们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前提下,对事情做出道德和法律上的判断之后,并不想把事情弄清楚,而是为求自保或为求消极稳定,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暗中作梗跑风漏气,剧中不多的几个镜头便将狡黠的贪腐小官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瞬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能够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于成龙》的艺术性处理

(一)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蒙太奇手法对场景、人物的分解与组合,能够满足电视剧情对时空跨越的呈现,表现不同情境,不仅能让电视剧灵活变化叙事角度,同时也可以通过镜头的运用调控观众的注意力。

《于成龙》剧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准到位。例如,电视剧开篇运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讲述永宁守备喀尔齐率兵在川口村跑马圈地、屠杀村民,本在田里勤恳干活的农夫惊恐万分、亡命奔逃;而同时间位于川口村附近的来堡村,村民正围在戏台前听戏,喝彩声不断。一边是哀鸿遍野,一边是惬意热闹,这种对比不仅能够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对川口村村民顷刻间家园尽失、无辜惨死的愤慨和同情,同时也让观众为来堡村村民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而揪心紧张,更加期待看到主人公于成龙出场,如何为民请命。

剧中同样运用蒙太奇手法力图做到情节多样性和可看性相结合。例如贼匪谢德昌率众攻打苗寨这场戏,采用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四方势力既有竞逐又有合作的模式,多条线索交叉剪辑:一是于成龙到苗寨看望逃难的罗城百姓,苗寨因对官员深深的成见从而二话不说将其关押;二是谢德昌一伙设计声东击西的战术来攻打苗寨,欲将苗寨和于成龙一网打尽;三是苗寨首领一边布置抗击贼匪,一边与于成龙交流,终被于成龙说服共同合力击斗贼匪;四是游侠雷翠亭得知贼匪攻打苗寨的消息后,即刻带人去攻打谢德昌的老巢古峰岭,最终谢德昌在双面攻击下,损失惨重,败退而逃。同一事件下不同人物的行动穿插进行,增强了剧情的紧张感与吸引力,推动剧情走向高潮。

(二)塑造历史人物的多面性

“叙事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是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才能得到体现的。所以,人物在叙事艺术作品中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就要写人,叙事艺术是以人的活动为内容的。”于成龙作为剧作主人公,他的形象勾勒和情感命运关系到剧作的基调和情节的设置,他的行为表现和社会活动等所构成的外在世界,他的性格和潜在的心理活动所构成的内在世界,是剧作的中心内容,剧作对于成龙的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将其还原成一个有七情六欲的真实的人,因而能够打动观众。

于成龙到了罗城,得知贼匪谢德昌无法无天的行径后,下定决心“本官就要升堂办案,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缉拿恶匪谢德昌”,表现出敢于碰硬、敢为人先的优良品格。他正直公道,在罗城衙署大堂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头上有青天做事要存天理,眼前是脊地存心与民共治。”这不仅是于成龙总结出的格言,他也是实实在在这么做的,他在听说胡安之竟然给贼匪谢德昌纳粮时,不等胡安之把话说完,当即打断对其进行义正词严的怒斥:“你作为罗城县丞,堂堂的朝廷八品命官,你居然给土匪头子交粮纳税,你就不怕朝廷律令砍你的人头吗?”一身正气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为民务实,爱民之心真挚诚恳,即使有时事有掣肘,力不从心,仍然尽心尽力,在福州任职时,冲破层层阻碍重审“通海案”,拯救500余名百姓性命,违逆亲王的命令为百姓减免徭役,冒着杀头的危险私开皇家粮仓赈济灾民,一点一滴地做实事为百姓造福。他廉洁勤俭,常常是粗茶淡饭,草鞋布衣,“于青菜”这个雅号一直从广西叫到了两江,从七品县令叫到了一品总督;在他与土匪刘君孚会面进行招抚时,清廉之名连刘君孚都叹服:“要得清廉分数足,唯有于公食糠粥。”

《于成龙》作为反腐倡廉影视剧,更是注重避免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避免正面人物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展示出生活的丰富性,通过生活琐事将于成龙具有人情味的一面呈现出来,将其塑造得有血有肉。正如剧作的导演吴子牛所说,于成龙“是爹娘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们和蔼的爹爹和爷爷,朋友们眼中的好大哥,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百姓心中的父母官,官员的楷模,皇上赞不绝口的能臣廉吏”。于成龙与儿子于廷翼在罗城短暂相聚之后,于廷翼要赶回山西老家,二人在山坡上分别时,于成龙对儿子说:“你走,爹看着你走。”于廷翼泪眼婆娑地说:“您先回吧,我看着您回。”于成龙又说:“不,你走,爹看着你走,男儿有泪不轻弹,高高兴兴地回去。”于廷翼向父亲深鞠一躬,转身离去,父子之间的依依惜别和深厚感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细腻而又生活化,令人深深动容。于成龙也有思虑不周导致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在处理韦氏藩田案时,他错误判断了案件的重点和方向,未能主动及时去保护韦氏姐妹这对重要证人,导致贼匪先行一步将韦氏姐妹之一绑架,对案件侦破进度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但于成龙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最终得以化险为夷,通过这些及时纠偏改错的情节,使于成龙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剧中各类群体交织,人物众多,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不断地相互出招拆招,关系纠缠,有来有往,精彩纷呈,通过人物群戏张弛有度地刻画,使得主人公以外的周瑞和、柳晋阳、章吉仁、雷翠亭、屈九万、邢家良等人物也鲜明生动,能够站得住脚。而且剧作注重将主人公的突出作用与团队合作进行有效平衡,避免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假大空,于成龙在各地任职和处理的诸多事件当中,均是团队协同作战,遇事经常主动听取团队意见,其团队具有极强的存在感和参与价值,并不是绿叶陪衬和可有可无,而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于成龙解决难题,有效推进事件处理。

三、《于成龙》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启示

《于成龙》注重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主题具有时代特色的基础上,题材也很有价值性,剧中丰富的人物情节设置和思想内容呈现,透视社会现象,反思当前问题,与反腐倡廉的精神和举措一脉相通,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警示性。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没有罗城父老乡亲们与于成龙同心协力共治,就不会有罗城的幸福和安宁。于成龙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百姓,同时也坚持依靠百姓,他践行了出仕时的誓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我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怀抱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于成龙在到罗城赴任临行前,与好兄弟畅饮时说出了心声:“中国自古文人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于成龙“不以温饱为志”的初心,周瑞和与柳晋阳不图名不图利,义无反顾地生死追随,正是他们修齐治平的理想和经世致用的豪情使然。

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于成龙觐见康熙皇帝,君臣二人畅谈节俭之道,康熙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社稷无俭必败,而国家无俭则必亡啊!”于成龙应对道:“魏征曾向太宗皇帝进言,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唐太宗深知此道理,他想到亡国之君的教训,放弃了修建宫殿的想法。节俭乃治国之本,奢侈乃亡国之因哪!”这种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值得人沉思。

乡愁难忘。于成龙长年在外为官,始终不忘故土亲情和父老乡亲,每逢喜事,他总是饱含深情地拿出平时舍不得喝的家乡酒与大家畅饮;在他升任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回到家乡村口时,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切敬意,特地下车步行进村;进村后挨家挨户探望乡亲,拿出他20年为官的积蓄谦卑地分发给乡亲,感恩报答乡亲们的关照,诚挚地表达了树高千尺不忘根的生命底色。

坚持看齐意识。于成龙对友人说过:“当今朝廷是值得我们信赖的,也是可以提供施展我们抱负的舞台的。我们可以像晋文公、介子推、尉迟恭、柳宗元、杨延昭、姚天福、张四维等人,做一个父母官,要向他们看齐。像喀尔齐、赫青柏这样的人,不是社会的主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朴素道理在当前依然适用,尤其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更要有看齐意识,向党中央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见善如不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于成龙在各地任职均克己奉公,建树颇多,其中平匪是其显著的实绩:在罗城,凭借个人的友善和良好的沟通,赢得了一贯与官府作对的苗寨拥护,感化了误入歧途的雷翠亭,将其收为己用,镇压了谢德昌、蓝大兴一众贼匪恶霸;在黄州,只身独闯匪巢,平定“东山之乱”,用心良苦成功地引导反复无常的匪首刘君孚归顺朝廷,并赦免被逼上山落草为寇的乡民,为朝廷平定三藩之乱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些事迹启示我们,把“三严三实”作为价值追求和做人准则,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方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严格遵守廉洁纪律。于成龙非常注重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拜柳晋阳为幕宾时,郑重地提醒柳晋阳,幕宾是幕主诚心所聘,一应政务都可以替幕主执掌,幕宾虽然身无半职,但权力非常大,地位很高,但任何权力都不可滥用,不能不讲道义,不讲规矩,切不可贪赃枉法。这也是在警示干部不仅个人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同时也要廉洁齐家管束好身边人,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避免被“拉下水”。

增强文化自信。《论语》在剧中出现多次,于成龙出仕首次离家时,书院的恩师邢济堂将其毕生心得《论语别叙》郑重地传给于成龙;康熙皇帝自幼尚未亲政即对《论语》情有独钟,一直念念不忘多次提及要阅览邢济堂的著作《论语别叙》。而且剧中永宁书院门口铭刻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并多次被人诵读。剧作突出展现《论语》对国人为人处世的深刻影响,也启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植根优秀的传统文化沃土,把握其本质内容,赋予其时代精神,才能科学地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打铁还须自身硬,一切从实际出发,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和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等诸多思想理念,在剧中均有所表达。

《于成龙》的众多人物和情节当中,有一条永宁书院的线索应当引起关注。从剧中可以看到,于成龙、柳晋阳、章吉仁均是出自永宁书院,而且书院还培养了陈廷敬这样坚持原则、敢于仗义执言的朝廷大员,书院先生邢济堂年逾90仍坚持日日为学生授课,但是书院也产生了邢家良这样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人物。以书院为鉴,这部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洁文化教育也有着重要价值,值得深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当前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高校更要顺势而为,帮助大学生与时代同行,培养大学生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升廉洁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充实大学生的廉洁文化知识。廉洁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渗透力,它能够潜移默化地触及灵魂和涤荡心灵,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影响重大而深远,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廉洁文化遗产,丰富的廉政思想、廉吏典故等都可以作为校园廉洁文化教育的良好教材,应当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廉洁文化教育深刻地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升廉洁文化的通俗可受性,增强廉洁教育的感染吸引力。

猜你喜欢

罗城于成龙德昌
清朝出了两个“于成龙”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贺德昌
仫佬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范德昌漫画
范德昌漫画二十四节气
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罗城的实践与启示
罗城果林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分析
邱德昌 藏石欣赏